>110歲
“我試圖活出真相,” 伊利諾伊州Shelby Harris先生經常說。他活到111歲,直到離開人世的前幾個月,他還開出了當地棒球聯盟隊2012賽季的第一球。
意大利的Ill. Emma Morano女士活到117歲。去世前幾年,她還自己做面食,打雞蛋。
▲Emma Martina女士是最長壽的意大利人,活了117歲137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作為人類中極為罕見的成員,這些活到110歲以上的超級百歲老人(supercentenarian)常常把長壽歸因于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說生活方式和運氣是影響人們活到90歲和100歲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這種 “真正罕見的長壽”,以及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甚至幾年中都仍然保持健康,僅僅用“生活方式”來解釋顯然理由不足。
相比幾十年前的人類,現代人類的平均壽命有了很大提高。活得更久,我們卻迎來了更難擊敗的新殺手:癌癥,心臟病,中風,阿茲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糖尿病。對于所有這些疾病,衰老是最大的風險因素。一名80歲的老人患癌癥的幾率是中年人的40倍,患阿茲海默病的風險上升了600倍。
然而,對超級百歲老人的進一步觀察卻發現,他們活著的時候很少面臨長期的疾病困擾!
直至生命的最后,他們都很少患上與老齡相關的重大疾病,這使得他們的器官功能一直保持平衡。據統計,超過10%的超級百歲老人在生命最后3個月沒有嚴重的老齡化疾病,而這一比例在百歲老人中只有3%。
那么,超級百歲老人更有可能幸免于多種老齡化疾病,秘訣到底在哪里?
長壽密碼
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里,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進行各種長壽研究。值得慶幸的是,在動物體內進行的實驗已經顯示出可以延長壽命的跡象。
去年,一家具有谷歌背景的加州公司Calico正在研究裸鼴鼠的基因組,這種動物比它們的其他鼠類近親能多活10倍之久!而另一群獲得美國政府資助的科學家們,正在猴子身上測試某種能使線蟲壽命延長1倍的藥物。
線蟲的壽命一般只有2-3周,裸鼴鼠能活到30歲。然而,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已接近80歲。
所以,這些在壽命較短的生物中觀察到的效果,能不能直接轉化到人類身上,還是個不小的問號。要研究能夠用于人類的長壽手段,可能還是得回歸到人類中進行實驗。于是,科學家們將目光對準了那些長壽老人們。
有些科學家提出,這些活到最老的人可能具備遺傳優勢,遺傳了更少的常見基因突變——那些會使心臟病,阿茲海默病和其他老年性疾病風險升高的突變。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超級百歲老人不是因為在每次導致疾病的基因隨機突變中贏得概率,而是他們基因組里面,與生俱來地攜帶了長壽的基因密碼。
尋找長壽密碼之路充滿挑戰,挑戰之一就是獲得老壽星的基因信息。
遍尋全球
據統計,超級百歲老人在人類中的比例是500萬分之一,在百歲老人(centenarian)中的比例是1000分之一。按照這個比例估計,全世界的超級百歲老人應該有1000人左右。
由于比例極低,這些超級百歲老人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而且在許多地方,由于出生記錄模糊或者缺失,要完全確定超級百歲老人的信息幾乎是不可能的。
▲ Jeanne Calment女士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類,活了122歲164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就連全球少數專門研究“超級百歲老人”的長壽研究小組之一,新英格蘭百歲老人研究(The New England Centenarian Study)也因為樣本收集而困擾,因此不得不把DNA捐助者的年齡門檻降低到103歲,雖然該研究的主任Thomas Perls博士認為,“這個年齡(對研究而言)太年輕了”。
本文的主人公James Clement先生卻憑借一己之力,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自稱為公民科學家的他今年61歲。過去6年時間,他走訪了美國14個州以及全球7個國家,收集超級百歲老人的血液,皮膚或唾液樣本。
過去幾年,他把能夠拿到的超級百歲老人名單背熟,把他們的“109歲生日”,“110歲生日”和“111歲生日”創建為自己Google的日歷提醒。
Clement先生對此已經很有經驗,比如獲得DNA樣本的最佳時間是上午。因為接近中午,老人們更愿意吃東西。午餐后,他們可能會昏昏沉沉或打盹。許多老人依然頭腦清晰,比如108歲的倫敦老人Dorothy Peel會用她的老花鏡仔細閱讀知情同意書,問了很多關于Clement先生這么做的目的。
Clement先生解釋說,他自愿去做這件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對長壽一直抱有長久和濃厚的興趣,自己也身體力行。作為一位超人類主義者,他以低糖的蔬菜和堅果為主食,每天步行七英里。他把長壽理解為“對生命健康的熱愛”,而不是厭惡死亡。他擁有一個真正的信念,認為更長的生命將使人類更加人性化。
即使是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熱情,在收集這些樣本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Clement先生說,同意DNA捐贈之后突然取消的情況時有發生。一旦達到100歲這個里程碑,第二年死亡概率就上升到50%。110歲之后,這個概率接近66%。“即使上車準備出發的時候,老人也可能會生病,導致去不了。” Clement先生還想過一個理論上可行的辦法,就是趕到殯儀館,在遺體中提取DNA樣本。但是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他說,家庭成員往往拒絕在老人的辭世的時刻與他交流。
另外,因為超級百歲人幾乎都是女性,為了提高樣本的性別平衡,Clement先生只好把目標年齡從110歲降低到106歲。
2011年,Clement先生在歐洲收集樣本時,遇到一次不小的挫折。他訂購了一個便宜的工具包,可以通過手指采血,保存在一張卡上,這是遺傳學家常用的手段。花了幾個月時間,他通過這套工具收集了15個樣本,包括倫敦最老的人Ralph Tarrant先生,108歲時他每天下午仍然能完成“倫敦時報”的填字游戲。
后來Clement先生的經費條件改善,可以找醫生完成抽血取樣之后,才發現原來保存15個樣本的卡是有缺陷的。基因測序實驗室給了他郵件反饋說,“我們無法檢測到任何DNA”。聽到這則消息真令人崩潰。
Clement先生在Church教授的辦公室里向他承認了這一消息。這位哈佛教授,著名的遺傳學家,同時也是Celemnt先生的合作者問他:“你竟然沒有測試這些卡?”
所幸,那次歐洲之行給Clement先生留下了23個好的樣本。
基因測序
最近,Clement先生把他收集到的一組來自北美,加勒比和歐洲的36位超百歲老人的基因樣本,交由一家名為Betterhumans的非營利組織完成測序。哈佛大學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是這家組織的科學顧問,他負責安排這些樣本的基因組測序,結果會通過這家組織發布,數據供全球任何科學家用來研究。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中新網武漢5月16日電(王俊芳)中外科研人員通過對已滅絕諾氏駝的化石材料開展古基因組研究,破解了諾氏駝基因之謎,并發現歐亞大陸雙峰駱駝不同物種在地質歷史時期存在廣泛的基因流動,其演化歷史比學界已有認知......
生長激素受體缺乏(GHRD,也稱為Laron綜合征),患者因廣泛性生長激素(GH)不敏感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表現出侏儒癥狀。此外,他們還表現出非常低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和癌癥發生率,以及延遲年齡相關的認......
茶枝柑屬于蕓香科柑橘屬寬皮橘物種,是歷經700多年馴化栽培的柑橘變種,其果皮制干即為中藥“廣陳皮”,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多甲氧基黃酮是“廣陳皮”中關鍵的藥用成分,但目前對其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及調控機......
生長激素受體缺乏(GHRD,也稱為Laron綜合征),患者因廣泛性生長激素(GH)不敏感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表現出侏儒癥狀。此外,他們還表現出非常低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和癌癥發生率,以及延遲年齡相關的認......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一名杜氏肌營養不良患者在2期臨床試驗中去世,死于心臟驟停。這是輝瑞第二次宣布其DMD基因治療藥物fordadistrogenemovaparvovec在臨床試驗中出現死亡事件。當地時間2024年5月......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鍛煉對身體有益似乎已是公認常識,但這其實是一個籠統的認知,人們對其分子層面的奧秘還不甚了解。不清楚這一過程,會影響人們對鍛煉強度、類型以及相應疾病和健康......
在不斷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從溫泉、泥炭沼澤、糞便甚至酸奶中搜尋各種微生物。現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進步,他們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設計出這些系統。據《自然》報道......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在對癌癥遺傳易感性開展的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癌癥研究所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確定了50個與腎癌發病風險相關的新區域。這一成果有助推進對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