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宣傳月”,目前,肺癌已經成為影響市民健康的“第一癌癥”, 由于肺癌在早期沒有特異性癥狀,很多患者臨床確診時,大都是局部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11月23日,青島市肺癌早篩早診專家論壇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舉行,專家呼吁,全社會關注肺癌,推動青島肺癌早篩早診,通過低劑量螺旋CT與肺癌抗體等技術,及時發現早期肺癌。
人體真的對肺癌細胞產生抗體?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于壯教授介紹,人體的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強大的“保護傘”,當有外來的細菌、病毒或是體內任何異常生長的變異細胞都會被免疫系統識別并消滅掉,形成醫學上的“免疫監視“或”“免疫清除”。
國內外長期科學研究發現,人體有對癌細胞產生抗體。但很多人有疑問,人體對癌細胞產生了抗體,為何還發展成癌癥?于壯教授指出,關鍵在于癌細胞太狡猾了,免疫系統與腫瘤的斗爭過程中又經歷了腫瘤免疫平衡與腫瘤免疫逃逸階段。
人體有“腫瘤亞健康”階段?
于壯教授進一步解釋指出,但如果一個人的機體長期有腫瘤刺激源,例如煙民持續抽煙,人體會源源不斷產生更多“壞蛋”,一旦當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時,雙方有可能勢均力敵,從而處于醫學上的“免疫平衡”。這個階段也稱為“腫瘤亞健康”。
人體如果在這個時候能發現異常,提升免疫力,能夠維持住人體健康。但可怕的是,腫瘤細胞與人體打交道時間越長,摸透了人體的免疫查殺規律,有些腫瘤產生了免疫逃逸。
為什么腫瘤細胞能逃過免疫查殺?
腫瘤免疫逃逸的核心在于腫瘤系統使用了“變裝術”,誘騙免疫系統相信它是正常的細胞,認為他們是自己人,不進行攻擊,這些腫瘤細胞就不受控制的惡性生長,腫瘤細胞逃過了免疫查殺,腫瘤細胞累積在體內生長成微小病灶,從0.1毫米病灶到,1毫米病灶,到10毫米病灶,到臨床癥狀出現……
血液檢查“肺癌抗體”能發現早期肺癌?
首都醫學大學肺癌診療中心的張樹才教授指出,腫瘤免疫領域是全球早篩早診的重要方向,美國利用肺癌抗體技術來進行肺小結節良惡性檢查,這項技術已經進了美國商業醫保;英國衛計委(NHS)在2012年在蘇格蘭開展了12000人的肺癌抗體血液篩查,中國CFDA也批準了七種肺癌自身抗體分子檢查中國上市,腫瘤免疫抗體信號給體檢中心與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多的一雙“慧眼”。
免疫治療,喚醒免疫系統殺腫瘤
青島市中心醫院的張小濤教授也指出,腫瘤免疫治療將是未來腫瘤治療的方向之一,狡猾的腫瘤細胞正是利用了免疫系統這一自我保護機制,欺騙免疫細胞腫瘤細胞是“自己人”而逃避查殺。
在發現腫瘤細胞這個“障眼法”后,如果使用一種抗體來封閉這個免疫檢查點,就像放開了汽車的剎車一樣,打破腫瘤對免疫系統的抑制,這樣腫瘤就會現原形,身體的免疫功能就會將腫瘤識別出來,然后將它殺死, PD-1抑制劑、PD-L1抑制劑在肺癌治療領域都是比較成功的。目前,這種免疫檢查點治療已經在國外被批準用于一部分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以及部分患者的二線治療。
推動肺癌早篩早診,刻不容緩
于壯教授最后總結說,“中國肺癌形勢嚴峻,用什么樣的技術手段從無癥狀人群中篩查出肺癌患者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中國國情、肺癌致病機制、醫療技術水平的差異,決定中國肺癌防控策略的制定,不能照搬國外某一國家模式,肺癌抗體分子與低劑量螺旋CT等多種技術手段共同推動肺癌篩查是未來中國肺癌領域的發展方向,青島省醫療界在肺癌防控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必將造福于廣大青島肺癌高危人群與家庭!”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2023年,腫瘤早篩行業已正式步入商業化階段,目前,市場集中度不高,主流技術得到驗證,商業模式整體處于探索期。在國家對腫瘤防治的系列政策中,腫瘤早篩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被傾入更多期待。腫瘤早篩,是指......
一項研究表明,嚴重的COVID-19可能會對先天免疫系統造成長期的改變,先天免疫系統是抵御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這些變化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這種疾病會損害這么多不同的器官,以及為什么一些長COVID的人......
近期,德國HummingbirdDiagnostics的BrunoRSteinkraus團隊開發了一種集合了18個小RNA特征的診斷模型miLung。在驗證隊列中,miLung檢測早期肺癌的準確性很高......
13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腫瘤中心宋啟斌、姚頤、張平鋒研究團隊在肺癌病因學和放化療應答研究上取得新突破。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這項研究成果揭示了葡萄糖代謝異常促......
肺癌是歷年來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其極易發生轉移。如今,原位肺癌的控制與治療已趨成熟,但對于轉移性肺癌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肺癌轉移的發病機理對于肺癌的控......
肺癌是歷年來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其極易發生轉移。如今,原位肺癌的控制與治療已趨成熟,但對于轉移性肺癌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肺癌轉移的發病機理對于肺癌的控......
2023年4月15至21日是第29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肺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肺功能包括肺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目前,肺癌是全球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遠離肺癌,一起聽聽......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人類尚缺乏對這一疾病背后生物機制的全面理解。《自然》和《自然·醫學》雜志新發表了7篇論文,給出了肺癌如何演化的復合分析,相當于繪制出一幅肺癌演化的“分子畫像”,其有......
近期,艾瑞利 ?(阿得貝利單抗)肺癌領域適應癥上市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肺癌領域知名專家、頂級大咖、學者共赴上海,共同見證了中國首個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PD-L1抑制劑成功上市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