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學》雜志27日發布了一項癌癥領域重要研究成果: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細胞表面對人體清道夫——巨噬細胞發出的第二種“別吃我”信號,使其能躲過巨噬細胞的清掃和免疫系統的追擊。而能截斷該信號通路的“抗CT47”抗體已經在動物模型上表現出顯著的癌癥治療潛力,目前已經進入一期臨床人體試驗階段。
斯坦福大學干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路德維希癌癥中心研究員艾維瑞英·威茲曼帶領的研究小組,于2009年發現了第一種“別吃我”信號通路——幾乎所有癌細胞都在表面表達著高水平的CD47分子,該分子可與巨噬細胞表面的SIRPalpha蛋白結合,從而抑制巨噬細胞殺死癌細胞的能力。這種“結合”機制實際上利用了癌細胞表面被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1類”(MHC class 1)的蛋白質結構,雖然其與T細胞和B細胞這兩種免疫細胞建立了相互聯系,但與巨噬細胞是否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相互作用并不為科學家所知。
此次最新研究發現,巨噬細胞表面一種名為LILRB1的蛋白質與癌細胞表面的MHC class 1的一部分發生結合,同樣抑制了巨噬細胞的吞噬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
研究人員在抑制上述兩種“結合”的過程中,發現特定的抗體能顯著減緩小鼠體內的腫瘤生長。威茲曼說:“至少有兩種方法能阻止癌細胞從巨噬細胞中逃生,從而恢復巨噬細胞‘絞殺’癌細胞的能力。”
目前,斯坦福大學和英國正在進行一期臨床試驗,測試這種特殊抗體在治療人類血液疾病和實體腫瘤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總編輯圈點
癌癥的免疫療法近幾年大熱,一旦取得決定性突破,將成為對人類貢獻最大的科技創新之一。腫瘤之所以能發展壯大,是因為免疫系統無視它。如果教會人體的衛兵們攻擊癌細胞,癌癥就會像感冒一樣自愈。隨著免疫學家的一項項新發現,通向戰勝癌癥的未來之路愈發清晰,結局依然難料,卻扣人心弦。
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消耗遠超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能量代謝相關的新型癌細胞轉移的促進因素,相關成果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MitochondrialRN......
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消耗遠超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能量代謝相關的新型癌細胞轉移的促進因素,相關成果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MitochondrialRN......
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消耗遠超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能量代謝相關的新型癌細胞轉移的促進因素,相關成果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MitochondrialRN......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癌細胞轉移是癌癥治療最具挑戰性的課題,若能夠提早預測腫瘤是否轉移,就能更精準且及時針對患者進行治療與防范。臺灣大學醫學系教授黃韻如團隊歷時5年研究,從基因體結構出發,利用“高......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癌癥,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癥負擔數據,全世界每年新增超過226萬乳腺癌患者。通常情況下,乳腺癌是腫瘤中預后較好的類型,如果及早發現,患......
一些腫瘤非常接近身體的重要器官,為避免治療時損害身體健康部位,開發新的癌癥治療方法至關重要。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療法,可以“點亮”并清除微小的癌細胞。這一突破......
一些腫瘤非常接近身體的重要器官,為避免治療時損害身體健康部位,開發新的癌癥治療方法至關重要。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療法,可以“點亮”并清除微小的癌細胞。這一突破......
“殺手”細胞(綠色)攻擊腫瘤中的淋巴管(紅色)并誘導其死亡(白色的細胞死亡標記)。圖片來源:UNIGE-ROBERTPICK/STEPHANIEHUGUES轉移是導致人類罹患癌癥死亡的主要......
闡明巨噬細胞如何有效地吞食癌細胞對設計下一代腫瘤免疫治療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蘇士成教授團隊發現線粒體分裂通過改變吞噬機器兩個重要成分WIP和WASP相變,從而促進巨噬細胞吞食癌細胞......
闡明巨噬細胞如何有效地吞食癌細胞對設計下一代腫瘤免疫治療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蘇士成教授團隊發現線粒體分裂通過改變吞噬機器兩個重要成分WIP和WASP相變,從而促進巨噬細胞吞食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