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1-29 09:53 原文鏈接: 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五大看點

      中國科學院28日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的61位中科院院士名單,以及16位新當選的中科院外籍院士名單。新增院士有哪些看點?記者進行了簡要梳理。

      看點一:院士更加年輕了

      從年齡結構看,2017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54.1歲,60歲(含)以下的占91.8%。其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徐濤年齡最小,為46歲;昆明理工大學的季維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楊經綏年齡最大,同為67歲。

      根據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院士群體中青年人才比例逐步提高,院士年輕化成為趨勢。據了解,近年來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穩定在55歲左右,綜合來看是科學家比較成熟的黃金年齡。

      看點二:多位“大國重器”設計師當選

      殲—20總設計師楊偉、“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等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據了解,在2017年增選工作中,中科院學部主席團進一步加強了對新興和交叉學科、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支持,推動院士隊伍的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

      楊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自主研制的飛機發展到今天,需要更多的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呼喚更多的基礎科學研究,“我當選中科院院士,相當于我們團隊加入到一個更大的團隊里,相信未來技術和科學能夠結合得更好”。

      看點三:強調珍惜院士榮譽

      “高興五分鐘就可以了。”多位新當選院士表示,將以當選院士作為學術生涯的新起點,認真履行院士義務,珍惜院士榮譽,恪守科學道德,提攜后輩人才,積極參加學部活動。

      這次院士增選工作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后進行的第二次增選,科技界和全社會廣泛關注。據了解,增選工作遵循《關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要求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等一系列規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這一要求在2017年院士增選中得到了貫徹。

      看點四:香港貢獻了2位院士

      這2位院士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有機化學的謝作偉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結構工程的滕錦光教授。不過,這2位學者均出生于浙江,并在內地完成本科教育。

      看點五:外籍院士增選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波蘭、荷蘭、烏茲別克斯坦3國今年首次有科學家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據了解,在堅持外籍院士標準的前提下,中科院今年重點關注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候選人,中科院外籍院士的國別分布更趨合理。

      2017年共產生中科院外籍院士16人。其中,安德烈·海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新當選外籍院士來自8個國家(1人為雙重國籍),分別是美國、英國、俄羅斯、瑞典、波蘭、日本、荷蘭、烏茲別克斯坦。

    相關文章

    揭示氫鍵在光催化醇偶聯反應中的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羅能超和研究員王峰團隊在醇的光催化偶聯反應選擇性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通過向反應中引入水,加強了乙醇之間的氫鍵強度,從而有利于關鍵自由基中間體從半導體表面脫附并......

    創新智慧與膽識成就“世界第一拱橋”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主持設計建造的廣西平南三橋獲第15屆“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杰出工程大獎”,實現全國橋梁類項目此項大獎零的突破。“平南三橋代表了現代鋼管混凝土拱橋甚至拱橋的最高建......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與合肥質檢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9月2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與合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簡稱:合肥質檢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約定,雙方單位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宗旨,在技術標準研究、資源共享利用......

    “夸夸”課題組是怎么煉成的

    年輕的科研人員徐沛雨,因為不到29歲就實現了“CNS(《細胞》《自然》《科學》三大頂刊)大滿貫”,前段時間被家鄉媒體采訪報道了。他博士期間的導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徐華強......

    煙臺海岸帶所探索貝類壽命的遺傳“密碼”

    近日,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王春德團隊利用生物信息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系統研究,首次揭示了胰島素/IGF-1信號(IIS)通路核心基因的遺傳變異對紫扇貝和海灣扇貝的壽命發揮了重要作用。相關研究......

    絲光沸石分子篩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分子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展恩勝、研究員申文杰等與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徐君、研究員鄧風等合作,在絲光沸石(MOR)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反應的活性位點鑒別和調控方面取得新......

    華中科技大學又增兩位院士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于登云院士、周又和院士聘任儀式。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為于登云、周又和院士頒發聘書,聘于登云院士擔任航空航天學院院長、周又和院士擔任航空航天學院首席科學家。于登云院......

    十月天宇大片扎堆:哈雷彗星的禮物“抵達”地球

    10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十月天宇大片將扎堆“上映”:水星西大距、獵戶座流星雨、日偏食等將接連登場。此外,本月的“星空路標”飛馬座四邊形與璀璨星河將為假期夜游帶來更多樂趣。9日,水星西大......

    楊振寧今天一百歲,葛墨林:小事情、大先生

    2022年10月1日,是共和國的73歲生日。巧的是,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名譽院長、教授楊振寧的百歲生日。今年8月間,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葛......

    中科院四代科研人接力為黑土糧倉扎起綠色柵欄

    吉林西部是中國蘇打鹽堿地的集中分布區,長久以來,大風將鹽堿向東部搬運,威脅著中部典型黑土區。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四代科研人致力于用科技扎起“綠色柵欄”,守護黑土平原大糧倉的安全。今秋,中國科學院東北......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