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2-04 11:07 原文鏈接: 液化天然氣價格漲瘋了,發改委要求企業價格自律

      為防范液化天然氣價格異常波動,確保迎峰度冬期間液化天然氣市場價格基本穩定,12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統一部署相關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立即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提醒告誡轄區內各液化天然氣生產流通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加強價格自律,規范價格行為。否則價格主管部門將依據《價格法》、《反壟斷法》相關規定嚴肅查處。

      對于這一“緊急”通知,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下周起,各液廠主動降價將成為主流。但問題是,沒有氣源,即使價格降下來了,終端還是買不到氣,問題仍將存在。所以,還是應該從氣源和市場體制機制等根本原因上入手解決。”

      “LNG市場已經瘋了。從11月15日開始,每天液廠都在漲價,從每噸4000元漲到8000元,已經翻了一番了。好多終端用戶都接受不了高價,停產了。”11月29日,一位燃氣從業者給記者發來了這樣的信息,言語中透露著焦慮。

      記者隨后了解到,從11月15日北方地區啟動供暖季開始,我國多地LNG液廠出廠價以日均200—300元甚至更高的漲幅,一路上揚,截至12月1日記者發稿已經歷“17日連漲”。中宇資訊監測數據顯示,12月1日當天個別地區液廠的氣價更飆升至9000元/噸,漲勢之兇猛前所未有。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冬季天然氣需求大幅急速上升與各地大規模力推“煤改氣”有直接關系,預計到春節前,各地天然氣供應都將處于緊張狀態。

      加之市場炒作因素驅動,在此期間,各地LNG液廠的出廠價仍有大幅上漲空間。LNG價格持續急速攀升將極大挫傷用戶使用天然氣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我國大力推廣天然氣應用的國家戰略,亟待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煤改氣”強力推高需求

      記者查閱多個市場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14日,液廠的LNG價格普遍僅在3900—4300元/噸之間。而據中宇資訊監測,截至12月1日,國內LNG均價為7628元/噸,達到2014年以來歷史最高點,較北方全面供暖之前(11月14日)上調3271元/噸,漲幅達75%。

      “去年這個時候LNG價格每噸只有3000多元,最貴是5000元,但也沒持續幾天。”有LNG貿易商告訴記者。按照往年市場規律,春節之后隨著供需矛盾緩和,液廠的LNG價格就會進入自然回調期。“這也意味著,此次LNG漲價一直會延續到春節。”

      據記者了解,連日來,各液廠LNG出廠價漲價頻率之高也令人咋舌,甚至出現過根據當天行情二次調價的情況。

      在此背景下,限制供應成為多地的無奈選擇。記者獲悉,有市場機構統計中的近120家液廠因為缺氣已有三分之一處于停機狀態。與此同時,石家莊、保定、山東、寧夏等地加氣站、工業用戶已開始限停供氣。

      在終端市場,高價使得LNG汽車的替代優勢蕩然無存。有終端用戶反映其購買的LNG車燃料開支短期內大幅攀升,“一個多月內一公斤漲了3塊多,只能停運”。

      有業內專家指出,下一步隨著各地政府為保民用氣逐步推出限氣政策,相當數量依靠管道氣源的LNG加氣站將面臨停業、LNG大車面臨停運問題,成為亟待關注和解決的社會問題。

      “煤改氣”強力推高需求

      LNG價格入冬以來的一路猛漲原因何在?對此,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近日公開指出,“一是估計不足,二是天然氣儲備建設嚴重滯后。”

      而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則一致認為,今年以來各地加大力度推進“煤改氣”是導致今冬天然氣需求大幅上揚的主因。“從煤改氣推進情況看,華北與華東是今年天然氣用量增幅最大的地區。”中海油氣電集團LNG貿易經理魏琳對記者說。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管道所所長楊建紅12月1日在中國石化聯合會油氣專委會主辦的“油氣論壇·2017”上指出,預計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增至2450億方,增量為340億方,增幅約17.8%,屆時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達到7.06%。

      據魏琳介紹,為了保障迎峰度冬天然氣供應,從今年8月起,中海油已提前籌備了約200億方的天然氣資源。按計劃,今年冬天,中海油浙江、天津LNG接收站每月將接卸8—10船LNG現貨,均創歷史最高記錄。“今年供暖季期間,天津的供氣量預計可達8.55億方,比上個采暖季增加4.8億方。而在浙江省,因中石油在冬季將承擔更多北方地區的供氣任務,目前我們供應浙江的LNG量也臨時增加了1000萬方/天,現在LNG在浙江已從調峰氣源變成了主力氣源,供應量占到浙江省總用氣量的55%。”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付少華也對記者說:“天然氣增量需求在我們的平臺上也有充分反映,9月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一結束,很多工廠恢復生產,大家就開始‘搶氣’了,因為當時各地儲氣庫還沒有注滿,為了確保冬季供應,必須限制管道氣,加大儲氣庫的注氣速度。”

      “往年9月是天然氣消費最淡月,但今年當月消費增幅高達26.5%,截至目前為月均最高。”楊建紅說。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備受業內關注和討論的“陜西天然氣氣競價交易之爭”也發生在9月。9月18日,中石油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臺推出了西部管道氣的競價交易,引發陜西的強烈質疑與反對,此后經兩次上調氣價,從11月份開始,中石油供應陜西、內蒙古液廠的天然氣線下價格調至1.88元/立方米。

      “煤改氣用量增大,北方冬季采暖需求增加,導致天然氣用量增加是事實。陜蒙天然氣漲價,肯定會傳導到終端。陜蒙地區的液廠又是全國LNG主要生產地,產能5800萬方/天,占全國總產能的46%,其出廠價是全國風向標。陜蒙液廠雖說反對競拍,但也嘗到甜頭,加上市場炒作因素,全國LNG價格順勢跟漲起來。”陜西燃氣設計院院長郭宗華對記者說。

      管控不足還是改革滯后?

      值得注意的是,與依賴管道氣的國產LNG相比,作為全國最大的LNG氣源供應商,中海油11月的LNG線下線上交易全國最高價也只在5000元/噸的水平。2000萬噸/年的長協LNG進口基礎,加之旗下五大LNG進口接收站順暢的內部資源調劑成為中海油LNG交易價格穩定的關鍵。

      有專家據此認為,國產LNG高頻次大幅漲價的原因是“缺乏標桿價以及相關行政部門的監管”。“在煤改氣大規模推進的情況下,靠價格抑制供需平衡很難,反而會打消用戶用氣積極性。即便熬過了今冬,明年煤改氣該如何推?”在與記者交流時,郭宗華反復強調。

      有業內人士指出,陜蒙氣源比較便宜,即便以目前1.88元/方的價格計算,LNG工廠成本也在4000元/噸之下的低位,正常情況屬于暴利狀態。但我國LNG工廠70%的氣源來自中石油的管道氣。事實上,近年來,不少LNG工廠因為缺乏氣源,長期經營困難,有些已處于資不抵債狀態。

      “核心問題在于,目前這種體制機制下,純粹市場化到底合不合理?尤其農村地區的‘煤改氣’用戶承受力弱,漲價更要適可而止,但政府若不適當管控,就會失控。”郭宗華說。

      魏琳也認為,以上問題如果不盡快解決,直接受影響的首先是終端用戶,而隨著用戶的消極反應傳遞到上游,最終會對行業的下一步發展產生很大不確定性。因此,“當前,急需建立良好的行業秩序。”

      但也有專家認為問題出在市場化改革滯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伴隨著氣荒來臨,競價交易出現爭議,上下游利益矛盾凸顯,“表面上是價格問題,背后實際上反映出的是體制問題,根源是我們的體制改革滯后。”

      “價格改革不能單兵突進,需由體制改革保駕護航。體制改革和價格改革必須相互協調,只有加快體制改革,把競爭性的環節放給市場,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天然氣開采、進口,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平開放,通過增加競爭來降低成本,只有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才能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形成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機制,這是促進天然氣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她進一步說。

    相關文章

    新冠疫苗定價和安全性一定會公開透明,讓百姓放心安心

    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會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中國新冠疫苗的價格,首先是堅......

    中國嚴厲打擊原材料領域亂漲價行為

    中國嚴厲打擊原材料領域亂漲價行為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4日召開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做好防控物資生產領域價格監管工作,加強防控物資質量監管、特種設備監管、法律法規適用......

    2018年液化天然氣新增年接收能力超過1000萬噸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2日表示,我國液化天然氣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2018年液化天然氣新增年接收能力超過1000萬噸,目前更多的液化天然氣及天然氣接收、儲存、運輸設施正在規劃建設中。“推動能源轉型和......

    農膜:需求不振價格低位

    隨著天氣轉暖、萬物復蘇,春耕春播也拉開序幕。但今年的農膜市場卻并沒有預想的樂觀,需求啟動緩慢,市場低位運行。旺季不旺是當前農膜市場的總體寫照。開工率維持低位今年以來,農膜市場交投清淡,價格總體大穩小動......

    農藥:需大于供價格高位

    隨著春耕春播啟動,我國農藥市場需求逐漸轉旺。不過,由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環保監管趨嚴,小產能退出加快,農藥產量連續2年出現下降。基于今年我國主要作物防治壓力加大,預計春耕期間整體農藥需求將大于供應,......

    四部門:做好春耕化肥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

    2019年春耕用肥旺季即將到來,為切實保障春耕期間化肥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春耕化肥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的通知》,從5......

    殼牌:今年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量將增長11%

    據路透社報道,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周一在其液化天然氣(LNG)年報中稱,隨著新的工廠擴大對歐洲和亞洲的供應,預計今年全球LNG貿易將增長11%,至3.54億噸。殼牌稱,去年LNG貿易增長2700萬噸,其中......

    知網連年漲價涉嫌壟斷,學術與商業該如何平衡

    對于中國的大學生來說“中國知網”絕不是個陌生的名字。它是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從本科階段開始,知網就幾乎是學生檢索、下載學術資源的唯一正規渠道。近日,演......

    原料藥漲價致部分“救命藥”告急

    原料藥價格暴漲亂象給藥品生產企業帶來的壓力,正逐漸向醫療機構、用藥患者傳導。記者在浙江、上海、遼寧等地調研發現,不少醫院的一些“救命藥”出現了短缺的情況,危及患者健康。原料藥包銷、壟斷、漲價等亂象亟待......

    首個國產PD1拋出了“白菜價”君實擊穿價格底線

    面對跨國藥企的“地板價”,首個國產PD-1拋出了“白菜價”。1月7日晚間,君實生物官方宣布,拓益的價格確定為7200元/240mg(支),合30元/mg,年治療費用18.72萬元。與國內獲批的另一款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