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其結構和組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運動、飲食、外界刺激等。
現在,來自于伊利諾斯州大學的Jeffrey Woods教授帶領團隊在小鼠、人類身上分別進行了相關試驗,首次證實了運動對腸道菌群的積極作用!
運動積極改善腸道菌群,且獨立于飲食、抗生素等因素
《Exercise training-induced modific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persists after microbiota colonization and attenuates the response to chemically-induced colitis in gnotobiotic mice》
在這篇發表在《Gut Microbes》期刊的文章中,Jeffrey Woods教授和團隊以小鼠(運動、久坐不動)為模型,采集它們的排泄物分別移植至久坐不動、無菌小鼠的腸道中。
這些受體小鼠(移植了其他小鼠腸道菌群)腸道微生物的變化能夠反映捐贈小鼠的菌群變化,從而能夠比較出運動、久坐不動對小鼠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差異。
結果顯示,移植了運動小鼠腸道菌群的小鼠,其腸道內負責分泌丁酸鹽(butyrate,一種短鏈脂肪酸,有利于腸道細胞生存、減少炎癥、為宿主提供能量)的微生物比例較高。而且,這些小鼠對潰瘍性結腸炎有更強的抵抗力。
文章第一作者Jacob Allen表示:“我們發現,接受運動小鼠腸道菌群的小鼠對腸炎誘導分子的反應減弱了,而且炎癥減少、再生分子增加。這些變化有利于腸道健康的恢復。”
Jeffrey Woods教授(右)和Jacob Allen博士(圖片來源:L. Brian Stauffer)
運動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因胖瘦而不同
《Exercise Alters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Lean and Obese Humans》
在第二項研究中,Jeffrey Woods團隊招募了18名瘦的人、14名肥胖且久坐不動的成年人作為受試對象,采集他們的腸道微生物。
具體過程包括:受試對象被要求參加一項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運動(每次30-60分鐘、每周3次、連續6周)。之后,會進入一個為期6周的久坐不動模式。在試驗開始之前、運動模式結束之后、靜坐模式結束之后這3個時間點,研究人員會分別采集參與者的腸道微生物樣本進行分析。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參與者的飲食習慣與往常一樣。
結果顯示,運動會增加腸道中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特別是丁酸鹽的水平。一旦參與者進入不運動的生活模式,這些化合物的含量會再次下降。對微生物組進行測序分析揭示,這些變化與分泌SCFAs的微生物比例改變有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
而且,在試驗開始之前,瘦的人體內分泌SCFAs的微生物較少。伴隨著運動,這類有益的細菌數量會顯著增加。但是,對于肥胖的人而言,這份積極作用并不很明顯。而且,試驗的每個階段,不同體型的人的腸道微生物組成也存在差異。
綜上所述,運動能夠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且增加有利于腸道健康的微生物比例。考慮到,不同體型的人一開始的腸道菌群結構就明顯不同,所以Jeffrey Woods教授認為依然需要投入很多工作,以明確這些變化背后的原因。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以慢性炎癥和多器官損傷為特征、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瘡患者的自身耐受降低并持續產生自身抗體。狼瘡發病過程中復雜的自身免疫應答機制尚未被完全闡明。除某些特定的遺傳因素和環......
腸道微生物菌群是貫穿人類整個生命周期中最豐富的微生物組成部分。近年來的許多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與人體許多功能的正常運轉密切相關,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訓練免疫系統,還能通過腦腸軸影響大腦情緒。通常......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一種適應,決定物種的適合度和分布范圍。野生動物在自然環境中會面臨周期性的環境溫度波動。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野生動物在夏季也會面臨熱浪的脅迫,以及極端氣候條件的影響。面對......
生活在我們機體消化系統中的10萬億個細菌或許并不是人類的,但他們似乎會像機體的心臟或肝臟一樣,是我們機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指出,腸道微生物會直接影響從腸道運動到機體行為等多方面......
腸道微生物組不僅對健康機體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慢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癥(MS)也很重要。在腸道內,食物、微生物組和它們的代謝產物與免疫系統發生相互作用,甚至可以影響到遙遠的人體結構,比如大腦。腸道微生......
長期以來困擾著醫生們的一件事就是:小腸癌非常罕見,而鄰近的結腸,這種小得多的器官出現癌癥卻是男女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結腸似乎特別“吸引”癌癥?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來自希伯來大學(HU)免疫學和癌癥研......
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MaternalcarriageofPrevotelladuringpregnancyassociateswithprotectionagainstfoodallerg......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腸道微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NutritionReviews: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DOI:10.1093/nutrit/nuz106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和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劉雅紅教授團隊與中外合作者,發現人體和環境間存在廣泛的菌株和基因交換,而且環境對人腸道菌群的影響可能會持續4~6個月......
3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腸道菌與發育和健康中心肖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GutepithelialTS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