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學》雜志27日發布了一項癌癥領域重要研究成果: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細胞表面對人體清道夫——巨噬細胞發出的第二種“別吃我”信號,使其能躲過巨噬細胞的清掃和免疫系統的追擊。而能截斷該信號通路的“抗CT47”抗體已經在動物模型上表現出顯著的癌癥治療潛力,目前已經進入一期臨床人體試驗階段。.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斯坦福大學干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路德維希癌癥中心研究員艾維瑞英·威茲曼帶領的研究小組,于2009年發現了第一種“別吃我”信號通路——幾乎所有癌細胞都在表面表達著高水平的CD47分子,該分子可與巨噬細胞表面的SIRPalpha蛋白結合,從而抑制巨噬細胞殺死癌細胞的能力。這種“結合”機制實際上利用了癌細胞表面被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1類”(MHC class 1)的蛋白質結構,雖然其與T細胞和B細胞這兩種免疫細胞建立了相互聯系,但與巨噬細胞是否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相互作用并不為科學家所知。
此次最新研究發現,巨噬細胞表面一種名為LILRB1的蛋白質與癌細胞表面的MHC class 1的一部分發生結合,同樣抑制了巨噬細胞的吞噬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
研究人員在抑制上述兩種“結合”的過程中,發現特定的抗體能顯著減緩小鼠體內的腫瘤生長。威茲曼說:“至少有兩種方法能阻止癌細胞從巨噬細胞中逃生,從而恢復巨噬細胞‘絞殺’癌細胞的能力。”
目前,斯坦福大學和英國正在進行一期臨床試驗,測試這種特殊抗體在治療人類血液疾病和實體腫瘤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英國諾丁漢大學藥學院的科學家在研究一種由毛蟲真菌產生的化學物質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這一成果已發表在《FEBS快報》上。研究表明,這種化學物質能夠與基因相互作用,從而阻斷癌細胞的生長信號,為開發新的抗癌藥......
人類細胞中的蛋白質工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多樣。荷蘭癌研所科學家證實,癌細胞可利用這些核糖體來增強它們的“隱形”能力,從而躲避免疫系統的追蹤。相關論文21日發表在《細胞》雜志上。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核......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s)在維持脂肪組織穩態和協調代謝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鑒于ATM廣泛的功能異質性和表型可塑性,因此有必要在肥胖環境下鑒定真正致病的ATM亞群。2024年9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王......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代智研究員團隊在《癌癥通訊》(Cancer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揭示了絲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10(SRSF10)在肝細胞癌(HCC......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教授張宏征與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唐杰團隊合作,研究揭示了耳蝸原駐巨噬細胞在噪聲性聽力損失中的關鍵作用,為噪聲性聽力損失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陳水冰教授、楊柳柳(現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等人在CellStemCell期刊發表了題為:Humanvascularizedmacrophage-isleto......
拓撲異構酶I(TOP1,TopoisomeraseI)是一種能促使DNA放松并預防和消除轉錄過程中扭轉應力(torsionalstress)的重要酶類,然而,調節TOP1酶類活性背后的機制,目前研究人......
禁食與一系列健康益處有關。禁食信號如何引起蛋白質組的變化以建立代謝程序仍然知之甚少。2024年8月15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DavideRuggero團隊(博士后楊浩君為論文第一作者)在Nature在......
現代科學研究正不斷揭示飲食對健康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在癌癥預防和治療方面。2024年8月15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楊博士等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Remodellingofthetranslatom......
一種新型基因回路能消滅耐藥癌細胞(視頻截圖)。圖片來源: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癌癥治療中,臨床醫生不知道何時、何地以及哪種耐藥性可能會出現,這讓他們落后于狡猾的癌細胞一步。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