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明確明年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將在全國試行,標志著這項制度改革已從先行試點進入全國試行的新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樹立“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理念。誰污染環境,誰就得付出經濟代價;生態環境受到損害,也要像私有財產受損一樣向損害制造者索賠。落實這一制度,就是要使造成損害的責任者承擔應有的賠償責任,使受損的生態環境得到及時修復,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
讓損害生態環境者為其行為付出相應的經濟代價,一直是我國相關立法想解決的問題。比如《環境保護法》確立了損害擔責的原則,要求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由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承擔賠償責任,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憲法》《物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國家所有的財產即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但是在礦藏、水流、城市土地,國家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受到損害后,現有制度中缺乏具體索賠主體的規定。同時,還存在評估規范不健全、資金管理機制未建立等諸多問題。此前,在渤海灣溢油污染、松花江水體污染等事件中,公共生態環境損害沒有得到足額賠償,受損的生態環境也沒有得到及時修復。
2015年11月以來,國家在吉林、山東等7省市試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此次發布的《方案》對此前試點方案的不完善之處進行了補充。可以說,《方案》已具備堅實的實踐基礎,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大力宣傳《方案》,讓“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理念深入人心;以案例為抓手,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踐,充分發揮制度和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的作用。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其中提到,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體系健全、機......
2月19日,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舉行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第37屆亞洲與太平洋區域部長級峰會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就“優質地理產品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以下簡稱“地標生境”......
日前,河南省召開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省......
記者20日從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國內首個基于生態環境數據打造的綠色金融數據產品近日完成場內交易。中節能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栩介紹,本次場內交易的企業綠色等級評估產品是該公司與河北省衡水市......
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日前召開。會議宣讀了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徐耀對全區生態環境工作的批示。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平學智作工作報告。2023年,寧夏PM......
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日前召開。會議宣讀了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徐耀對全區生態環境工作的批示。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平學智作工作報告。2023年,寧夏PM......
近日,國家認監委秘書處發布關于征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技術委員會專家的通知。原文如下:各相關單位: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令第31號)關于組......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今年將緊緊圍繞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這條主線,全面展開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為美麗中國建設筑牢良好生態環境基礎。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23年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預研究項目清單第一批和第二批,旨在加強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立項的前期研究和技術儲備,提高標準編制質量和效率。目前,2023年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預研......
1月23日至24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