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7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當選國家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第一任理事長,可謂眾望所歸。
12月9日,國家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聯盟成員140多家蔬菜科研教學機構和企業派代表參加。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在大會上指出,蔬菜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是世界蔬菜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出口規模居世界第一,銷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出口額達132.6億美元,年貿易順差達53.21億美元。近1億農民直接從事蔬菜生產,蔬菜生產對全國農民人均年收入貢獻近2000元,占農民人均年收入近30%。我國蔬菜總產值已經超過糧食作物總產值。蔬菜產業發展已成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城鄉就業以及對外貿易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智遠在大會上指出,但目前我國蔬菜科技和產業發展也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蔬菜產業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組建由科研單位、推廣部門、蔬菜企業參加的創新聯盟,對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性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企業的困惑
“多年產學研合作,促進了隆平高科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在合作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隆平高科)副總裁馬德華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
隆平高科1999年成立,以雜交水稻、辣椒種子和農化為主營業務,2016年營業收入22.99億元。馬德華介紹,隆平高科在發展過程中,注重自主研發體系建設的同時,一直非常重視并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嘗試,如在稻飛虱、雜交水稻育種、稻瘟病等方面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并取得積極成效。2016年研發費用已達2.2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9.7%,接近國際種業巨頭研發與營收比例。
不過在合作過程中,馬德華發現,雖然公司為科企合作支付了大量資金,合作單位也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回報,但是與公司合作的多家科研單位科研人員普遍對其成果轉化收益感到不滿。這說明,利益分配、核心科研人員激勵導向機制不科學。
此外,部分科研單位對于職務成果管理不嚴,部分人員知識產權及法律意識淡薄,導致某些合作成果私下交易,存在一項成果與多家企業合作的現象。這是約束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開展技術及成果引進過程中,隆平高科還發現,科研單位部分成果僅僅停留在學術研究階段,離市場需求尚遠,短期內不具備市場推廣價值;一些研究從學術角度已經完成,科研人員或單位繼續推進提升其市場價值的積極性不高。這反映出科研單位部分成果缺乏市場導向。
隆平高科只是一個縮影。在大好的政策環境與良好的產業發展勢頭面前,蔬菜產業科技仍然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簡稱蔬菜所)所長孫日飛指出,當前我國蔬菜產品商品品質(外觀品質、耐儲運性)、風味和營養品質亟待提升,亟須培育適于機械采收的優異蔬菜新品種;水、肥、藥等生產投入品利用率不高導致單產及效益低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程度低;產業化組織發展嚴重滯后。
協同創新探索新格局
“我國蔬菜產業要由大國發展成為強國,并解決上述發展困境和問題,打造國家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陳萌山告訴記者,為此,蔬菜所勇當歷史使命,率先發起和牽頭組建“國家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
孫日飛介紹,籌備期間,蔬菜所組織各方研討了建設聯盟的可行性,醞釀聯盟定位及成員等。組織起草了聯盟章程草案,包括總則、聯盟宗旨及職責任務、組織機構及議事規則、聯盟成員、經費與知識產權管理、附則等六個部分。并就聯盟成立事宜及章程草案征求各有關單位意見和建議,得到了各單位的積極響應:大家一致呼吁,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構架下成立國家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這一專業聯盟,深入推進蔬菜科技與產業科技大聯合、大協作。
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汪學軍指出,聯盟要瞄準產業發展關鍵,秉持大聯合、大協作精神,通過重大科技任務引領、優勢科研資源集聚、科學運行機制保障等手段,整合全國蔬菜科技與產業的優勢資源和力量,與高校的科技與產業協同創新機制,為推進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他強調,要強化協同攻關,推動解決重大科技問題;要強化技術服務,推動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要強調機制創新,推動聯盟高效運行。
聯盟寄望于未來
“希望國家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按照聯盟章程和業務范圍,積極認真地開展各項業務。”成立大會上,陳萌山向聯盟成員單位提出了希望。
首先,要建立開放的聯合攻關團隊,按照問題導向,根據當前面臨的科學和產業問題組建專家團隊,明確科研任務,形成協同攻關。其次,要建立高效的運行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建立科學考評機制、績效激勵辦法,引入退出機制。再次,要加強技術落地示范和推廣宣傳,在主產區和典型生態區,布局建立一批固定的開放的展示示范基地,開展現場觀摩活動,做好針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全程培訓和示范展示工作。第四,培育和形成蔬菜聯盟高級智庫,提供產業咨詢服務與培訓,助推我國蔬菜產業與國際接軌。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梅旭榮指出,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的總體要求,以提升蔬菜質量效益競爭力為核心,圍繞蔬菜產業重大科技問題,著眼破解制約主導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瓶頸,引導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為產業發展提供綜合技術解決方案,實現蔬菜產業“一條龍”全鏈條發展;要著力運行機制的創新,理清聯盟與學會、協會和產業技術體系等組織的關系,探索政府支持、任務牽引、資源共享、激勵相容等利于聯盟發展的協同創新機制;要加強聯盟工作的管理,做好聯盟宣傳;要鼓勵聯盟成員單位共同申報并承擔國家有關科技專項,充分發揮企業投資主體作用,拓寬聯盟資金渠道,并讓企業等社會力量在聯盟建設中受益。
在全球范圍內,蔬菜和水果食用量不足,是造成疾病和過早死亡的主要飲食因素之一。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有助于降低患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然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只有十......
本周,美國心臟協會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長壽秘訣”:每天吃2種水果和3種蔬菜。這篇在《循環》雜志發表的文章涉及近200萬成年人的統計數據,證明了蔬果消費量與壽命間存在關聯。研究顯示,蔬果消費量與死亡風險相......
“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如是強調。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14日的會議上表示,要采取堅決果斷措施,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擴散蔓延。有西方媒體已經將北京的情況稱為“第二波疫情”,......
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月5日消息:該局發布最新通知,即關于監測蔬菜和水果中農藥殘留的安全措施。該通知(法規)規定了三項監測農藥殘留的措施,進口蔬菜水果包裝的標簽要求,以及對違法者的懲罰。監測農藥殘留......
長沙海關與深圳海關今天在深圳簽署了《供港蔬菜檢驗檢疫監管合作備忘錄》,兩地海關在全國海關系統率先建立供港蔬菜檢驗檢疫監管合作機制。協議規定,首先在我省蔬菜主產地永州開展蔬菜直供香港的試點,后期進一步推......
11月22日,由中國農科院油料研究所和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共同主辦的“硒高效菜用油菜新品種現場觀摩會”在武漢召開,現場展示了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培育的全球首個硒高效蔬菜雜交種“硒滋圓1號”。......
即將在費城舉辦的2019年美國心臟協會會議上,來自肯塔基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會報告其最新研究成果,一種特殊的基因會使得某些化合物嘗起來有苦味,這或許會使得一部分人很難在飲食中添加并攝入有益機體心臟健......
時至今日,很多美國人仍然并未獲得足夠的水果、蔬菜和其它健康食品;如果考慮到錢和時間的問題,你早上最喜歡吃的甜甜圈、最喜歡的咖啡店以及晚餐快餐連鎖店或許更符合你的日常安排和預算,即使你明知道這些食物是沒......
據俄羅斯聯邦哈巴羅夫斯克地區及猶太自治區獸醫和植物檢疫監督分局23日消息: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檢疫監督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簽署了關于從俄羅斯聯邦向中國輸出大豆、油菜籽、向日葵粉和油粕的植物檢疫要......
近年來,科技部高度重視種業科技創新工作,在甘藍類蔬菜新品種培育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承擔了“863計劃”課題和科技支撐計劃“甘藍雜優利用與新品種選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