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每一個人都是數據的締造者,也成為數據的受益者。我們每天都在制造大量數據,而這些數據又成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利器。為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峰會上提出的關于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倡議,12月10日,中國-東盟(上合組織)環保中心與自治區環保廳、自治區大數據發展管理局三方共同在北京簽署了《中蒙俄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戰略合作協議》。
貴州省日前對外公布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方案提出,將建立生態環境“大數據”監測網絡,加強環境執法和監測能力建設。2017年底前,完成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加強基層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建成全省空氣質量自動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監測數據聯網直傳并向社會公眾實時發布。2018年建成覆蓋跨市州境考核斷面和國家考核斷面的水質自動監測點位,定期開展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與評估。
11月11日,復旦大學成立碳排放與環境大數據研究所。新成立的研究所響應氣候和環境治理的需求,集合復旦大學在數據科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遙感科學等領域的優勢力量,由政、產、學、研等跨界的權威機構支撐,致力于建設基于大數據的碳排放與環境污染物排放數據庫、開展各類數據特征挖掘和模型模擬研究。
2016年,環保部印發了《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環境監測行業迎來黃金發展期,而大氣監測也成為了重中之重,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的建設規劃,將智慧環保送上了“風口”。未來五年,環境監測領域或將迎來新一輪增長。不論是“一帶一路”對于環保的倡議還是各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對于在環境大數據監測領域所做的努力,都表現出了我國現階段在政策的支持下環境大數據監測的開展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畢竟,只有算好“環境帳”,才能更好的守護我國的青山綠水。
隨著云時代的來臨,大數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不僅僅是在環境監測領域,各個領域都逐步加入了大數據的應用。將大數據融入環保,也是未來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日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在德國波恩正式開幕,旨在落實《巴黎協定》各項任務,提出規劃安排。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率先扛起了保護環境的大旗,在國內逐步加大環境保護政策的推行力度。二十一世紀人類所共同面臨的最大挑戰,莫過于遏制造成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的持續累積。日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在德國波恩正式開幕,旨在落實《巴黎協定》各項任務,提出規劃安排。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率先扛起了保護環境的大旗,在國內逐步加大環境保護政策的推行力度。
政策“引領風尚”,地方“緊跟潮流”
2017年以來,國務院、工信部等部門陸續下發各類針對環保的政策方針,增強了地方政府部門、各類企業在意識形態上對環保的重視。11月21日,中國首個《大氣VOCs在線監測系統評估工作指南》在北京發布,規范了當前國內對VOCs在線監測技術市場的狀況,為獲得準確和科學有效的監測數據提供保障。10月24日,工信部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南,對于促進《水十條》實施、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水環境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伴隨著政策的下發,各地對于環境的監測站的數量也在逐步增加。7月,中科院城市所在廈門建成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包括常規空氣質量監測儀、顆粒物水溶性離子色譜監測儀、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基于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的在線VOCs監測儀、臭氧激光雷達等30多臺(套)儀器正在全速運行,實時監控大氣環境質量。在福建莆田市,400多臺(套)包含國內外最先進的環境監測設備ICP-MS、GC-MS配備到位。這些環境監測設備可分析檢測10個類別、335個項目及510個認證方法。
“先污染后治理”是黨和政府多次強調的錯誤路線,但是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企業, “先污染后治理”之風依然存在。因此,政府從未放松在該領域的打擊力度。今年8月,震驚全國的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有了結果。8家企業承擔5.69億元賠償金,用于修復污染土壤,并承擔環境損失公益金600萬元。據《新京報》報道,中國鋁業蘭州分公司在蘭州市紅古區平安鎮山神溝非法堆存大量固體危險廢棄物。隨后,甘肅省環保廳責令蘭鋁依法處置,蘭鋁6名主要責任人被追責,2名政府工作人員受行政處分。近日,又有群眾舉報危險廢棄物并未處置干凈。
12月17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公布,此項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難題。作為污染主體,企業有責任擔負起呵護生態環境的責任。一個美好的生態環境,需要企業、社會、政府的積極作為、良性互動。
一、項目編號:HB2023104670010063二、項目名稱:大氣環境精細化管控綜合服務項目三、中標(成交)信息供應商名稱供應商地址供應商編碼清環智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8......
一、項目編號:[230701]YCZC[GK]20230004-1二、項目名稱: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設備(二次)三、采購結果合同包1(伊春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設備的采購項目):......
生態環境部官網近日更新顯示,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已任該部總工程師。公開資料顯示,劉炳江,男,漢族,1964年5月生,博士研究生,民建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劉炳江曾......
4月1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21年)》(以下簡稱《公報》),指出2021年全國大氣環境繼續改善,雖然氣象條件較2020年有利于沙塵天氣偏多偏強,但我國大氣環境整體仍呈現向好趨勢。2......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在浙江溫州頒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教授劉誠成功入選。“獲獎對于我來說,既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責任和動力。我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
近日,湖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湖州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的通知。具體情況如下: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湖州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
滁州市誠信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滁州市生態環境局的委托,現對滁州市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系統建設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歡迎具備條件的國內投標供應商參加投標。一、項目名稱及內容1、項目編號:czcg201909-......
近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于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實施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石家莊、保定等8市為大氣傳輸通道一級紅線區,禁止新建和擴建鋼鐵、火電、水泥等10大工業項目。《意見》指出,......
12月21日上午,由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制的、搭載在“高分五號”衛星上的核心載荷——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和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
河北省環保廳召開專題培訓動員會。河北省環保廳供圖河北省環境保護廳11日透露,為確保秋冬季河北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該省環境綜合執法局統籌省、市、縣三級環境執法力量,并于10日啟動河北省2018—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