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2-27 17:03 原文鏈接: 量子通信玄而不虛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評選出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量子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為中國科學家和科研項目點贊,但是國內網絡上卻流傳著一些針對量子通信的流言甚至謠言,有的甚至稱這是“玄學”、“騙局”。

    圖片來源網絡

      量子通信是“騙局”嗎?經過百年發展,看似艱澀難懂的量子力學理論基礎已十分深厚,與相對論一樣使物理學大廈的基座更加堅實。量子通信是全球科學界讓這些理論走向實際應用的一個典范,而中國的量子衛星項目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理論堅實

      起源于上世紀初的量子力學用概率描述物理現象,看起來的確有些“玄”:微觀尺度上的粒子“可能”在這里又在那里,“可能”同時向兩個方向運動;粒子之間還可以互相糾纏——通過某種方式即時地遠程感知、影響對方。

      經過愛因斯坦、玻爾、海森堡、薛定諤等科學巨擘不斷完善,量子力學理論初步成型并持續發展。這套看似“不合常理”的理論獲得越來越多的實驗支持,催生了許多重大發明——原子彈、激光、晶體管、核磁共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歐盟2016年宣布將量子技術作為新的旗艦科研項目時,將上述成果稱為“第一次量子革命”。

      而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力學的最新發展,代表了正在興起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

      量子通信主要解決通信安全性問題。傳統信息加密技術依賴數學算法的復雜性,但隨著計算能力的飛速提升,再復雜的加密算法也有可能被破解。基于“量子密鑰”的量子通信,則從客觀物理規律這一根本出發,做到“絕對安全”。

      比如,量子本身即是最小單元,用一個光量子傳遞信息時,竊聽者無法分割出“半個量子”來獲取信息;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則約束了竊聽行為本身,只要有人試圖測量量子,量子的狀態就自動發生改變,“舉報”竊聽行為;此外,量子的不可克隆性決定了竊聽者無法精準復制量子信息。

      因此,用量子做成“密鑰”來傳遞信息,竊聽必然會被發現,且加密內容不可破譯。

      量子通信早已是學界研究熱點。1997年,一篇關于“實驗量子隱形傳態”的論文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經層層評審后還入選“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潘建偉院士就是作者之一。他此次獲評《自然》雜志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也彰顯量子通信受到國際科學界高度關注。

      實踐驗證

      從美國到歐洲、從頂尖科研機構到科技企業巨頭,圍繞量子技術的攻關已全面展開,量子革命引發的新一輪科技競賽如火如荼。而量子通信也從理論構想逐步走向現實應用,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的突破舉世矚目。

      今年6月,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中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這一成果被美國《科學》雜志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獲稱“兼具潛在實際應用和基礎科學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術突破”。

      9月底,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結合“墨子號”衛星,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量子通信的國際權威科學家安東·蔡林格實現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蔡林格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成就令人矚目。“愛因斯坦一定會對此感到驚訝,”他笑著說,“因為這些量子力學理論,比如量子糾纏,現在已經真的進入實際應用,這超出了愛因斯坦的預期。”

      “京滬干線”是一條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的量子通信骨干網絡,全長2000余公里,可滿足上萬名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通過這條線路,交通銀行、工商銀行、阿里巴巴集團也實現了京滬異地數據的量子加密傳輸等應用。

      蔡林格預計,未來20年內,量子通信技術有望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將來甚至可能出現“量子互聯網”,而量子計算機、量子互聯網、量子衛星將被一起應用,為未來新科技打下基礎

    相關文章

    天宮二號與地面站完成空—地量子保密通信試驗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院士團隊,通過“天宮二號”和4個衛星地面站上的緊湊型量子密鑰分發(QKD)終端,實現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

    20毫秒!量子比特存儲時長創紀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道,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在一個晶體內,持續時間長達20毫秒,創下新世界紀錄,為開發出長距離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重要基礎。量子通訊和量子加密技術已經成為提高通信......

    運用量子直接通信安全傳輸距離可達40公里!

    量子傳輸無需密鑰,即可直接在量子信道中傳輸秘密信息!上海交通大學陳險峰團隊和江西師范大學李淵華等人合作,在量子通信網絡取得重要突破,他們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首次實現了網絡中15個用戶之間的安全通......

    潘建偉等大牛助陣!西湖大學再出大動作

     9月5日,驕陽似火的杭州午后,西湖大學湖心講堂公開課第一講“跨越時空的糾纏”在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中心正式啟動。首場湖心講堂的現場,如同一個浩瀚的宇宙——頭頂是燦爛星河,周邊是星光環繞,人群......

    中奧學者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

    八節點新型量子通信網試驗成功

     近日,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市成功建立一個新型量子通信試驗網絡,實現了8個節點的密鑰集中生成和分發。這一新的網絡架構價格便宜,具有可擴展性,有望促進量子互聯網的發展。相關成果發表......

    《自然》雜志:量子中繼與網絡技術實現新突破

    中國研究團隊近日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介紹,他們成功在兩個由50公里長光纖連接的量子存儲器間實現量子糾纏,為構建基于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科......

    我國學者實現超越標準量子香農理論的量子通信

    記者常河、馬榮瑞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超越標準量子香農理論的量子通信。香農理論是經典信息論的基礎,其中信息載體是經典系統。20世紀40年代......

    歐盟10國共同開展歐盟量子通信基礎設施計劃

    據歐盟官網消息,近期匈牙利、葡萄牙和波蘭加入歐盟量子通信基礎設施計劃(QCI),并與其它7個歐盟成員國一起,在未來10年內共同研發和部署歐盟量子通信基礎設施。QCI旨在提升歐盟在量子技術、網絡安全和產......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墨子號”發射快三年了,到底有什么新發現?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么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