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5-24 16:25 原文鏈接: 環評法實施8年頻遭挑戰大項目屢屢以身試法

      《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將近8年,但一些國家重點項目,地方首長的政績工程、GDP工程,卻依然漠視法律的存在,屢屢觸碰法律底線——要么根本不做環評,要么做了環評,卻束之高閣,壓根兒不按環評的要求進行污染治理。近期,環保部發出的一系列整改決定書,直接點了一些大項目的名,使這個問題闖入公眾視野。。

      幾天前,環保部向津秦鐵路客運專線有限公司發出《責令整改違法行為決定書》。因為這家公司在津秦鐵路客運專線的施工中,改變原有設計,卻沒有按法律規定,重新進行環評。

      就在10多天前,無錫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也收到了環保部發出的《責令整改違法行為決定書》。原因是:環保部還沒有批復該公司提交的環評報告,該公司就開工建設無錫市城市快速軌道2號線。

      大項目漠視環評法的案例,不僅來自環保部的披露,就連審計署的審計公告中也有相關內容。5月20日審計署公告了17家央企的財務狀況,其中,有多家央企都存在大項目未批先建的問題。比如,中國鋁業自建和收購的10個電解鋁、氧化鋁等項目,就未經國家核準或未通過國家環保驗收,截至2008年底,項目累計投資92.81億元。這些項目可能會因觸犯國家法律而遭遇停產、停工,國有資產面臨損失。

      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躍輝負責此次對津秦鐵路客運專線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在他看來,大項目敢于挑戰法律的嚴肅性,一方面,項目的建設單位認為,“自己是重點項目,即便違法了,環保部門也沒有辦法。已經開通的鐵路、公路,難道還能停下來嗎?”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環境保護還是抵不過GDP,有的地方長官就在為違法項目撐腰。

      違法的大項目,上馬就停不下來?

      據介紹,此次被環保部責令整改的津秦鐵路客運專線,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的一部分。這條專線由鐵道部和天津市、河北省合資建設,路長261公里,投資總額338億元,建設工期4年,2008年開工。開工前,為減少拆遷范圍,應地方政府的要求,建設單位對河北灤縣境內的部分線路進行了調整,變更線路達24公里。

      按照環評法的有關規定,設計和施工變更后,應該對項目重新進行環評,但津秦鐵路客運專線的建設方并沒有向環保部門提交新的環評報告,直至有群眾向環保部舉報。

      據介紹,因為線路調整,沿途可能有更多的村莊會受到鐵路噪音的影響。這些村莊的噪音問題如何解決,需要有新的環評方案進行評估,并提出降噪方案。

      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躍輝透露說,環保部對津秦鐵路客運專線有限公司發出的整改決定要求,該公司必須立即停止津秦客運專線的建設,在環保部批復新的環評之前,不得擅自恢復建設。近期,環保部還將赴津秦鐵路客運專線的建設現場,檢查該項目是否停工,等待環評批復。

      環評法已經實施了8個年頭,為什么還會出現如此漠視法律的現象?熊躍輝說,像津秦鐵路客運專線有限公司這樣的建設單位,不可能不清楚法律的規定。他們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趕工期——這條鐵路的施工期是4年,要停下來等新環評批復,肯定會影響工期。另一方面,像鐵路、公路、電網等與民生相關的項目,在違法方面會更有恃無恐,建設方幾乎都存有這樣的僥幸心理: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環保部門是叫不停的。

      按照環評法的相關規定,違反環評法的建設項目,必須停止建設;已完工的,也要停止運行。而這一條,對公路、鐵路、機場等民生工程約束力較弱。

      典型的例子是膠濟鐵路客運專線。由于違反環評法規定的“三同時”制度(即治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驗收),環保部曾在2010年11月17日對負責建設的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發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責令該工程停止使用。但這份決定書也指出,考慮到鐵路涉及公共利益,對這項處罰“緩期執行”,也就是說,希望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能在2011年3月31日前,對違法行為進行整改。

      可是,緩期期限已過,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仍然沒有糾正其違法行為。4月25日,環保部向該公司發了《督促履行通知書》,措辭嚴厲地要求,該公司必須于5月31日前糾正其違法行為,停止使用膠濟客運專線。

      在這份通知書中,環保部特別聲明,如果逾期不履行,環保部將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并作為典型違法案件向社會公開。

      環評“先上車后買票”為何屢禁不絕

      幾年前,環保部曾刮起過猛烈的環評風暴,叫停了一批違規的水電、火電項目。幾年過去了,一些大項目總是“先上車后買票”——被查處后,才補辦環評,這背后又有怎樣的原因呢?

      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躍輝就曾查處過大量“先上車后買票”的項目。在他看來,環評被漠視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一場環保與GDP的博弈。

      熊躍輝分析說,不做環評的原因有幾類。第一類是,項目的業主很清楚,自己的項目由于違反國家的產業政策,環評根本就不會被批準,所以干脆就不做。

      這類問題多發生在一些資源大省。比如,國家為了節能減排和抑制產能過剩,對電解鋁、鋼鐵、焦炭等行業新項目的審批都比較謹慎,但有的地方政府就敢漠視國家的產業政策,為國家限制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開綠燈。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近期就在河北查處了一家沒有任何手續的鋼鐵企業,2010年年底開工建設,現在已經基本建成。

      另外,有的企業認為,時間就是金錢,生怕做環評、等環評批復的時間耽誤了掙錢,所以先干著再說。說不定還查不到呢。

      在熊躍輝看來,有一種原因最值得警惕:環評要為市長項目、一把手項目讓路。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時,就許諾,無障礙進駐,環評之類的手續統統不需要。如果必須到環保部審批的項目,地方環保局的官員還得負責去跑手續,跑不下來的地方環保局長就得挪位子。在這樣的壓力下,有的地方索性就不要環評這張票了。

      在日常的監管中,熊躍輝還發現,有的項目雖然做了環評,但建設或生產中,根本不按環評的設計方案來。

      熊躍輝介紹了一些他們查處的案例。比如,國家目前嚴格控制新電廠的審批,但如果電廠的原料是用煤矸石,能形成資源的綜合利用,還是可以開口子的。于是有的電廠在申請審批時,報的是用煤矸石做原料,但在生產中卻偷梁換柱,用煤做原料。

      再有,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小火電不再審批,只審批30萬千瓦以上的火電廠。于是,有的企業審批時報的是30萬千瓦,但實際建設中,建的就是小火電。

      環評執法如何形成威懾

      作為環保執法部門的負責人,熊躍輝說,他經常在思考,環評法為什么會屢屢遭遇挑戰?他說,不得不承認的是,最大的障礙是,很多違法案件處理不下去,難以形成法律的威懾性。特別像鐵路、公路、機場、電網等這些項目,一旦木已成舟,既涉及民生,又會影響地方經濟和就業,查處起來很難。而像電解鋁、鋼鐵、電廠等項目,動輒投資都過億,要因為環保原因停下來,也是不容易的。

      在熊躍輝看來,對環保執法者來說,比較有效的手段是,在萌芽狀況,就發現違規項目,并及時制止。熊躍輝把這種執法叫做預防性監督、萌芽執法。

      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督查的范圍包括河北、內蒙古等6省區市。這些地區既是能源大省,也是傳統高能耗、高污染行業聚集的地區,如何發現違法項目新開工?

      熊躍輝說,根據近年來查處的經驗,他們圈出了一些違法的高發地區,比如傳統的冶煉基地、靠近水源便于企業取水的地區、資源富集的地區,并要求地方環保部門要對這些地區進行重點巡邏,以便能及時發現違法開工的項目。

      事實上,一些高科技的手段也將運用于未來的執法。據介紹,我國已經發射了兩顆資源環保衛星,專門監測我國的環境狀況。環保部衛星環境運用中心主任吳國增告訴記者,環保部門已經能利用已有的兩顆環境衛星,進行建設項目的環評遙感監測,比如,武廣高鐵的環評驗收,就利用了環境衛星提供的遙感資料。未來,還將進一步輔助環境執法。(

    相關文章

    新《環評法》落地,這些變革威力巨大

    近日,新《環評法》簽署生效,關于環評的一系列爭論已久的問題終于塵埃落定。新法的變革總結起來就三句話,“取消資質、強化問責、增加信用監管”,修改的底層思路是將環評對第三方機構的依托簡化轉移到環評報告本身......

    環評法修改后,這5個問題被討論的最多

    “環評資質取消”這個話題之前就很受關注,尤其是最近環評法修訂后,這個話題更是被炒的沸沸揚揚,業界各種聲音都有,我把大家的看法從頭捋了一遍。總結了以下5點:1、5年以上高工等同環評工程師,你怎么看?一些......

    速讀!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七個看點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這份將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的改革方案,在記者看來,至少呈現出七個看點。看點一:優化機構職能力避九龍治水“九部委聯手治......

    新一輪新起點:機構改革這些年——環保部的變遷

    在國務院諸多部門變革調整中,值得人們關注的是環境保護部,從成立到發展完善的十年時間,它作為一個新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在2008年機構改革后閃亮登場。圖片來源于網絡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

    兩會看點前瞻:環保大部制改革究竟還有多遠?

    核心推薦:沃施股份、百川能源、深圳燃氣、藍焰控股、國禎環保、碧水源、中金環境1.行業觀點及投資組合1.1上周行情  春節后的兩個交易日,電力、燃氣、水務、環保工程板塊申萬二級指數漲......

    大部制改革將于2020年完成機構數量保持22個

    大部制改革:從佛山看中央3月1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被傳得沸沸揚揚、爭議不斷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塵埃落定。專家認為,這一輪改革須在今年年底完成,因為......

    重要信息:政治局討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春節后依然大新聞不斷。今日晚些時候,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央政治局24日召開會議,一是決定26日至28日在京召開十九屆三中全會,二是確定了三中全會的主要議題......

    環境保護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

    環保部: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

    中國環境報訊近日,環境保護部印發《關于近期部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受到噴淋干擾有關情況的通報》(環辦監測函〔2017〕2061號,以下簡稱《通報》),通報兩起干擾環境監測典型案例,監測司負責人......

    環保部:省會城市年底前向公眾開放污水垃圾處理設施

    日前,環保部在大連市召開2017年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座談會暨現場會。環保部副部長翟青表示,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可以有效化解普通民眾對于環保設施“鄰避”問題,今年各地開放......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