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2018年的鐘聲,首個瞄準環保的新稅種正式搭上了新年的環保列車。面對“排污收費”到“環保征稅”的改變,企業需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
圖片來源于網絡
誰污染誰繳稅
針對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固體廢棄物以及噪聲污染物等類別,環保稅規定了各自的稅額,征收對象是所有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規模遠超排污費
雖說環保稅是由排污費轉型而來,但是業內人士預計,其規模將遠超排污費。按照現有基礎預估,環保稅年征收總量將在500億上下,污染物排放越多的企業,影響越大。
聯動征管 歸地方所有
與排污費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于,環保稅統一納入稅務機關征收范圍,環保部門改為配合征管。而且,國務院已經下發通知,確定環保稅全部歸入地方收入,加快改善當地環境。
稅額自定 設上限
根據地方不同的發展情況,具體的環保稅稅額由地方確定。到目前為止,已經公開環保稅征收標準的有高于國標幾倍的,也有與國標相差無幾的。對此,環保稅也設置了稅額上限。
關鍵在于精準征收
對于“費改稅”,業界普遍認為,這是環保行業的一次重大改革,一旦落地將發揮巨大的“倒逼轉型”價值。同時,專家也解讀稱,環保稅收獲預期效果的前提在于“精準征收”。如何才能做到?計量工具要專業,征管對接要無縫,監測數據要真實,鼓勵政企合作。
目的在于優化產業機構
眾所周知,以“稅收法定”為原則確立環保稅的地位,其最終目標就是倒逼產業優化。一方面,是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減少排污繳費;另一方面是增強企業環保意識,積極主動地加入減排行列。
終點是綠色工業 生態社會
按照力度不減的原則,環保稅開征只會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國務院2017年底發布的通知就是有力的佐證。從改善人民生活環境,落實地方環境保護和推動整個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來看,依法納稅——依法征稅是環境保護事業的必經之路。
接駁其他制度形成合力
自2018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在全國進行試行階段。根據規劃,3年時間將初步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制度框架。要排污先繳稅,有損害要賠償,雙向驅動帶來的是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除此之外,建設準入有環評制度“守門”,生產運作有“一證式”管理,配合污染繳稅和損害擔責,我國正在為生態保護打造“銅墻鐵壁”。
左等右等,環保稅終于如約而至。都說新年要有新氣象,嶄新的2018年會為環保翻開怎樣的篇章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自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以來,云南省稅務、財政、生態環境等部門緊密配合、有效聯動,首年征收工作順利完成。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云南省共計征收入庫環境保護稅21337萬元,減免......
破解污染圍城,并非僅僅是遏制污染,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政策規制引導企業,在算經濟賬時候也能夠選擇清潔生產。也就是說,發揮環保稅作為稅收的“杠桿”調節作用。曾歷經九年醞釀、兩次審議及多次修改的《環境保......
作為我國第一個體現“綠色稅制”的綜合稅種,環保稅平穩實現了排污費“費改稅”并順利完成首年征收。2018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全國共有76.4萬戶次納稅人順利完成稅款申報,累計申報稅額218.4億元,其中......
環保稅開征至今已歷時一年,其成效如何,備受社會公眾關注。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有76.4萬戶次納稅人順利完成稅款申報,累計申報稅額218.4億元,其中減免稅額達68.6億元......
進入11月后,我國北方地區進入供暖季。與往年相比,甘肅省金昌市的空氣質量好多了,藍天也更多了。圖片來源于網絡“空氣好了,離不開國家環保稅收政策所發揮的導向作用。”甘肅電投金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
財政部網站30日消息,財政部、稅務總局、生態環境部日前聯合印發通知,明確環境保護稅應稅污染物適用等問題。關于應稅污染物適用問題,通知明確,燃燒產生廢氣中的顆粒物,按照煙塵征收環境保護稅。排放的揚塵、工......
國家稅務總局8月15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52.2億元,較第一季度增長7.6億元,環比增長17%。上半年,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96.8億元,與去年同......
今年1月1日起,中國實施環境保護稅法,開征環保稅。中國國家稅務總局15日公布,上半年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96.8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同期同口徑排污費相比,增長22.1%。從行業看,收入集中于鋼......
在持續的環保風暴之下,遇到環保問題交點罰款了事恐怕行不通了。生態環境部官網顯示,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將于近期陸續進駐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等10省(區),對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查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
新的環保稅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們的環保將上升到一個新階段,從排污費到環保稅的制度變革,政府都不負人民群眾的期待。那么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事宜吧。2018年1月1日起,我國環境保護稅取代實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