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文摘報相關記者采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教授,在訪談中,柴發合介紹:“目前,從各地情況來看,機動車對城市PM2.5的貢獻占相當大的比例,很多城市在20%左右。而在北京、廣州、上海等特大城市,其貢獻率甚至達到了30%左右。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除了要控制重點污染物、重點行業和加強監督管理,機動車排放控制也必不可少。”
柴發合教授
柴發合認為:“我國機動車有兩個特點:一是增長速度快,如果道路基礎設施不匹配,會造成城市道路擁堵,這種情況下的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水平是正常行駛時的數倍;二是柴油車的問題,我國對柴油車排放控制起步較晚,目前控制水平還比較低,在生產、銷售和使用過程中,都存在許多問題。”近年來,我們既見證了“APEC藍”、“閱兵藍”的好天氣,也遭遇了因冬季重污染而采取的限行、停產,甚至停課帶來的一些損失。這幾年,我們的空氣質量究竟怎么樣?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除了污染排放以外,霧霾的產生還有哪些原因?對于這些疑問,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柴發合教授給我們做出解答。
1,我國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柴發合教授指出:我國這幾年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有很大的進展,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2013年9月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就是眾所周知的“大氣十條”,對于從2013年開始的五年時間內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特別是PM2.5防治目標及相關措施都做了明文規定。在“大氣十條”的推動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進。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國PM2.5和PM10的濃度整體呈現持續下降,包括在冬季重污染頻發的京津冀地區,全年平均的污染物濃度也下降很快,這主要得益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污染防治措施的有力實施。在重污染方面,雖然遭遇了11月、12月份連續的重污染過程,但是從統計數據來看,從2015年到2017年,重污染的天數總體還是逐步減少的。重污染的程度也在變化,這個變化受其他條件的影響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總體來說,2017年最嚴重的污染也沒有達到2013年1月時的狀況。所以說,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話又說回來,按照2012年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來評價,現在我國PM2.5的濃度還是很高。所以,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任務還非常艱巨,特別是在重污染應對方面,重污染頻發不僅對社會秩序產生嚴重影響,對公眾健康、心理情緒都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在重污染應對的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建設方面,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要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是一個長期形成的過程,也不可能一天消除,但是只要我們持續的努力,重污染就會越來越少,環境質量就會越來越好。
2,目前的污染治理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需要有更多的努力才能讓空氣質量達標。那么我們的政府還有什么樣的舉措可以有效治理大氣污染呢?
關于這個問題柴教授做出如下答復:面臨嚴重的大氣污染,我們覺得不僅僅是政府,更應該是全社會共治。政府一定要帶頭制定好規劃,從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來看當地或者整個區域、甚至全國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應該如何總體布局。對于企業來說,最主要的是堅守底線,保證自己的污染物排放達標,一定要杜絕超標排放的行為;政府通過嚴格監管和執法,把這種超標排放的影響消除掉。公眾既是污染的受害者,同時我們的行為也在或多或少的帶來一些污染,比如說我們能不能少開車,在秸稈焚燒方面是不是能夠調整或者開發更多的秸稈利用途徑;在燃煤污染防治方面,國家在2017年大力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對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
從大的方面來說,利用國家當前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產業結構調整、限制落后產能發展以及淘汰過剩產能等方面加大力度,使污染排放強度降下來。還有就是能源使用條件非常重要,要使我國能源進一步清潔化,像電廠現在推行的超低排放技術,可以把污染減排做到極致。如果類似的工作推廣下去,總的污染物排放就會下降。總體來說,我們要照著環境改善的目標,用最有效的手段,全社會共治,把污染物排放減下來,這樣才能給全社會一個藍天和老百姓好的生活環境。
關于大氣進一步治理柴教授還談了如下內容:
首先,我國的大氣污染形勢仍十分嚴峻。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1082個城市的PM10進行了排序,中國最好的是海口,排名814位,其余的都在890位之后,北京處在1035位。我國也是世界上PM2.5污染最重的地區之一,不管是重污染面積還是重污染程度,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13年,環保部開始在74個城市進行PM2.5濃度監測,當年只有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其余全部不達標。PM2.5濃度平均達到了72微克/立方米,而我們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35微克/立方米。
從各種污染物排放的空間分布上來說,問題也是非常突出。例如二氧化硫排放的分布,幾乎覆蓋了我國整個東部地區。我國氮氧化物排放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全球氮氧化物排放在減少,而我國是凈增長最快的地區,不僅僅是燃煤和工業排放,也是由于機動車排放增長所導致的。
因此,盡管我們一直在減排,但環境質量改善的程度還不夠顯著。PM2.5是非常復雜的污染物,不僅來自于直接排放的煙塵、粉塵和揚塵,更重要的是二次污染常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的主要來源,除了二氧化硫之外還有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氨等其它污染物。我國在“十一五”期間主要對二氧化硫開展總量控制,“十二五”開始對氮氧化物進行總量控制,其實已經晚了,氮氧化物的控制效果很有限。總體上來講,驅動PM2.5污染的因素還在增加。
我們關注PM2.5,更多是關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為它能深入到人體的肺臟,國外也有大量研究表明,這種損害是非常嚴重的。同時,我國也正在開展這方面的防控工作。
除了PM2.5之外,另一個污染的表現形式就是臭氧。環保部發布的空氣質量狀況通報表明,很多城市近年來PM2.5濃度下降,但是臭氧濃度增加了,特別是在京津冀區域的一些城市增加非常顯著。在長江三角洲,南京的臭氧濃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這又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我們在關注PM2.5的時候,不要忘記臭氧,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地面上的臭氧主要來自于人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在太陽光的作用下所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污染峰值濃度通常是在下午兩三點太陽輻射最強的時候。這和PM2.5不一樣,我們看到天非常晴朗、溫度非常高的時候,正好是臭氧污染最重的時候。它不僅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對農作物生產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臭氧污染主要發生在每年的5-9月份。
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2010年我們發布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了以PM2.5和臭氧污染為代表的區域性復合污染防治階段。2012年,我國發布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把PM2.5第一次引入標準體系,同時把臭氧8小時濃度評價也納入其中。
新的大氣法也對區域污染防治行動提出了要求,我們現在的排放標準也越來越嚴。特別是電廠、鋼鐵、焦化、平板玻璃、水泥等等都有嚴格規定。
我國現在所面臨的,確實是非常復雜的大氣污染形勢。我們要實施嚴格的污染防治,形成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也要對現在的法律法規體系進行修訂和完善。首先,要全面貫徹落實“大氣十條”,特別是強化綜合污染防治,下大力氣實施協同控制。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對燃煤電廠、重點行業和工業鍋爐的改造;二是推動產業升級,壓縮過剩產能,發改委和工信部已經在控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三是加強能源結構優化,控制煤炭的消費總量,核心是減少大氣污染,在這方面節能減排可以大有作為;四是嚴格治理燃油污染,加快淘汰黃標車,加強車輛的管理,推廣新能源汽車;五是建立重污染的監測預警體系,應對秋冬季頻發的重污染過程。
聽完柴教授一席話,我們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充滿了希望。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同為大氣治理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一定會重新擁有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
12月26日,《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2年度報告發布會在線上召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大偉在會上發言致辭。張大偉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大氣污染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在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主樓里,懸掛著一幅特殊的日歷圖,日歷圖顯示著北京2013年以來每一天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情況。“顏色越深越紅,表明空氣質量越差;顏色越淺越綠,表明空氣質量越好。”黨的......
在健康管理中,個人雖然是第一責任人,但卻難以控制外部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是一類致癌物,數據顯示,每年因大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約有700萬,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數有400多萬。整體而言,空氣污染具......
財政部關于下達2022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第二批)的通知財資環〔2022〕58號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支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促進大氣質量改善,......
通俗地講,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譜信號進行有效放大,再通過我們開發的可靠算法進行計算,最終實現對大氣二氧化氮的精確探測。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調制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適用于長期穩定運行、免人工維護的二氧......
丘陵區稻田氨氣排放、近源沉降及大氣轉化示意圖。課題組供圖氨氣是大氣中含量最高的堿性氣體,主要來自于農田氮肥施用及畜禽糞便導致的氨揮發。氨氣與酸性氣體反應會形成大氣氣溶膠,因此它也是一種大氣污染物。中國......
2021-2022年秋冬季,很可能是近幾年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最密集的一個。近日多部門印發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稱,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上半年“兩......
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陳仁杰教授課題組,帶領博士后杜喜浩、張慶麗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上海市三年公共衛生行動計劃的資助下,通過一項隨機交叉對照研究,首次采用多組學檢測技術,探索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公布了大氣污染在線源解析建設項目中標公告。本次采購涉及顆粒物在線源解析質譜儀、PM2.5在線源解析質譜監測系統-車載款(不含車)、VOC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
大氣重污染的成因來源與控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在春節和疫情管控期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過程的特征和規律,為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