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1-09 14:58 原文鏈接: 我國科技質檢建設5年綜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靠技術執法,憑數據說話”是質檢部門的突出特征,科技實力是質檢部門的顯著優勢,建設科技質檢是質檢系統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質檢科技大發展的5年。

      5年來,在質檢總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質檢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質檢技術機構不斷壯大,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環境設施條件全面改善,人才隊伍進一步優化,科研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質檢科技工作實現歷史性躍升。

      中國特色質檢技術體系逐步建立

      全面規劃質檢科技發展,完善質檢技術體系。發布《中國特色質檢技術體系建設綱要》,明確提出了技術體系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思路、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質檢系統已建成覆蓋全國的技術機構體系,質檢系統擁有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4個國家級研究院,批準建設國家質檢中心563家,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408家,基本覆蓋國民經濟主要行業。加大儀器設備投入力度,組織制定并實施《口岸技術查驗設施基本要求》,國門安全防護網技術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口岸查驗與執法的技術基礎進一步夯實。質檢系統擁有實驗室面積達900余萬平方米,擁有科研、檢測儀器設備90萬臺(套),儀器設備原值近500億元,一批高、精、尖檢測設備投入使用。

      做好科技規劃編制工作,組織編制《質檢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積極參加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相關工作,推動國家質量技術基礎以專欄形式列入《“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實施標準、質量和品牌戰略寫入《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發展綱要》。

      質檢創新成果突出,創新文化氛圍更加濃厚。科研投入和科技成果大幅增長,承擔國家級課題877項、省部級課題4681項。科研成果登記6924項,增加120%。15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新一代時間頻率基準的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境轉基因產品精準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等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2項獲其他省部級獎勵,獲各類專利授權4437項。發表科技論文3萬多篇,近千項科技成果得到轉化。認定20個質檢科普基地,多部科普作品獲得全國優秀作品獎勵。

      質量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

      “哪一天中國質量技術基礎上去了,中國的質量就上去了。”在2017年全國兩會舉行的“質量提升”專題記者會上,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對媒體說道。

      5年來,按照質檢總局黨組部署,質檢系統積極參與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扎實推進質量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加強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一系列打好“技術牌”、念好“服務經”的舉措得以生動實踐,質量基礎設施的作用正日益彰顯,對質量發展的綜合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NQI專項成為國家首批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2015年12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部署及2016年重點專項啟動實施的建議方案》的總體部署。通過NQI專項立項,NQI的戰略地位得到行業部門、科技界、產業界的高度認可,全國上千家單位參與研究。專項實施以來,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為提升我國質量技術基礎國際競爭力,服務國家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圍繞撬動地方加大NQI科技投入,促進地方產業質量提升,質檢總局聯合科技部印發《關于加強國家質量基礎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國家質量基礎創新體系等5方面16條具體措施,形成中央、地方上下聯動、協調推動NQI科技創新的工作格局。

      5年來,全力構建同專業、跨區域、高水平的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動國家質檢中心技術聯盟、檢測聯盟建設工作,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聯合發展”為目標,探索檢驗檢測技術創新和協作共享的新機制、新模式,以專業為紐帶,推動成立了紡織服裝、汽車、家具、家電等9個行業領域國家質檢中心技術聯盟和供港食品、進出口酒類、煤炭、石油化工等領域15個檢驗檢疫實驗室專業聯盟。各聯盟在行業產品質量監管、風險監測、科研合作、技術交流、信息共享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技術支撐和保障。

      促進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2016年,質檢總局、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集聚區意見;2017年,兩部門再次聯合印發了支持集聚區建設的通知。按照相關規劃,“十三五”時期將規劃建設一批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促進檢驗檢測高技術產業集聚發展。

      質檢高科技人才優勢進一步凸顯

      5年來,質檢總局啟動海外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培養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質檢科技專家、高層次質檢科技領軍人才。目前,質檢系統共有高級職稱人才2.14萬名,科技人才9.2萬名。擁有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擁有中央直接掌握聯系的高級專家1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國家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6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6人,在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2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7人。“基準原子鐘研究團隊”和“特種設備安全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入選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中國計量院和中國檢科院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質檢總局第二屆科技委委員共計528名,包括由40位院士、兩位國務院參事及3位專家組成的院士專家咨詢委員會。

      建設質檢科技資源平臺,強化質檢國際科技合作。編制年度質檢科技資源發展報告,啟用檢驗檢疫實驗室資源管理平臺,與多所高校和多個部門分別共建質量科學研究院。建成4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認定6個質檢重點實驗室、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個質檢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成全國標準化和特種設備兩個科技協作平臺。2013年,質檢總局正式成為中國國際科技合作部際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和中美、中加科技聯委會成員單位。建成兩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深入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研究工作。

      質檢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加速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研究出臺《質檢總局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指導意見》,提出10條意見促進質檢科技成果與經濟緊密結合。聯合科技部、國家標準委共同發布指導意見,以科技創新提升技術標準水平,以標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組織開展“科技委專家企業行”活動,服務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面向“雙創”,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技術機構面向社會開放,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印發《關于加強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僅2017年前11個月,質檢系統技術機構共為53.6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減免委托檢測費用8.3億元,舉辦7900多場次講座培訓,免費培訓企業人員24.9萬人次。

      地理標志產品在服務外交外貿、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發揚傳統文化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布我國首部《國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61個國外地理標志產品在華獲得了保護。推動將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納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和國家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規劃。建設“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網”,組織開展地理標志產品品牌評價工作。截至2017年底,質檢總局共保護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313多個,核準專用標志使用企業近8000家,惠及上千萬人。

    相關文章

    共73個!2021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擬入選名單公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根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組織申報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計劃的通知》(滬教委科〔2020〕17號),對擬入選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計劃......

    人民日報:高校做科研,望向更遠處

    大學,既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科研創新的重要陣地。目前,我國高校在前沿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同時積極落地轉化、服務民生發展。多元的學科背景、完善的人才梯隊、豐富的研究資源,使得高校在科研創新中具備獨特的競......

    四川省特檢院兩項科研成果榮獲省級表彰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2017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四川省特檢院《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模擬操作全景仿真系統》成果被授予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儲氣井定期檢驗規程及安全狀況等級評定》成果被授......

    科技界委員建言“原創科研”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科技創新已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在3月5~6日的小組討論中,眾多科技界政協委員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了如何開展好原創性的科研創新。“五年以來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兩倍......

    我國科技質檢建設5年綜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靠技術執法,憑數據說話”是質檢部門的突出特征,科技實力是質檢部門的顯著優勢,建設科技質檢是質檢系統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質檢科......

    我國科技質檢建設5年綜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靠技術執法,憑數據說話”是質檢部門的突出特征,科技實力是質檢部門的顯著優勢,建設科技質檢是質檢系統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質檢科......

    周琪:建設生命健康科技強國的路徑思考

    中國的科研創新需要的是忘記小我、實現大我、創新為民、敢為人先、有情懷的科學家。沒有家國情懷、沒有奉獻精神的科學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長期堅忍,可能會失敗、可能沒有功名和回報的創新過程;一個沒有情懷、......

    2017年歐洲科研創新中國行宣講會在合肥舉行

    11月24日,歐盟駐華代表團、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和安徽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2017歐洲科研創新中國行合肥宣講會”成功舉辦,安徽省內有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管理部門約1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宣......

    2017歐洲科研創新中國行宣講會在長沙舉行

    11月22日,由國家科技部、歐盟駐華代表團聯合主辦的2017歐洲科研創新中國行活動在長沙舉行宣講會。此次長沙宣講活動由湖南省科技廳承辦。國家科技部項目主管、歐盟駐華代表團科技參贊薄思睿,奧地利、荷蘭、......

    科研創新培育潛江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動能(圖)

    生物醫藥產業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在潛江市,這一產業更是區域經濟強勢上揚的主導驅動力。近日,記者來到湖北潛龍藥業有限公司,在干凈整潔的外包車間看到,生產線流動下,密封藥品包裝成盒后,工作人員進行著......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