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1-09 15:58 原文鏈接: 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凝聚科技創新力量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獲獎成果既有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項目,也有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科技創新。值得注意的是,有7位外籍科學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外籍科學家貢獻突出

      來自美國、英國、瑞典和烏茲別克斯坦的7位外籍科學家被授予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獎項目涉及物理、生物有機化學、氣候學、遺傳學等多個領域。

      烏茲別克斯坦成為第一個有科學家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中亞國家。獲獎者是烏茲別克斯坦籍生物有機化學家肖開提·薩利霍夫。他率先提出建立中烏科技合作研究中心的設想。中心以區域特色天然藥物研究為核心,搭建起中國在中亞的天然藥物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核心平臺,促進中國生物醫藥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肖開提·薩利霍夫作為“一帶一路”中烏科技合作的推動者、先驅者,為中烏兩國科技合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獲獎的外籍科學家中,有3位是華裔科學家,施揚就是其中一位。

      施揚是國際知名表觀遺傳學家、哈佛大學教授。10余年間,施揚憑借自身的影響力,為中國科研機構從海外招募了一批頂尖人才,并與其研究團隊做出諸多杰出成果,推動了中國國內表觀遺傳學研究從空白邁向世界先進。

      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共有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瑞典、意大利、日本等多國的36位外籍科學家和組織被授予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在“大尺寸高性能磷酸鹽激光釹玻璃批量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啟動以前,僅有美國掌握了連續熔煉技術,并對中國實施嚴格的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在沒有任何技術可參考的情況下,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經過10多年持續攻關,成為了國際上首家獨立掌握釹玻璃元件全流程生產技術的機構。大尺寸激光釹玻璃已成功應用于中國“神光”系列裝置,滿足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項目的第一完成人胡麗麗坦言,“在國家任務面前,我們沒有退路。”正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支撐著這支團隊在一連串的極限挑戰中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很多獲獎項目滿足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加快了中國能源轉型升級。重大新發傳染病防治的“中國方案”,為實現健康中國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為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南海高溫高壓鉆完井技術,為實現國家南海能源戰略奠定核心技術基礎。

      基礎研究重大成果持續產出

      基礎研究、前沿探索是一個國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2017年,從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到高質量石墨烯材料,從細胞鈣信號及其分子調控的微觀規律到新型半導體摻雜機制,基礎研究重大成果持續產出。

      此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成果有兩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自1999年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以來,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秉持“慎之又慎、寧缺毋濫”的高標準原則,曾9年空缺,距2006年產生兩個一等獎已有11年。一等獎項目研究領域也從之前較為集中的基礎物理學,擴展到化學、生物學,呈現“多點開花”之勢。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水稻理想株型關鍵基因方面取得重要發現,為充分利用水稻遺傳資源、進一步開展高效的水稻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香港科學家原創的“聚集誘導發光”概念,已成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開拓引領、多國科學家競相跟進的熱點研究領域。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的仿生機器魚高效與高機動控制理論,為新型、高效、高機動性的水下運載器開發提供理論基礎。

      “基礎研究是科學技術的源動力,要想讓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必須重視基礎研究。”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朱日祥說。此次他和他的團隊因為“華北克拉通破壞”項目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是朱日祥和他的團隊歷時20年集中攻關取得的成果。

    相關文章

    中國突破美國壟斷的二十五個頂尖技術

    一、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芯片中國已經成功研制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芯片,并且還完成了芯片封裝和測試。據中國工程院信息,此次芯片的研發是由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公共完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科普與創新同等重要

    ——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組成人員的聲音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我國科普事業還存在對科普工作重要性認識......

    18家!2022年度河北省新型研發機構官宣

    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公布2022年度河北省新型研發機構的通知冀科平函〔2022〕21號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科技局、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發展我省新型研發......

    解讀《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加強科普工作作出系統部署,提出具體要求。在當前背景下,文件出臺的意義何在?怎樣理解科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全文如下。科學技......

    如何使用科學技術增強全民素質?

    科學技術普及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關鍵舉措,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本次執......

    中國科大團隊在陳數可調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量子功能材料設計中心與物理系教授喬振華研究組基于單層過渡金屬氧化物發現了理論上陳數可調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7月14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

    建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安徽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即將實施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已經2022年5月27日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修訂,將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制定是為了全面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任院長C9高校揭牌新學院

    5月7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揭牌儀式在東區師生活動中心舉行。校黨委書記舒歌群、校長包信和,常務副校長、未來技術學院院長潘建偉,副校長楊金龍,黨委副書記、黨委宣傳部部長傅堯,黨委常委、副校......

    實時測溫“冰立方”用上光纖溫度計

    冬奧會不僅是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競爭,也是最新科技成果的“大比拼”。冬奧會舉行期間,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旸教授、趙東鋒教授團隊、王寶善教授團隊自主研制的高精度光纖溫度監測系統,全程參與冰壺賽事保障,以科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