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創建了一個啟動子庫,其中富含許多模塊,每種模塊可以對一種或多種化學輸入做出特殊反應,通過自定義動態區間設計,實現內部代謝通量微調控制,甚至能構建出“無滲漏”啟動子操縱基因電路。
“益生菌在很多方面影響人類健康,許多合成生物學家都在研究可用于疾病診斷或治療的工程益生菌,讓微生物在人體內生產藥物或其他復雜分子,以對抗癌癥、炎癥性腸病等疾病,”Rice大學生物學教授Matthew Bennett說。
“合成生物學家需要創造根據環境線索自動開啟或關閉的基因,”他說。“它們將作為益生菌的傳感器,指導它們在何時何地進行藥物生產。”
以埃希氏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為研究對象,Bennett的研究生Ye Chen、博后研究員Joanne Ho等人正在運用模塊化分子拼圖的方式創造調節基因表達開啟/關閉的啟動子。
雖然基因電路在某些方面類似電子電路,但這些分子元件的開和關卻相對比較復雜。基因本身無法直接轉化為蛋白質,它們需要依賴一系列特異性酶解讀基因,然后根據遺傳密碼生產蛋白質。基因啟動子則是這一過程中另外一種必不可少的元件。
“一個啟動子驅動一個基因,”Bennett說。“它們決定了基因打開或關閉的時機。”
但是,在合成基因電路中,天然啟動子對化學反應的控制行為經常不如預期,例如,它可能不會像人們所期望的使目標基因打開或關閉。科學家們希望,細菌能根據環境線索,智能地選擇微調一點點或大量生產。
“以前,我們對此一直缺乏控制權,”Bennett說。此外,許多啟動子都存在“滲漏”情況,即使它們關閉了某個基因,仍然會有少量蛋白產出。“有進化的原因在里面,但我們需要的是精準的合成電路。”
因此,在休斯頓大學數學家Kresimir Josic、Chinmaya Gupta和William Ott的幫助下,團隊先計算出每個模塊拼圖都需要哪些特定性能,隨后萊斯大學團隊在E. coli中對其進行一一驗證。各種模塊被混合和配對成一個啟動子庫,每種特定的組合方式能對一種或多種化學輸入做出反應。
例如,在基因電路中,在某個特定信號刺激下一個基因被編程打開,該基因的產物可能是一種小分子蛋白質,這種蛋白能激活或關閉另一個基因。排列組合將這些基因集合在一起,合成生物學家就可以輕松構建復雜電路。
“為了滿足精確的輸入和輸出關系,”Bennett和同事在文中寫道。“本文提供了簡單的、成本效益高的、具有自定義動態范圍的工程啟動子工具,能在活細胞合成生物或化學電路中實現代謝通量微調。”
Bennett說,該項目的另一個關鍵是設計當存在兩條以上線索才能啟動的啟動子。“天然的多輸入驅動的啟動子數量不多,為了開發無滲漏電路,我們還需設計更多這些高效好用的多輸入啟動子(multi-input promoters)。”
大腸桿菌在生物基化學品和酶蛋白生產中應用廣泛。乳糖操縱子系統是大腸桿菌中調控基因表達的組成部分,其中阻遏蛋白LacI通過結合操縱序列來抑制基因的轉錄。誘導劑IPTG通過與LacI結合,解除其抑制作用,......
大腸桿菌在生物基化學品和酶蛋白生產中應用廣泛。乳糖操縱子系統是大腸桿菌中調控基因表達的組成部分,其中阻遏蛋白LacI通過結合操縱序列來抑制基因的轉錄。誘導劑IPTG通過與LacI結合,解除其抑制作用,......
許多胰腺腫瘤就像堡壘,周圍環繞著密集的膠原蛋白和其他組織基質。這些組織可保護腫瘤并幫助它們免受免疫療法的打擊,從而導致免疫療法對“癌王”胰腺癌束手無策。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團隊利用細菌滲透到......
根據11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大腸桿菌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更有能力進化出抗生素耐藥性。在SFI外部教授AndreasWagner的帶領下,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繪制了一種大腸桿菌蛋白的......
英國研究人員通過對600只健康寵物狗的研究發現,給狗喂食未煮熟的生肉會增加它們排出大腸桿菌的風險,而這種大腸桿菌是無法被廣泛使用的抗生素——環丙沙星所滅殺的。近日,相關研究發表于OneHealth。大......
近日,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梁泉峰/祁慶生團隊在AdvancedScience上發表題為“CreatingPolyploidEscherichiacolianditsApplicationinEff......
盡管密集地排列在細胞核中,但儲存我們遺傳信息的染色體總是處于運動狀態。這使得染色體的特定區域能夠被接觸到,從而激活一些基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科技學院、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研......
西班牙研究發現,雞肉、火雞、牛肉和豬肉中存在"超級細菌"。在西班牙的一項研究中,40%的超市肉類樣品中發現了耐多種抗生素的大腸桿菌。抗生素耐藥性在全世界達到了危險的水平。據估計,全......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洛南團隊與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團隊等在ZoologicalResearch上在線發表題為Coevolutionaryinsightsbetweenpro......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洛南團隊與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團隊等在ZoologicalResearch上在線發表題為Coevolutionaryinsightsbetween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