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8日從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獲悉,由該中心主持研制、多單位參與的針對南極惡劣環境、搭載淺水多波束系統的特種無人艇日前在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獲得成功應用。
此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無人艇已經在極淺水區、海洋島礁等多種環境狀態下得到成功應用。至此,除少部分非常困難的應用場景外,中國現階段智能無人艇的技術成熟度已可以滿足海洋測繪大部分應用場景需求。
“與國外相比,國內無人艇行業在民用領域的技術發展和應用均達到了較高水平,與領先國家的差距不大,可以滿足我國海洋調查的迫切需求,并有效解決傳統調查所難以克服的多方面困難。”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主任王偉平說。
據專家介紹,目前中國智能無人艇研發、設計、生產均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目前生產和在研船型繁多、可搭載多種調查勘測設備,適應多種工作環境,可以用于測深、測流、環保、安防、搜救、投送等多個領域,特別是和大型科考船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克服海洋復雜環境造成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更好實現科考目標。
王偉平介紹,目前,相關團隊正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智能無人艇研究,包括夜間測試、多任務深度集成、多艇協同應用等,未來中國智能無人艇將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90年前,當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通過實驗發現一種新粒子時,他一定想不到,90年后的人們,會受益于他的發現,用上核能發電。2022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年”,相關活動將由聯合國教科......
如果將我國漫長海岸線比作一張滿弦的弓,萬里長江就好像一支蓄勢待發的箭,位于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正是箭頭。每年,我國有許多考察船都從上海起航,奔赴藍色的大海或白色的極地,探索地球科學奧秘,在建設海洋強國進......
今天上午9時許,遠望7號船再次解纜起航,開赴印度洋預定海域單船執行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等海上測控任務。這是遠望7號船繼今年上半年完成嫦娥四號中繼星等任務后第二次年度出海,也是該船入列遠望號船隊兩年多來,首......
穿越馬六甲海峽、航經安達曼海,正在執行中國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任務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考船近日駛入印度洋。浩瀚的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也是中國大洋科考的前沿陣地。印度洋的......
記者18日從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獲悉,由該中心主持研制、多單位參與的針對南極惡劣環境、搭載淺水多波束系統的特種無人艇日前在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獲得成功應用。此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無人......
記者18日從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獲悉,由該中心主持研制、多單位參與的針對南極惡劣環境、搭載淺水多波束系統的特種無人艇日前在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獲得成功應用。此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無人......
中國“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21日在尼日利亞拉各斯阿帕帕港舉行起航儀式,開始為期9天的中尼聯合海洋科考項目。中國駐拉各斯總領事劉顯法,尼日利亞海洋研究所所長阿卓,尼日利亞海軍水道測量局長、海洋水文專家麥......
海洋科考船出海費用實在太高了,每天僅油費平均就需7.5萬元。十余年來,當很多海洋科研人員因無錢、無船出海而望洋興嘆時,有船單位也在發愁——船舶和設備即使閑置也需花錢養護。如何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