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寒氣襲人,室內氣氛熱烈。1月24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中外記者見面交流會上,5位科技工作者你一言、我一語,分享十八大以來的創新體會、暢談未來的創新夢想,自豪、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是黨和國家把我培養成一個有知識的人。”滿頭銀發的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日祥,是5位科技工作者中年齡最大的,他的經歷頗具時代感,“我做過農民、當過工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長為中國科學院‘土生土長’的博士,并于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我的切身體會是,十八大以來,國家加大了對基礎理論研究的支持。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地球深部探測裝備研發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為國家走向地球深部、開展地質研究和資源勘探提供了‘國之利器’。”
“能夠趕上這么好的一個時代,我感覺自己非常幸運!”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蔣立新說。她是一名心內科醫生,同時又從事臨床醫學研究,深知科研對治病救人的重要性。“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舉措,頻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創造了更多創新機會和更為寬松的科研環境。在我院新成立的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支持下,近5年來我帶領團隊在《柳葉刀》雜志上發表了5篇文章,為提高臨床醫療質量和解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提供了科學支撐。”
“我最大的感受是國家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了。”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駱清銘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光學成像,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前腦網絡可視化”裝備目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從原理樣機、產品樣機到設備應用示范,每個階段都得到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切實感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共識上,更落實到行動上。”
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王秀杰研究員生于1977年,是5位科技工作者中年齡最小的。她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青”學者,先后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并作為黨代表參加了十九大。“我最大的感受是自豪。”她說,十八大之后中國科學院啟動了“率先行動”計劃,打破研究所之間的壁壘,根據項目內容和科研目標組織研究團隊,使科技戰略國家隊的集體攻關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創新能力和水平都有顯著提升。“近些年,中國科學院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如‘悟空’暗物質探測衛星、‘天眼’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等,成為國家的‘科技名片’。”
“我補充一句!” 來自東北大學的王昭東教授拿起話筒,“我感觸最深的,是研究成果現在更容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了!”
王昭東介紹說,他所在的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先進熱軋鋼材新一代控制軋制控制冷卻技術、特種鋼板輥式淬火技術,近年來在國內主要大型鋼鐵企業的50多條生產線上得到應用,年生產規模達到4000萬噸。“前不久,國外的鋼鐵企業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能引進我們的技術。”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并對強化基礎研究、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等做出具體部署。說到這里,5位科技工作者更加興奮,爭先恐后地發言: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基礎理論的重大突破往往會帶動一系列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朱日祥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陸地石油的勘探成果說明,基礎研究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至關重要,希望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切實加大支持力度。
蔣立新指出,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主要是探討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得越透徹、越精準,開發疾病干預手段時靶點才能夠選得越準、藥物的研發效率才能越高。“我也特別想強調,基礎研究應該以臨床問題為導向,與臨床應用研究緊密融合、無縫對接,研究效率才會更高,病人獲益才會更大。”
“真正的顛覆性、革命性技術,一定源自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 駱清銘說,“要想做出引領性的工作,首先要有引領意識和創新自信。對中國的科學家來說,創新引領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敢不敢’和‘怎么做’的問題。”
“我們是做應用技術研發的,今后要更加深化產學研融合,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主戰場。”王昭東表示。
王秀杰說,現在科研環境越來越好,而且有充足的投入,可以放開手腳做事情。“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是非常幸運的,應該倍加珍惜。作為一線的青年科研人員,我認為要注意兩點:一方面是練好內功,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水平;另一方面,要把好定位,把有限的時間和經費投入到那些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科學問題上。”
江蘇省基礎研究專項資金擬立項目公示......
8月26日,2024年(第六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新鮮出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范峰滔等49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他們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新基石科學基金會資助的、可自由支配使用的300......
2024年7月8日傍晚,點擊進入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的高考綜合評價批次錄取查詢通道,“錄取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本博連讀方向)”字樣進入眼簾,陳如月長舒了一口氣,為了學醫重新踏入高考考場......
......
各市科技局,省直有關部門,省轉型綜改示范區,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戰略部署,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壯大我省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力量,努力......
各市科技局,省直有關部門,省轉型綜改示范區,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戰略部署,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壯大我省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力量,努力......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高技術中心”)張洪剛主任帶隊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西南交通大......
根據《山西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經2024年6月21日省科技廳第25次廳黨組會審議通過,現對2024年度第一批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由探索類)資助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6月2......
6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設立大飛機基礎研究聯合基金。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竇賢康,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
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教授王衛慶、畢宇芳團隊與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智惠醫學研究院合作,首次提出“腸道菌齡”的概念,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