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5日報道,英國天文學家最近公布了宇宙迄今最完整詳盡的三維地圖。主持2微米紅移巡天(2MRS)科研項目的樸茨茅斯大學的科學家歷時十年,將觀測視線延伸到宇宙中距離地球3.8億光年的距離處,從而繪制出這份完整的三維地圖。
此次,參與這一巡天項目的科學家將探測觸角伸向了銀道面。銀道面是銀道所在的主平面,銀河系中的成員如恒星、塵埃云及氣體等,絕大部分都對稱地分布在這個平面的兩側,因為受到塵埃等的阻擋,以前的探測項目未曾到達過這里。
科學家們也繪制出了隱藏在銀河后的宇宙空間的細節,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這些地區對其與宇宙其他部分之間有關的運動的影響。樸茨茅斯大學的凱倫·馬斯特斯在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18次大會上公布了這一最新成果。
馬斯特斯表示:“2MRS科研項目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觀察宇宙——尤其是銀道面附近的地區。由于宇宙膨脹,星系發出的光的波長會被拉長,這就是所謂的‘紅移’。而且,星系越遠,其紅移就愈發明顯。因此,通過測量紅移可以得到星系的距離。在三維地圖中,紅移是重要的第三維,其也能使天文學家更詳細地研究該區域。”
本月初,另一組天文學家也公布了他們制作而成的宇宙三維地圖,該地圖是迄今最復雜的宇宙地圖之一。參與國際斯隆數字天空勘測計劃-III(SDSS-III)項目的科學家們對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進行觀測并將觀測到的情況繪制成地圖,這些天體發出的光將有助于科學家獲得位于這些天體和地球之間的介質的性質。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丹麥科學家在天文學史上首次見證了宇宙中最早3個星系的誕生——這一事件發生于134億至133億年前。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有關宇宙歷史的新......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黑洞周圍一個名為“暴跌區”的奇怪區域。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這個區域,在這里物質不再圍繞黑洞旋轉,而是直接落入其中,但以前從未觀測到過。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孫自法)42億年前的宇宙有什么?基于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最新超深場巡天數據,中外天文學家合作研究發現宇宙中迄今最遙遠的中性氫(HI)星......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借助暗能量光譜儀器(DESI),繪制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相關宇宙演化線索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暗能量似乎正在減弱。相關研究結果公布于預印本網站arXiv。最大宇宙三維地圖的......
據《自然》報道,天文學家通過追蹤遙遠星系團的X射線,重建了近90億年的宇宙演化歷程。該分析支持了宇宙學標準模型。根據該模型,神秘的暗物質的引力作用是宇宙結構形成的主要因素。“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偏離宇宙學......
今天,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大規模運用了“龍蝦眼”微孔陣列聚焦成像技術,......
根據對古代天體的觀測,時間似乎在宇宙年輕時過得更慢,這些天體的進化速度似乎是今天的五分之一。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自然-天文學》時間在過去似乎更慢的想法聽起來很奇怪,但這是自大爆炸以來宇宙膨脹的直接結果......
根據史蒂芬·霍金的著名輻射理論,隨著事件視界(黑洞最外層的邊界)對周圍量子場的破壞,黑洞會隨著時間蒸發,并以一種奇怪的輻射形式逐漸失去質量。但分析表明,事件視界對這一過程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日前,據荷蘭......
隨想錄不知不覺中,科幻春晚已經走過了六個年頭,本屆科幻春晚的主題是“宇宙千春詞”。春天不只是一種季節的更替,更是一種希望與慰藉。在人類的文化長河中,沉淀著太多對于春天的歌頌與詠嘆。春天是萬物復蘇的象征......
法國和意大利科學家攜手利用歐洲空間局的甚大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宇宙中第一批恒星爆炸后留下的“灰燼”。他們探測到3個遙遠的氣體云,其化學成分與科學家對第一批恒星爆炸的預期相匹配。最新發現有望幫助科學家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