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郭華東1月30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評論文章,呼吁各國專家充分利用地球大數據,攜手共建數字絲路。這是《自然》雜志首次就“一帶一路”刊登中國科學家文章。

      在這篇題為“構建數字絲路”的文章中,郭華東分析了“一帶一路”區域在環境變化、糧食安全、自然災害、城鎮化進程、世界遺產保護等方面面臨的挑戰。“如果我們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一帶一路的生態環境敏感區將會加速消失,絲路建設面臨的生態環境風險將進一步加劇。” 他舉例表示。

      不過,“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對地觀測能力較弱、應用研究水平較低,甚至無力承擔土壤、大氣等觀測站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具備對地觀測科技人才的培養能力。此外,“一帶一路”地面觀測數據的共享合作十分缺乏,大量寶貴的科學觀測數據仍沉寂在大學、政府等機構的資料庫里。

      針對上述挑戰,由郭華東任主席的“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DBAR)提出,要提高數據共享能力,監測生態環境變化,運用地球大數據支撐“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服務科學決策。

      自2016年5月正式啟動以來,“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在“一帶一路”地球大數據平臺建設、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系統、地球大數據密集計算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和科學合作,將構建面向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空間評估指標體系,對“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進程進行空間監測。目前,該計劃已得到了26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支持和參與。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已揚帆起航。我們誠摯邀請不同國家和地區更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專家學者攜手,共建數字絲綢之路,服務可持續發展。”郭華東說。

    相關文章

    祝賀,浙大教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當選院士!

    近日,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ZJUI)李爾平教授當選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爾平為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他自1993年開始在新加坡任研究員、教授、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及資深主任,201......

    多位院士履新高校校長

    今年以來,國內高校密集人事調整,其中履新高校的院士隊伍正在越來越長。據統計,至少有16位院士履新高校校長或校黨委書記,或是擬任省屬本科院校正職,分別是黃如、徐春明、毛軍發、陸林、龍騰、王樹新、張鎖江、......

    又一位院士離世,今年已痛別34位院士

    中國人民大學在本月3日發布訃告,該校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解思深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本月2日19時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作為我國學界的一位巨匠,這位學者的離世讓世人感到難......

    中科院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座談會

    11月1日,中國科學院召開京區院屬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座談會。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并講話,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陰和俊主持會議,黨組成員、秘書長汪克強出席會議。座談會上,......

    科研團隊在電化學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進展

    2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在電化學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近期,中科......

    西安光機所研發的有效載荷將參與夢天實驗艙實驗

    發射現場圖像 。 燃燒診斷光學子系統。 激光干涉形貌測量儀和氣體密度光學測量儀。箭載/船載攝像裝置拍攝的畫面。圖片均由西安光機所提供10月31日,我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搭載......

    深入認識大腦微環境新支持,12種分泌因子的同時檢測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陸瑤團隊利用單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檢測技術,實現了對神經—免疫細胞互作網絡的解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隨著全球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神經......

    西安光機所等提出廣義電磁虛動量力高階理論模型

    驗證光學虛動量力的微粒旋轉實驗。(a)產生光學虛動量渦旋的全息光鑷實驗裝置;(b)兩個金小球被分別捕獲在IPM渦旋光束的內外側平衡位置,并沿不同方向做軌道運動。論文作者供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

    北半球夏季延長20天,罪魁禍首竟是自己?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春在團隊發現以溫室氣體為主導的人類活動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北半球夏季長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相關研究以博士研究生林蔚為第一作者、王春在為通訊作者......

    金屬所材料在夢天實驗艙任務中獲應用

    10月31日15時37分,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獲悉,該所研究員馬宗義團隊研制的新型鋁基復合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