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科發資〔2018〕4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的總體部署,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組織申報要求及評審流程
1. 申報單位根據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內容以項目形式組織申報,項目可下設課題。項目應整體申報,須覆蓋相應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標。項目申報單位推薦1名科研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每個課題設1名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可擔任其中1個課題的負責人。
2. 項目的組織實施應整合集成全國相關領域的優勢創新團隊,聚焦研發問題,強化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典型應用示范各項任務間的統籌銜接,集中力量,聯合攻關。
3.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評審采取填寫預申報書、正式申報書兩步進行,具體工作流程如下。
——項目申報單位根據指南相關申報要求,通過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填寫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項目預申報書,詳細說明申報項目的目標和指標,簡要說明創新思路、技術路線和研究基礎。項目申報單位應與所有參與單位簽署聯合申報協議,并明確協議簽署時間;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須簽署誠信承諾書。從指南發布日到預申報書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各推薦單位加強對所推薦的項目申報材料審核把關,按時將推薦項目通過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統一報送。
——專業機構在受理項目預申報后,組織形式審查,并根據申報情況開展首輪評審工作。首輪評審不需要項目負責人進行答辯。根據專家的評審結果,遴選出3~4倍于擬立項數量的申報項目,進入答辯評審。對于未進入答辯評審的申報項目,及時將評審結果反饋項目申報單位和負責人。
——申報單位在接到專業機構關于進入答辯評審的通知后,通過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填寫并提交項目正式申報書。正式申報書受理時間為30天。
——專業機構對進入答辯評審的項目申報書進行形式審查,并組織答辯評審。申報項目的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進行報告答辯。根據專家評議情況擇優立項。對于支持1~2項的指南方向,如答辯評審結果前兩位的申報項目評價相近,且技術路線明顯不同,可同時立項支持,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結合過程管理開展中期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后續支持方式。
二、組織申報的推薦單位
1. 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
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主管部門;
3. 原工業部門轉制成立的行業協會;
4. 納入科技部試點范圍并評估結果為A類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及納入科技部、財政部開展的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行業試點聯盟。
各推薦單位應在本單位職能和業務范圍內推薦,并對所推薦項目的真實性等負責。國務院有關部門推薦與其有業務指導關系的單位,行業協會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行業試點聯盟推薦其會員單位,省級科技主管部門推薦其行政區劃內的單位。推薦單位名單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上公開發布。
三、申請資格要求
1. 牽頭申報單位和參與單位應為中國大陸境內注冊的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注冊時間為2017年1月31日前,有較強的科技研發能力和條件,運行管理規范。政府機關不得牽頭或參與申報。申報單位同一個項目只能通過單個推薦單位申報,不得多頭申報和重復申報。
2. 項目(課題)負責人須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項目的工作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
3. 項目(課題)負責人原則上應為該項目(課題)主體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實際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員。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公務人員(包括行使科技計劃管理職能的其他人員)不得申報項目(課題)。
4. 項目(課題)負責人限申報1個項目(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以下簡稱“改革前計劃”)以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在研項目(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項目(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的在研項目負責人(不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也不得參與申報項目(課題)。
項目骨干的申報項目和改革前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研項目總數不得超過2個;改革前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在研項目(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不得因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課題)而退出目前承擔的項目(含任務和課題)。
計劃任務書執行期(包括延期后的執行期)到2018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項目(含任務或課題)不在限項范圍內。
5. 特邀咨評委委員不能申報項目(課題);參與重點專項實施方案或本年度項目指南編制的專家,不能申報該重點專項項目(課題)。
6. 受聘于內地單位的外籍科學家及港、澳、臺地區科學家可作為重點專項的項目(課題)負責人,全職受聘人員須由內地聘用單位提供全職聘用的有效證明,非全職受聘人員須由內地聘用單位和境外單位同時提供聘用的有效證明,并隨紙質項目預申報書一并報送。
7. 申報項目受理后,原則上不能更改申報單位和負責人。
8. 項目的具體申報要求,詳見各重點專項的申報指南。
各申報單位在正式提交項目申報書前可利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查詢相關科研人員承擔改革前計劃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在研項目情況,避免重復申報。
四、具體申報方式
1. 網上填報。請各申報單位按要求通過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進行網上填報。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將以網上填報的申報書作為后續形式審查、項目評審的依據。預申報書格式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相關專欄下載。
項目申報單位網上填報預申報書的受理時間為:2018年2月22日8:00至2018年4月16日17:00。進入答辯評審環節的申報項目,由申報單位按要求填報正式申報書,并通過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提交,具體時間和有關要求另行通知。
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
技術咨詢電話:010-88659000(中繼線);
技術咨詢郵箱:program@most.cn。
2. 組織推薦。請各推薦單位于2018年4月23日前(以寄出時間為準),將加蓋推薦單位公章的推薦函(紙質,一式2份)、推薦項目清單(紙質,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薦項目清單須通過系統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甲15號,北京西三環專家公寓6層,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88654074。
3. 材料報送和業務咨詢。請各申報單位于2018年4月23日前(以寄出時間為準),將加蓋申報單位公章的預申報書(紙質,一式2份),寄送至承擔項目所屬重點專項管理的專業機構。項目預申報書須通過系統直接生成打印。
咨詢電話:010-68104402,68104487。
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號9號樓,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計劃與監督處,郵編:100044。
附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指南編制專家名單、形式審查條件要求)
科 技 部
2018年2月6日簽發
2018年2月9日發布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已經2022年5月27日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修訂,將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制定是為了全面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
上一篇,我們總結了各科學儀器或主要涉及科學儀器及消耗品企業的2021收入排名,本篇我們將更細致地剖析其收入和收入增長率。分析測試百科網整理了已公布財報的科學儀器公司2021年度的營收情況。具體如下圖:......
西安光機所首次“高端科學儀器國產化及核心部件開放基金”(以下簡稱基金)實施方案評審會近日舉辦。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邀請了來自西安光機所大型科研裝備規劃及共享管理委員會委員、長春光機所、中國......
公司事件:公司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2.47億元,同比增長17.59%;歸母凈利潤5337.95萬元,同比增長68.06%。技術和營銷持續投入促使公司業績穩定提升,2021年凈......
導讀:指南圍繞上海市具有明顯領先優勢的高端科學儀器的開發和應用,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與部件研制攻關,提升上海科學儀器原創性研發和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
生命科學上游產業鏈持續繁榮,“賣水人”遍地開花。生命科學服務包含科研試劑、實驗耗材、儀器設備和綜合服務四大類:(1)科研試劑可以分為化學試劑和生物試劑,具有品類繁雜、下游應用廣泛的特點,多數科研試劑由......
2022,你還敢創業么?創業者們好不容易擺脫2020年帶來的陰霾,可沒想到,迎來的2021竟是“更難的一年”。教培、社區團購、電商、互助行業……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去年有823家中國公......
關于召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2021年度“揭榜掛帥”項目視頻答辯論證會的通知各相關單位:根據“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2021年度“揭榜掛......
——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科學儀器發展促進會成立分析測試百科網訊第十九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1)開幕之際,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于9月29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談到海能,很多人腦海里會浮現初心、熱愛這樣的詞匯。自2006年王志剛帶領一批青年干將開始創業,他們的增長速度令業界敬佩,背后這些年輕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吃住在臨邑工廠,從最上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