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2-09 14:53 原文鏈接: 香港上市新規能否為中國生物醫藥注入新活力?

      2017年年底,港交所對香港上市制度進行了一次全面檢討,尤其在吸引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方面,上市門檻的限制削弱了香港相對于全球其他主要上市地的整體競爭力。為此,港股上市制度作了重大改革,拓寬了上市條件,其中一項改革便是“允許無收入生物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港元”,這是香港市場二十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對于我國新銳創新藥研發企業無疑是個重磅利好消息,15億港元的市值門檻并不算高,國內進入B輪融資的生物技術企業估值都在2億美元以上(約合15.6億港元)。對此,中國的初創生物技術企業將不必遠赴美國,更多優秀的生物技術企業可以優先考慮赴港上市。

      赴美上市的中國初創新藥企業,例如百濟神州、和黃醫藥、再鼎醫藥等表現都很突出,百濟神州被評為納斯達克當前最熱的三支生物醫藥股之一,和黃醫藥自上市至今股價已飆升超170%,再鼎醫藥上市三月市值便超百億。對于初創新藥企業,持續的融資能力是其成長的關鍵,能否融到資繼續研發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這類企業往往擁有極具價值的在研產品管線和強大的研發團隊,未來極有可能上市“重磅炸彈”實現后來者居上,甚至上演領跑的好戲,因此登陸納斯達克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青睞和追捧。

      美國資本市場對于生物技術型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其中一項法案至關重要。2012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希望通過金融創新支持創業型公司和中小企業,頒布了JOBS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初創期企業推動法案)。該法案大力扶持創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使它們更加方便地融資和上市。JOBS法案一經頒布,政策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尤其是生物技術型企業,新股發行十分活躍。要知道2012年之前,美國是沒有任何一家仍在一期臨床或臨床前的生物技術企業能夠IPO的,而JOBS法案頒布的短短三年,就有22家還處于一期臨床或臨床前的企業實現IPO。2017年上半年,美國已完成的IPO達到69宗,分行業板塊看,以生物技術企業為主的醫療健康板塊就有14宗IPO,位居各行業之首。我們再從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來看, 2012年之后,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NBI)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顯示了該法案頒布后生物技術股出現了良好的變化勢頭,見下圖。

      JOBS法案也成為風險投資初創生物制藥企業的重要退出通道。最為典型的是藥明康德的風險投資,藥明康德在美國市場的主要投資目標是早期的創新藥物開發及初創的生物技術企業。藥明康德基金成立6年內先后投資了29家公司,其中5個項目已經成功退出,4家公司在美國上市,3家公司被并購,戰績斐然。此外,JOBS法案也間接地創造了本土藥企赴美拿產品的新方式,在新藥研發難度與日俱增的今天,本土藥企不妨采用股權投資換取新產品的中國市場權益的方式,即股權投資美國早期的生物技術企業,獲得中國市場的產品ZL和商業開發權。這種拿產品的方式,能實現“產品收益+股權收益”的雙重收益,未來如果所投資的生物技術企業能夠IPO,還能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

      港交所此次的上市制度改革,可以視作香港版的“JOBS法案”,為初創未盈利的生物藥企營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在香港上市6個月后,上市發行人就可以進行新股融資,上市公司上市后再融資極其便利。這勢必帶來生物醫藥的資本盛宴,有望掀起生物技術企業IPO的浪潮。但不可否認的是,未來這類企業股價震蕩會是常態,由于產品處于在研階段,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還有一段距離,股價變動受臨床試驗的進展影響很大。港股上市公司金斯瑞旗下子公司南京傳奇CAR-T臨床試驗受理后,股價一路飆升。與之相反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Axovant因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癥藥臨床試驗未能達到預期,當日股價受挫下跌74%。

      此外,此次改革有望重塑研發創新型藥企的估值體系。一直以來,港股的研發創新型藥企長期被低估。拿A股創新龍頭恒瑞醫藥和港股創新龍頭中國生物制藥來看,兩者創新研發實力相近。恒瑞醫藥年初估值從35倍提升至目前70倍PE,市值突破2000億,而中國生物制藥從22倍上漲至目前41倍,市值剛突破1000億。此次改革,港交所已經釋放出重視創新藥估值體系的信號,未來很多生物技術企業在上市時會沒有收入和利潤,因此很難用成熟企業的市盈率來衡量,港股生物醫藥企業的估值將引入在研管線的折現估值,對于擁有在研創新品種的企業會進一步提升估值,但產品研發的預期和進展也會對股價有較大影響。

    相關文章

    培育科創“新物種”企業,湖北3年涌現7家上市公司

    8月23日,湖北省科技廳在武漢舉行“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湖北賽區)決賽暨湖北省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計劃推進會”。會上,湖北省科技廳發布了第三批(2023年度)科創“新物種”企業榜單,共計105......

    廣州新型研發機構數量連續7年穩居廣東省第一

    7月6日,廣州召開了高質量發展看廣州——《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近年來,廣州推動建設一批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廣州現......

    創新醫療器械成果轉化需要走多久?

    創新醫療器械成果轉化需要走多久?通過搜索百度或總結行業共識,我們能夠得到一個理論上的標準答案——最難拿到注冊證的三類創新醫療器械從研發到上市只需要5-6年。但在現實中,這一數字還可靠嗎?來自中科院光電......

    生成式AI驅動新藥研發助力難成藥靶點開發是關鍵

    《科創板日報》5月18日訊(記者朱潔琰) 2023年以來,AI醫療的場子特別熱!ChatGPT的火爆將AI技術、生成式技術與其他行業的融合推向了新的討論及實踐高度。其中,醫藥行業是與這些革命......

    新藥從研發到上市的全流程:IND、NDA、ANDA傻傻分不清?

    10年時間,花費10億美元,研發一款新藥,無論是利益的驅動,還是拯救萬千患者的成就感,藥企的這一行為都值得我們尊敬。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都需要經過哪些流程?每一步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本文以小分子藥物......

    兩部門: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據財政部網站27日消息,財政部、稅務總局26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其中提出,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

    不問“出身”漳州打造新型研發生力軍

    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福建龍溪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首創“子母套”免維護推力關節軸承,突破常規推力關節軸承只承壓不抗拉的技術瓶頸,為世界首臺千噸架橋一體機——“昆侖號”提供關鍵部位;漳州科華技術有限公司與湖南大學......

    上海生物醫藥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高端制劑服務再升級

    近日,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以下簡稱“功能型平臺”)——高端制劑中試技術服務平臺在浦東張江正式揭牌運行。該平臺將聚焦高端制劑研發和中試,服務科研機構、biotech企業和大型制藥企業,共......

    接近真實皮膚,東大團隊研發全屬性凝膠電子皮膚

    近日,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俊課題組研發了一種水驅動機械性能可調的全屬性凝膠電子皮膚,可以實現多信息的集成耦合。其最新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Nano在線發表。據吳俊介紹,電子皮膚包括......

    【5月5日】第四屆藥物診斷試劑研發質控(TDMSOS)國際研討會

    會議簡介藥物及診斷試劑的有效性評價和質量的精確控制是目前全球生物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是企業研發的重點,是標準化工程化開發的前提。為推動體外診斷與藥物工程化發展,加強計量及分析表征技術對質量控制及標......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