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報道 體檢不只是驗血驗尿拍片子,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基因檢測。云健康基因科技首席技術官兼全球業務拓展負責人郭大成(Winston Patrick Kuo)博士2月10日介紹,基因檢測已經大眾化,不再是難以支付的醫學項目,并將對大眾生活發生更大影響。
我國在全球增長最快
2015年,奧普拉·溫弗莉將基因檢測試劑盒放入了她的年度“摯愛清單”中;2017年,全球軟件行業領導者SAP和美國基因檢測公司Color Genomics展開合作,為超過1.5萬名美國員工提供基因檢測的大幅補貼,超過4900名員工進行了基因檢測。員工可以因此對健康采取更多的主控權,在未患病之前就可以采取措施。
郭博士說,“15年前,人類基因組計劃耗費用了十年時間,花費了27億美元首次完成了第一例人類全基因組測序。而現在,許多公司提供了1000美元的全基因組測序產品,測序本身僅需要3天的時間。”
郭大成介紹,目前國內至少有超過150家從事基因檢測的機構,不僅局限于疾病篩查,也提供治療方案選擇的參考信息。經過多年的發展,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可以分為兩大業務模式:“一對一”和“一對多”。在“一對一”模式中,醫生或遺傳學家將會參與到檢測結果的討論;而在“一對多”模式中,公司收到消費者簽署的同意書后才會進行基因檢測,不涉及醫師的介入。
據相關機構測算,我國是全球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二代測序技術(NGS)的進步以及測序成本的急劇下降,基因測試在無創檢測、疾病診斷和個性化治療選擇方面已經突顯出其市場潛力。基因檢測以更高的測序通量、更高的檢測精度、更加平民化的檢測費用,開始加速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郭大成提到,這樣的測試包括但不限于診斷、產前、新生兒、胚胎植入前診斷等領域。診斷篩查在目前基因檢測市場中的占據了主導地位,例如產前基因檢測在深圳等地區受到了政府推薦,甚至納入了醫保范圍。所有診斷檢測中,無創產前檢測(NIPT)是中國主要的臨床基因組學檢測,每年進行約700萬至1000萬例。此外,新興的消費級產品也正悄然興起,例如個人微生物分析,為消費者提供腸道菌群和健康的遺傳分析。
可以提前干預慢性疾病
老齡化人口增多,慢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斷升高,醫療成本支出面臨巨大挑戰。《德勤2017年醫療服務行業展望》中指出,2020年全球醫療支出的50%(約4萬億美元)將用于三大主要致命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癥和呼吸系統疾病。究其原因,快速城市化、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不斷變化和日益增加的肥胖人加劇了慢性疾病的上升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價值導向型醫療成為關注熱點,即以更低的醫療成本獲得更優的療效。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對于達成這一目標具有推進意義,診斷測試可用于識別高危人群,進而及早采取干預措施,節省醫療服務費用,還有助于臨床醫生篩選個性化治療方案,具有成本效益。
“到目前為止,來檢測基因的消費者,許多是腫瘤相關篩查。預計今年年底前,我們的腫瘤基因檢測每月將增長到3000多例。”郭大成博士指出,“我們的目標包括為中國老齡人群開發消費級基因檢測,這些檢測慢性病疾病風險,包括內分泌、腎臟病、神經和心血管疾病。”
2017年,FDA首次批準了對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氏病在內的10種疾病風險的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這也是FDA批準的首個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
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隨著消費級基因檢測價格的下降,將擁有更多的市場空間。而且檢測結果確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狀態,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據個人基因組學 (PGen) 研究小組的成員超過1000人的調查結果, 參與過消費級基因檢測的消費者,會有意識比以往多攝入蔬果或運動,采取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數據已經無處不在,基因測序得到的數據也構成大數據,其他數據將包括電子病歷、醫療設備、索賠、患者和應用程序。
“我們需要搭建一個基于醫療保健和生活方式區塊鏈平臺,通過與學術界、醫院、制藥和政府的合作來連接這些不同的數據源,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引擎可以真正利用現有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信息的再處理可成為新數據的來源。”郭大成強調。“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個人遺傳信息(一旦同意)可用于線上或線下的社交,或出于研究或公益等目的而分享數據和信息。終極目標是開始利用數據開發價值的產品,消費者得以有更好的治療選擇,從而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
各路資本對前景樂觀
2016年,市場上有超過150多家基因檢測公司,其中40家已經獲得總值超過80億元(12.7億美元)的投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共有55家企業融資達90.13億元(14億美元),以B輪融資為主,占總額的40%。
中國擁有的測序儀器數量僅次于美國。2007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為7.9億美元,到2014年市場規模為54.5億美元,預計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超過110億美元,市場增長迅速。近年來,中國的基因檢測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應用范圍亦在擴大。在政府的推動下,行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檢測服務步入世界前列。在中國, 具有戰略眼光的基因測試 (數據生成)公司, 不僅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也是投資者追捧的對象。
郭大成在哈佛大學Global Diaspora Week就“基因組學時代的轉化醫學”主題發表演講
郭大成(Winston Patrick Kuo)博士曾任哈佛大學牙科醫學院發育生物系助理教授,Harvard創新轉化技術實驗室(HC-LITT)主任兼創始人,該實驗室是學術與業界緊密聯系的橋梁。在離任哈佛醫學院之前,他被授予聲譽卓著的“年輕導師獎”。在過去的十一年中,他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與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R)的資助撥款審核調查委員會的活躍成員,在最近六年同時擔任卡塔爾國家研究基金的同業評審。
去年10月,郭大成邀請了他的哈佛大學前任導師George Church教授,將個人基因組計劃(PGP)帶到中國,倡導全基因組測序及其在健康相關領域的價值。推動了與Dana Farber癌癥研究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為未來更大的CAR-T細胞免疫治療臨床試驗開展T細胞單細胞測序。在去年年中,作為針對營養相關疾病的精準醫療合作的一部分,云健康啟動了在蒙古啟動了“一帶一路”精準醫學合作計劃。
近日,某公司醫藥代表晏某故意篡改兩參保人的基因檢測結果,報銷甲磺酸奧西替尼藥物騙保10萬余元,被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案情回顧2020年至2021年期間,醫藥銷售代表晏某先后故意篡改參保......
2024年10月8日,無錫桐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桐樹基因)正式完成過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無錫市梁溪科創產業投資基金(博華資本管理)領投,江蘇建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跟投,總額過億元人民幣......
近期,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聯合舉辦了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4年年會暨第十五屆結核病東方論壇。該論壇以“科技惠民,天下無癆”為主題,匯聚了眾多結核病防控領......
無錫桐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桐樹基因)10月14日宣布,其于10月8日正式完成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無錫市梁溪科創產業投資基金(博華資本管理)領投,江蘇建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跟投,總金額過億元。桐......
在《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印發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山東省深化擴大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等文件的持續深入......
孟德爾遺傳病患者通常要經過6年以上測試才能得到診斷結果。但現在,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準確而快速的方法,名為NanoRanger,可在幾個小時內對這一類疾病進行基因檢測,從而改變傳......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精準診斷中心基因檢測及延伸服務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北京泛華國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長沙市芙蓉區晚報大道267號晚報大廈19樓1901室)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6月28日......
關于開展全國肺炎支原體核酸及其耐藥基因檢測室間質量評價預研活動的報名通知各有關單位實驗室:肺炎支原體是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之一,以冬季兒童和老年人發病為主。去年冬季,全國爆發了大規模人群的肺炎支......
大家好!來一起關注上午的市場行情及最新資訊~5月8日,A股市場小幅低開后震蕩下行,截至上午10時56分,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跌幅有所擴大。行業板塊上,上午醫藥、農業、銀行等板塊表現居前,煤炭股盤中走高;......
探尋成功的路上,更迭自己已有認知和判斷是常有的事。失敗是鮮活珍貴的積淀,總有一天,這些積淀會澆灌出鮮艷的花。②做好表面修飾的基因測序芯片。③潘誠達在生化實驗室中準備測驗試劑。均本報記者邢千里攝坐落于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