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界第一,發明ZL申請量連續7年全球第一,國際科技論文總量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二,在基礎研究前沿領域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成果,建成一批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戰略高技術實現整體躍升,創新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科技人才隊伍“量”“質”齊增,科技開放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我國科技創新已進入跟跑、并跑、領跑“三跑并存”新階段,為培育新動能、打造先發優勢、塑造引領型發展奠定了基礎,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一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科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認真履行“四服務”職責定位,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堅持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為主線,對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領力度進一步加大
牢牢把握科協組織的政治屬性,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堅持把講政治作為第一位要求,把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使命,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廣大科技工作者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一是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堅持把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作為全年工作主線,以組織開展“迎接黨的十九大,做合格黨員”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營造眾心向黨、團結穩定的良好氛圍。十九大召開前夕,及時召開黨組擴大會,對組織收聽收看大會盛況、做好學習宣傳作出周密部署。十九大期間,通過516個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開展問卷調查,把握思想動向,宣傳大會精神,及時分析上報。大會閉幕后,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擴大會和全體黨員干部大會傳達學習十九大精神,機關部門和直屬單位基層黨組織合計舉辦學習活動1016場,25855人次參加。舉辦科協系統學習十九大精神宣講報告會和地方科協主席專題培訓班,實現“關鍵少數”全覆蓋。及時舉辦科技工作者座談會,深入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開展宣講,引導科技工作者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創新工作方式,著力在學懂弄通特別是做實上狠下功夫。根據中央統一安排,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第一要務、第一行動、第一考驗,對標中央要求,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理解,切實做到“六個聚焦”和“十個深刻領會”,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認真研究制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方案,部署在全系統開展“新時代創新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科協系統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堅決破除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形式主義陋習,組織機關各部門各單位把“擺進去”和“跳出來”有機結合起來,明確導向,抓緊壓實,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目標標準,轉變方法措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開放交流討論等多種形式,在高強度的思想碰撞中拓視野、找差距。集中5個半天組織機關部門和直屬單位深入開展學習貫徹方案研討交流,逐個亮相接受評議,比學懂弄通做實,比創新思路舉措,反復修改完善方案,凝煉形成科協發展的目標使命、戰略思路和重點工程。干部職工思想深受觸動,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出現重大變化,把科協工作融入十九大戰略部署之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明顯增強,爭做改革創新先鋒、規范高效先鋒、品牌創造先鋒的“比學趕幫超”氛圍初步形成,展現出生動踐行十九大精神的全新氣象。
三是強化系統協同,突出示范引領,持續把科協系統學習宣傳貫徹活動引向深入。做講政治的知行合一者,堅持科協機關、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一體部署、一體推進,領導干部先學一步、學深一層,黨組同志深入一線宣講督導。把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融入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之中,邀請知名院士專家結合自身成長經歷進行集中宣講,全國700余所高校近65萬學生和青年教師在線收聽收看,反響強烈。中華醫學會、中國煤炭學會、中國公路學會、中國力學學會等全國學會,北京、天津、黑龍江、湖北、海南、西藏等地方科協積極行動起來,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講教育活動。河南省科協在《河南日報》整版開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跟黨走”專欄,多層面、多視角展示學習貫徹落實情況。內蒙古科協舉辦主題黨日活動,通過系列學習研討、知識競答、紅色經典誦讀等形式,幫助干部職工及時掌握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實質。中華口腔醫學會組織醫學專家走進貴州省貴陽市、山西省呂梁市嵐縣,開展十九大精神宣講和醫療幫扶,以實際行動落實十九大報告關于精準扶貧的戰略部署。中國科協通過《科技界情況》等內刊及時反映情況、溝通信息,迅速形成落實、督導、反饋的抓實見效閉環。
二、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科協工作社會影響力明顯提升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群團改革重大戰略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履行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堅定不移強“三性”、去“四化”、除“四風”,努力在團結帶領科技工作者打硬仗、打苦仗方面展示新形象、實現新作為。
一是扎實推動改革落地,科協組織活躍程度有所增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群團改革重要講話和“科技三會”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210個全國學會改革全部啟動,31個省份出臺改革方案。加大統籌協調和督導評估力度,第一階段確定的改革任務近八成基本完成,全國學會近九成實現秘書處實體化運作,半數以上聘有專職秘書長,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進入常態化運行,參與科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顯著提高。中國營養學會面向全球公開招聘秘書長。中國抗癌協會個人會員總數突破13萬人,比上一年度增長8萬多人。地方科協改革持續向下延伸,地市級科協改革方案出臺率達到76%,縣級達到17%以上,支持改革、參與改革蔚成風氣。
二是改進服務強化引領,科技工作者認同感明顯提高。隆重舉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評頒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宣傳黃大年、南仁東先進事跡,組織“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年度匯演,舉辦中國現代科學家主題展巡展,大力弘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中國科學家精神。發揮政協科協界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中的積極作用,做好第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五次會議科協界委員的服務保障,圍繞科技工作者關心關注的切身利益問題建諍言獻良策。堅持把舉薦培育優秀人才作為重要使命,完善青年人才托舉機制,創新籌資方式,擴大資助名額,新增托舉優秀青年人才328人。做好兩院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推動院士制度改革。傾力打造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1282個各級科協組織、643個各級學會入駐,學術會議直播、科技社交等功能受到好評。針對施普林格出版集團論文“撤稿事件”,以“零容忍”和負責任態度果斷亮劍,充分發揮學術共同體的作用,推動嚴肅查處,正確引導輿情,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學術生態,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廣泛認可。浙江強化“互聯網+學會”理念,充分發揮手機移動終端APP的優勢,使傳統的學術交流、科學普及、人才培養、決策咨詢等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廣西科協建立桂籍科技人才信息管理系統,深入挖掘“九張創新發展名片”相關領域人才,完善專家聯絡機制。江西省科協與省委組織部共同深入實施“百人遠航工程”,新選送104名中青年科技人員出國進修深造,資助總額500多萬元。福建省科協建立機關干部聯系基層“1×10×10”長效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共同服務的工作格局。
三是堅持發揮學術交流基礎作用,服務創新發展領域持續拓展。中國植物學會、中國宇航學會成功舉辦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和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分別致賀信。與吉林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中國科協年會,以會展賽模式成功舉辦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等高水平系列品牌國際會議,促進科技創新與融合,提升我國行業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深入實施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25種科技期刊躋身世界同類期刊排名前25%(Q1區),《細胞研究》《光:科學與應用》《中國航空學報》等一批英文期刊、《巖石學報》《地球物理學報》《分析化學》《金屬學報》等一批中文期刊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科學通報(英文版)》《地學前緣(英文版)》《中國科學:材料科學》等直接進入國際同類期刊排名前列,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學術引領能力明顯增強。著力探索科技融入經濟新模式,建立一批學會企業聯合體和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學會聯合體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遼寧省科協組建了“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化工新材料學會聯合體”。安徽省科協組織11個學會籌備成立智能制造聯合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舉辦全國“雙創”活動周,開展“創響中國”巡回接力活動,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動員100余個全國學會,重點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圍繞雄安新區建設提供咨詢,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建筑學會服務西部地區發展,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助力貧困縣實施綠色發展脫貧,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復合材料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化工學會、中國茶學會等加強與地方合作,深入開展了有特色的創新驅動助力工作。在浙江寧波成功召開全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總結交流會。近20個全國學會和10多個省級科協深入開展“雙創”服務,上海市科協承辦2017年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相關主題展示,陜西省科協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寧夏科協舉辦“塞上學術月”活動,支持學會開展學術交流。實施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據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在線填報平臺初步統計,全國共組織動員2.67萬名科技專家、1590個科技組織參與科技扶貧,助力帶動51.2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組織600多位專家編寫《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叢書》,通過地方科協、農技協、學會和企業形成有效幫扶對接項目182個。定點支持呂梁市臨縣、嵐縣脫貧攻堅,幫助建立14個科技種植示范基地,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135戶、6232人增收脫貧。科協系統援疆援藏科技增效工程有序實施,有力支持新疆、西藏地區開拓科普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青海科協成立精準扶貧專家服務團,將扶貧與科普相結合,建立精準脫貧科普信息員隊伍。山西省科協設立科協評估評價中心,接受省扶貧辦委托開展全省18個樣本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等多個評估項目,受到地方黨委政府好評。
四是推動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常態化,學會公共服務質量不斷提升。2017年,30個全國學會開展47個“承能”示范項目,18個全國學會承擔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學會已經連續承擔化學、數理、地學、生物和醫學等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受科技部委托,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承擔信息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2017年評估工作。中國標準化協會牽頭、30個全國學會參與,成立了團體標準化發展聯盟。中國鐵道學會發布《市域鐵路設計規范》填補了鐵道領域團體標準空白。中國公路學會發布的《同向回轉拉索技術指南》等團體標準,核心技術已被成功應用于港珠澳大橋等一批重點工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和中華醫學會推薦的2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中國建筑學會梁思成建筑獎成為國際建筑界最高獎項之一。江蘇省現有85家學會參與承能工作,承擔411項轉移職能,3A以上省級學會實現全覆蓋,帶動391家市縣學會承能836項。北京市科協以“經理學術”思路推進學會整體改革,支持60家“百強社團”創建單位開展試點,打造標桿學會。廣東省科協實施學會創新和服務能力提升計劃,推進學會改革發展。貴州省科協有序推進省級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試點,省氣象學會、化學化工學會、醫學會等7家省級學會承能工作進展顯著。
五是統籌擴大資源供給,科普服務的社會功能進一步顯現。認真履行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職責,不斷加大科普工作統籌協調力度。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全國達標科技館總數169座,免費開放試點單位138家,服務公眾近1億人次,中國流動科技館完成第一輪全國巡展。建設412所農村中學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累計受益公眾近3億人次,科普公共服務產品供給水平顯著提升。以“互聯網+科普”全力打造“科普中國”品牌,擴大優質科普資源供給。建立社會重大事件科普快速反應機制,C919首飛期間組織生產160余項相關科普作品,全網傳播量近億次,九寨溝地震48小時內推出百余篇科普作品,累計瀏覽量超5600萬人次。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為貧困地區和公民科學素質薄弱地區提供公共科普服務。深入開展“科普中國·百城千校萬村行動”,推進各地開展“科普中國”欄目(頻道)、移動端傳播體系、科普中國e站、科普信息員隊伍等科普傳播渠道建設,助推公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印發方案或召開工作推進會,建成科普中國e站2.49萬個,全國科普員注冊人數達10.1萬。精心組織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參與公眾超2億人次。聯合中央電視臺主辦《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累計2.59億人次收看,央視網多終端覆蓋人群超10.4億。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舉辦“創新驅動成就夢想”科技展,在香港同胞中影響熱烈廣泛。四川省科協承辦“中國科幻大會”,打造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平臺,推動科普科幻產業發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加強“雙語”科普作品創作和資源開發,發揮科普“去極端化”作用,倡導現代文明生活方式。
六是加強智庫體系建設,服務科學決策能力不斷提高。自覺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選題目,主動研究提交雄安新區國際化科教新城和創新特區建設調研報告,受到中央領導同志肯定。根據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安排,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舉辦互聯網人才論壇,發布全球互聯網人才報告,發出中國聲音。積極承接中央部委委托任務,圍繞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等進行第三方評估,部分評估意見納入國家政策。著力建設“小中心、大外圍”科技創新智庫體系,優化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結構,依托學會聯合體虛擬布局一批專業研究所,注重發揮好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作用,提交一批高質量調研報告,科協智庫影響力穩步提升。江蘇科協打造蘇科創新戰略研究院,重慶科協圍繞打造“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加強科技創新智庫建設。
七是拓展國際合作交流,中國科技的國際話語權有效提升。成功推薦龔克同志高票當選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實現該組織成立50年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擔任主席的零的突破。推薦王曦、黃維同志分別當選亞洲科學理事會候任主席、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副主席,推薦趙忠賢同志連任世界科技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參加第32屆國際科學理事會全體大會,實現高案目標,有力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受到國家有關部門高度肯定。順利實施“一帶一路”國際民間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項目,成立10個聯合研究(培訓)中心,覆蓋沿線63個國家。研究制定中國科協“一帶一路”民間科技人文交流計劃(2018-2020)。成功舉辦第8屆東盟10+3青少年科學英才冬令營和教師論壇、2017年科學教育國際論壇、“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和教師研討活動。推動招才引智陣地前移,2017年新增11個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引入海外科技人才2880人,探索設立比利時海外海智創新創業基地,新增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5個,努力實現“離岸創新、國內轉化”。山東省科協推進“海智強魯”計劃,實施“揚帆行動”,推進科技交流。云南省科協積極推進“科普東盟”建設,先后赴泰國、老撾、文萊等國開展測繪、城市規劃、傳統醫藥等方面的學術交流。
三、堅持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抓手,科協系統組織建設得到有力加強
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健全制度、強化監督,充分發揮科協黨組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優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關鍵少數”的模范行為推動營造眾心向黨、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一是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首要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推動形成眾心向黨、氣正風清的政治生態。認真落實“一崗雙責”,重點抓好主體責任和責任主體,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鍥而不舍加強作風建設,持之以恒反“四風”。出臺《中國科協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施細則》,對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情況進行督察,開展財務廉政風險專項檢查,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及時建立巡視制度和工作機構,黨組書記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啟動黨組巡視,強化震懾效應。積極推進學會黨建工作,193個全國學會成立黨委,162個全國學會辦事機構成立基層黨組織,實現學會黨組織全覆蓋,黨對科技界的政治領導明顯加強。河北省科協強化黨建主體責任,實現了所屬145個省級學會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湖南省科協精準推進學會黨建“兩個覆蓋”,省級學會黨組織覆蓋率達到99%,選派31名黨員干部擔任學會黨支部“第一書記”。新疆推動自治區科協所屬106個學會(協會、研究會)成立學會黨組織92個,黨組織覆蓋率達到87%。
二是改進選人用人機制,提升干部隊伍能力水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好干部的“20字”標準,進一步優化選人用人機制,明確政治標準導向,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清正廉潔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加大科協干部專兼掛交流力度,選派部分機關干部深入基層一線掛職鍛煉,從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和院所高校選拔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進入科協機關工作,在雙向交流中增進理解,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能力水平。把干部培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舉辦科協機關青年干部培訓班、全國學會秘書長培訓班、縣級科協主席培訓班,引導科協干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三是著力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科協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抓住縣級科協這個關鍵,深入開展縣級科協建設狀況調查,分析突出問題及其深層次原因,研究制定加強縣級科協工作的意見,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推動解決“四缺”問題。重點推進高校科協和企業科協建設,發布《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協會組織通則(試行)》,三分之一以上高等院校成立科協,高校科協成為科協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科協組織建設和工作明顯改觀。浙江省科協推廣“余姚模式”,2017年全省基層組織覆蓋率達到70%,2018年將實現村社校企全面覆蓋。甘肅推動22個合署辦公的縣區科協實現獨立建制,依托鄉鎮農技站組建了232個農技協聯合會。福建推廣基層組織建設“福安經驗”,建成62個高校科協、1800多個企業科協、1000多個鄉鎮(街道)科協、12000多個農技協(村、社區科普協會),覆蓋率分別達到70%、55%、91%、71%。
四是加強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確保工作抓實見效。修訂《中國科協全國代表大會任期制辦法》,開展代表聯絡服務工作創新試點。修訂《常委會工作規則》,為常委會開展工作奠定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基礎。出臺《中國科協黨組會議會務工作規范》《中國科協書記處會議會務工作規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完成中國科協重點工作調研督查,全面啟動重要工作督辦,確保重大工作部署落實到位,推動工作形成完整“閉環”。
科協工作之所以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同時,我們也深切認識到,對標中央要求,面向世界一流水平和科技工作者期待,科協各項工作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對新形勢下科協組織使命目標的思考不夠深刻,對科協工作的規律性把握不足;學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整體還處于“補課型”“改善型”階段,學術引領作用和會員服務能力較弱;“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沒有破題,科普開放合作程度不夠,優質科普資源供給不足;智庫體系建設和智庫產品影響與科協地位不相稱;團結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手段方式比較傳統,效果還不理想,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作用發揮不充分;科協工作在一些地方仍然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縣級科協和地市級以下學會基礎薄弱,基層組織“四缺”問題沒有根本解決,與科技工作者聯系不親不緊問題依然存在,群眾組織力不能很好適應新時代新任務要求。這些都是科協事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必須用改革和發展的方法加以解決。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科協成立60周年。中國科協將以嶄新面貌和昂揚姿態走進新時代,迎來一甲子。做好2018年科協工作,重中之重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在把握主線、融會貫通上深入,在突出群團特色、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上深入,在推動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上深入。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科技三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堅持黨對科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科協系統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證,聚焦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要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化改革創新,認真履行“四服務”職責定位,深入開展“新時代創新先鋒”主題實踐活動,推進智庫、學術、科普“三輪”驅動,國際化、信息化、協同化“三化”聯動,外向拓展、縱橫融合、網絡活躍“三維”聚力,統籌實施六項重點工程,為科技工作者辦成一批實事,抓黨建促發展,抓重點創品牌,抓工程增效能,抓調研解難題,抓班子帶隊伍,推動科協工作格局重塑、流程再造和組織重構,構建科協事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切實改進工作、深化改革、服務成員、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群眾組織力、思想創造力、戰略支撐力、文化傳播力、國際影響力,團結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貢獻。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科協組織的新使命新任務
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深化理論學習和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廣泛開展“新時代創新先鋒”主題實踐活動,把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夯實黨在科技界的執政基礎,推動科協事業健康發展。
一是切實擔負起加強科技界政治建設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突出強調政治建設是根本性建設,要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科協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正確處理政治建設和業務建設的關系,不斷增強群眾工作本領,自覺肩負起加強科技界政治建設的使命任務,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增進科技工作者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價值認同,引導科技工作者在思想上高度信賴核心、政治上堅決維護核心、組織上自覺服從核心、感情上衷心愛戴核心、行動上始終緊跟核心,不斷夯實黨在科技界的執政基礎。要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學用結合,知行合一。要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舉辦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研修班,黨組成員帶頭深入基層一線宣講十九大精神,把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加強學會黨建工作,把中國公路學會納入部際學會黨建管理試點范圍,發揮好學會黨組織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作用。抓緊啟動中國科協章程修訂工作,及時載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明確新時代科協組織使命目標和職責任務,更好指導科協改革創新發展。
二是以全面從嚴治黨打造“金剛不壞之身”。探索在科協系統堅持“三個一以貫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保障機制。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政治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深化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持之以恒去“四化”除“四風”,堅決整治“庸懶散浮拖”現象,營造全身謀事、健康向上的良好政治生態。強化正風肅紀和黨內監督,啟動開展科協黨組巡視工作,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強化巡視成果運用,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和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從嚴監督管理干部。樹立顧客思維,注重績效導向,加強制度建設,以編印黨建成果、工作計劃、工作總結、調研報告等“四件套”為抓手,在重大工程和業務活動中建立干部業績檔案,對機關部門和直屬單位班子成員建立KPI考核制度。著力建設有明確使命目標、有風清氣正氛圍、有激勵制度文化的科協組織,加強科協系統干部培訓教育,培養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培養選拔一批、擇優引進一批、交流任職一批,打造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為科協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自覺在新時代戰略部署中找位置、做文章。要自覺融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主動對標國家戰略需求,瞄準世界一流水平,深入研究新時代科協組織的使命目標,明確科協組織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工作任務,精心凝煉一批重點工程、打造一批活動品牌,切實把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科協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轉化為科協系統的生動實踐。充分發揮國家推動科技事業發展重要力量的作用,積極探索團結帶領科技工作者投身創新型國家建設、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和路徑舉措,為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智慧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充分發揮聯系科技工作者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探討科協組織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中的功能定位和目標任務,在國家所需、科協所能、人才所愿的領域展現新作為,為培養造就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充分釋放“人才紅利”作出更大貢獻。進一步提升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思想引領力、情感凝聚力、精神感召力和組織黏合力,深入研究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倡導創新文化、履行社會責任的路徑載體和傳播機制,凝煉科技界共同踐行的價值理念,培育中國特色科學文化,破解以非第一身份建設中國科技界第一組織的內在制約,打造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價值共同體。
二、堅持智庫、學術、科普“三輪”驅動,全力推動科協工作格局重塑、流程再造和組織重構
以中國科協成立60周年為契機,圍繞“傳承、創新、發展”主題,堅持科協組織的初心使命和優良傳統,科學總結科協工作特點和發展規律,深入梳理智庫、學術、科普發展的經驗做法,增強新時代使命擔當的自覺與自信,更加積極地把科協工作融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之中。瞄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勾畫支撐兩個百年目標的科協事業發展藍圖,研究制定中國科協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匯聚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磅礴力量。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制定2018—2020年三年行動計劃,適應國家戰略需求、世界先進水平和科技工作者期待,以格局重塑、流程再造和組織重構為切入點,推動“四服務”落地生效,顯著增強科協組織對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面向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明確科協組織在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的戰略任務、使命擔當和重大舉措,努力形成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協組織體系和工作格局,建設世界一流創新戰略研究中心、科學文化傳播中心、國際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打造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價值共同體,成為名副其實的、充分滿足科技工作者學術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一是“三輪”驅動推進工作格局重塑。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綜合考慮資源稟賦和歷史傳承,科協組織要更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明晰組織邊界和工作邊界,突出工作重點和關鍵領域,著力在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推動學術繁榮和提高、發揮科普工作的公平普惠作用上做文章、下功夫。按照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重塑科協工作格局,全力打造國際高端的智庫、世界一流的學術、普惠創新的科普“三駕馬車”,形成相互融合、協同推進的“三輪”驅動工作機制,著力提升“四服務”效能,形成一批彰顯科協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工作品牌。
二是“三化”聯動促進工作流程再造。國際化、信息化、協同化既是工作目標,也是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對于做好科協工作具有基礎性、根本性和導向性。拓展開放包容的國際化,要求科協組織適應中國科技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新形勢,以全球視野重新審視科協工作,瞄準國際一流,把更多科協工作“流量”積淀升華為品牌和制度“存量”,形成中國特色、科協特點、世界水平的解決方案,著力提升國際影響力,擴大國際話語權。推進數據資源的信息化,要求科協組織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數據資源,結合關鍵績效評估機制推動科協工作業務流程再造,開拓數字科協新境界,建設智慧科協。加強科協組織的協同化,要求進一步密切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的聯合協同,引導服務資源下沉和精準落地,推動從重活動規模向重質量品牌轉變,從利用國內資源向統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轉變,著力解決科協工作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讓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眾享有更深切的獲得感。
三是“三維”聚力促進組織重構。堅持外向拓展、縱橫融合和網絡活躍并進,提升群眾組織力,將更多科技工作者納入科協體系之中,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外向拓展要面向社會、面向國際開放共享,用好組織和市場資源,統籌國內和國際資源,積極構建黨政支持、市場和社會力量等多方參與科協工作的聯合協同格局,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爭取國際科技組織總部落戶中國,加強海外科協組織建設,積極探索面向大中華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歐美華人科技工作者發展區域性科技組織,深入實施“海智計劃”,建設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形成廣聚天下英才的網絡體系。縱橫融合要適應學科交叉融合、科技經濟融合等趨勢,探索建立跨學科、跨領域、跨學會的組織協同機制,大力加強高校、非公企業、新型科研機構科協組織建設,強化橫向學會組織和縱向各級科協組織的聯系協同,積極推進縣級科協建設和改革,發揮好縣醫院院長、中學校長和農技站站長等“關鍵人物”的作用,大力發展農技協、企業科協、社區科協等基層組織,推進專兼掛相結合的動態崗位管理制度。網絡活躍要充分利用日益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匯聚海量科學數據,打造開放融合、互動共享的網上綜合社區,為科技工作者提供開展學術交流、成果交流、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社交服務網絡平臺,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起磅礴的正能量。
三、精心組織實施六項重點工程,充分展示新時代科協組織新氣象新作為
做好新時代新形勢下科協工作,切實擔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科協組織的使命任務,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理順工作思路和體制機制,深化改革、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明確科協工作主戰場,以“新時代創新先鋒”主題實踐活動為牽引,組織實施一批重點工程,把資源優先配置在主要方向上,突出目標成果導向,開拓工作新局面,推動十九大精神在科協系統的生動實踐。
一是實施凝心聚力工程,著力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園。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實施“智慧黨建”行動,抓好黨建工作,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筑牢基礎、忠誠擔當”支部創新活動,搭建“黨建+互聯網”平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全面提升科協黨建科學化水平,通過黨建強會,把黨的全面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實施政治引領和科學精神弘揚行動,強化對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領,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事業的高度重視、對科技人員的關心關愛,加強對領軍人才的政治引領、政治吸納,推動科技工作者深刻領會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倡導創新文化等重要論述,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的任務要求,緊密團結凝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擁護核心、擁戴領袖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常抓不懈,面向科技領軍人物、基層科技人員和青年學生等,引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傳承弘揚“西遷精神”為抓手,在科技工作者中開展“愛國、奮斗”精神主題教育活動,引導科技工作者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舉辦“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年度匯演活動,深入挖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成果的豐富內涵,推動出臺加強科技人物宣傳、
【學習進行時】“奮斗”是習近平“兩會時間”關鍵詞之一。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真抓實干”系列報道之《習近平兩會新語之“干”字篇》,帶您一起感受習近平的“奮斗”精神和善作善成......
各位委員: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2017年工作情況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
各位委員: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2017年工作情況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
2月12日,科技部、全國工商聯簽署部際合作協議,就共同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進行工作部署。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副部長黃衛;全國工商聯主席高云龍,黨組書記徐樂江,副主席......
十九大以來,中科院物理所黨委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作為目前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按照院黨組、直屬機關黨委和京區事業單位黨委的要求,物理所黨委迅速行動起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實現十九大提出的“實現社......
12月1日,國家海洋局直屬機關工會委員會在京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海洋局直屬機關工會委員會委員、機關各部門分工會負責人、在京局屬單位工會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現場會議指出,黨的十九大......
四川省基礎研究工作座談會在蓉召開。四川省主要市州科技管理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等約20家單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圍繞學習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四川基礎研究工作存在的創新能力欠缺、經......
今天,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全國政......
11月5日,質檢總局在北京舉辦中國質量發展圓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質量提升”與“增強經濟質量優勢”主題,探討如何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質量強國建設、在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中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