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初,中國“發電玻璃”的創始人,潘錦功博士夢想成真!
“發電玻璃” 又叫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被譽為“掛在墻上的油田”!
僅用55秒,生產線終端就走出了一塊全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鎘“發電玻璃”。
單片面積1.92平方米、重30公斤、年可發電260度—270度,對于這最大“發電玻璃”,我們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目前,潘錦功掌舵的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線已經正式投入試生產,現已斬獲的訂單,足夠年產100兆瓦的生產線生產一年……
圖為生產車間
這種顛覆性的新能源建材,必將改變歷史!
其實,尋找清潔能源代替傳統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一直是全世界科學家傾力奮斗的重要目標。因為綠色能源不僅可以減少污染,而且將成為不竭動力。
現已普及的太陽能板發電,用的是一種半導體薄膜和玻璃制成的太陽能電池板,已是新能源。
那么,能不能發明一種更加簡單便捷的可以安裝在自家屋頂或建筑外墻的新材料
來利用太陽能發電呢?
中國科學家潘錦功一直在努力并最終成功研發“發電玻璃”!
1996年,他去美國深造攻讀博士,在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他一手創建了——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
這項高新技術,后來被美國國會視為關系到美國未來國家能源安全的技術。
在掌握了國際先進技術、有了真才實學后,他毅然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回來報效祖國!
他勵志為中國創造一個嶄新的國際高科技水平的產業,改變中國傳統的建材歷史!
于是,回國后,2011年他在成都正式創業。在創業的7年間,他經歷了光伏產業“大浪淘沙”的起伏,走過了從實驗室產品到生產線產品的“死亡谷”,也曾被金融機構無情拒絕,一路爬坡,一路艱辛,一路咬牙,一路堅持!
2013年,他面臨公司資金鏈斷裂的難題;
2014年,他面臨團隊分崩離析的難題;
2015年,以為是“柳暗花明”時,不少員工又被人高價挖墻腳…
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再恰當不過:“創新創業路上,眼里都是淚水,步步都是血印”,但他是一個敢于追夢的人。
即使陷入人生低谷,他依然抱著“產業報國”的信念,依然滿懷用碲化鎘新技術改造傳統玻璃工業的激情,依然在內心深處燃燒著趕超世界先進的斗志!
于是,在國家創新創業浪潮推動下,“我們終于走在了世界前列”,他興奮地說。
2017年,全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鎘“發電玻璃”橫空出世,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這種“發電玻璃”,是在絕緣的普通玻璃上,均勻涂抹僅4微米厚的(相當于頭發絲的百分之一)碲化鎘光電薄膜,由此制成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
可喜的是, 生產一塊長1.6米、寬1.2米,面積1.92平方米的發電玻璃,竟只需要55秒的時間!
更可喜的是,此前,國際上最大的單片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面積僅為0.72平方米,所以,在單體面積涂抹技術方面潘錦功團隊獲得了世界性突破!
并且,1.92平米發電玻璃的光電轉化效率能高達17.8%!媲美傳統硅太陽能板啊!
圖為潘錦功團隊生產的“發電玻璃”,
已將全透明的碲化鎘薄膜涂抹于普通玻璃。一塊1.92平方米的發光玻璃,每年可以發電260-270度啊!
也就是說,用上兩三塊,就完全能滿足一個家庭的全年用電!
再換句話說,就是:三四千塊這種玻璃產生的電量,相當于一口普通的油井一整年產的油所能轉化的電量!
雖說碲化鎘薄膜的光電轉換率跟硅太陽能板相近,但它的運用范圍卻是完爆后者!
因為碲化鎘薄膜本身是全透明的,所以它可以被涂抹在所有的窗戶、玻璃上,而不是只能安裝在屋頂、墻壁~
這樣,看看你家里有多少處玻璃吧,你就能體會它的用途有多廣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即使是弱光條件下,也可以將光能轉化產生電能!
圖為在弱光條件下的光電轉化
目前世界各地的建筑物,消耗了全球百分之四十以上的電力!
設想一下,如果所有建筑物的玻璃,都涂抹上碲化鎘而改造成“發電玻璃”……
那么,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為例,足足12萬平方米的發電玻璃幕墻,將能完全滿足大樓自身全年用電,還能供應給周邊建筑!
中國目前共有400億平方米建筑,如果用這種“發電玻璃”改造其中的10%,那就相當于建設了3個三峽水電站!
最為關鍵的是,這可是完全環保的清潔能源!
而且,這發電玻璃的設計壽命高達30年,生產成本并不高,預計6年內就能收回成本!
目前,它已經承包了福特汽車在全球 159個廠房屋頂和墻壁的改造用材,以及好幾個重大的國家級工程!
未來,這種顛覆性的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一定會被逐漸推廣,也定將完全取代所有普通玻璃幕墻!讓建造物統統都變成發電站!還順帶解決了傳統玻璃幕墻光污染的問題!
“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軍事用途也非常之大!因為它攜帶方便,非常適合野外使用,能保障軍區通訊基站的用電需求。
另外,“發電玻璃”的承載能力很強,可以直接鋪設在道路路面上,一旦與電動汽車的移動充電技術銜接,馬路就變成了“移動充電寶”啦!
回望來時路,潘錦功感慨:“感謝國家,給了我們報國的機會;感謝時代,把機會給了愿意堅持的我們。”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潘錦功這樣的追夢者點贊!
因為潘錦功團隊的碲化鎘發電玻璃,終將為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為人類擁有更美好未來的愿景,注入一股強大的推動力!
而科研團隊本身,也讓我們看到了夢想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創新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這樣振奮人心的中國智造!
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點贊鼓掌!
意大利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從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回收銀,回收率高達98%。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環境技術與創新》雜志。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正大力推廣和采用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以替......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上峰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傳統(n-i-p)結構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6.1%的光電轉換效率,第三方機構認證效率為25.8%,為目前n-i-p結構......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
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睿實驗室研發出一種基于芘的共軛母核新分子(Py3)的新型空穴選擇接觸結構,用作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在不犧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能夠大幅度提升鈣鈦礦電池器件的穩定性......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周圓圓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能源》。研究團隊發現,鈣鈦礦薄膜的晶粒底部廣泛存在表面內凹的結構,并揭示了這種結構對于鈣鈦礦薄膜性能和可靠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惠瓊等在Dion-Jacobson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材料設計與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合成設計了系列具有層間輕微位移的Dion-Jacobson型鈣鈦礦......
有機太陽能電池作為新興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具有質輕、柔性、可大面積印刷等優勢。目前,得益于新材料的出現,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突破19%。然而,若要突破20%的光電轉換效率瓶頸,并實現有序的分子......
當地時間13日,《科學》雜志封面發表一項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將甲脒碘基鈣鈦礦(FAPbI3)合成為超穩定、高品質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溫度下,經過1000多個小時運行,FAPbI......
礦物樣品。圖片來源:杰夫·菲特洛/萊斯大學當地時間13日,《科學》雜志封面發表一項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將甲脒碘基鈣鈦礦(FAPbI3)合成為超穩定、高品質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溫......
近年來,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引起獨特的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包西昌帶領著先進有機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組,有效地提高了亞晶相的分子間作用強度和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