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光譜法無論是在科學技術方面,還是在結構關系的研究方面都較成熟,因此應用也相當廣泛,是現代研究物質的重要工具之一。現將其在有機化學方面的應用情況介紹如下。
一、鑒定化合物
這項工作在日常中遇到最多,盡管有機化合物多達數百萬種,紅外光譜對鑒定是否是某一化合物是一項有力的工具。通常工作方法有下列幾種:
1、 鑒定是否為已知的化合物
在鑒定是否為已知的化合物時,通常又有這二種情況:一種是用已知的標準樣品與樣品在同樣條件下測試,所得的紅外光譜圖,如果官能團區和指紋區的吸收峰及其相對強度完全吻合,則樣品即被認為與該標準品為同一化合物。另一種情況是沒有標準樣品時,可查閱有關的紅外光譜的標準圖譜。一般來說官能團區和指紋區的吸收峰及其相對強度都完全吻合,則可以認為是同一化合物。
2.鑒定一個全新的未知化合物
對于一個文獻上沒有的全新化合物的鑒定工作,則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僅憑一種紅外光譜圖是不能完全解決的,但是紅外光譜圖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很有用的官能團信息。再用其他波譜方法,經典化學法,以及各項物理常數的測定等配合,然后經過多方面判斷、推理綜合考慮后才能下結論。
二.對反應進程的測定:
對反應進程的研究有些借助于紅外光譜還是很方便的,例如在反應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一些基團的消失和另一些新的基團的出現。因此在反應過程中定時取出少量樣品測定光譜,觀察一些關鍵吸收帶的消失和生成,便可以測定反應進行的程度,并進行反應動力學和反應速率的研究。
三.定量分析:
利用紅外分光光度計進行定量分析,正如可見光比色分析或紫外光譜定量分析一樣,它的理論基礎仍然是比耳—朗伯特定律,即:
A=abc
定量分析同樣是在某一選定波長下測其消光值,然后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按比耳定律進行計算。誤差在5%左右,雖不如紫外光譜靈敏,但紅外光譜可供選用的峰數目較多,這時分析組分比較復雜的混合物特別方便,故在有些情況下仍用作定量分析。
四.判斷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用紅外光譜圖判斷化合物的結構通常是用的較多的。下面我們將應用一些實例來討論應用紅外光譜判斷化合物結構的方法:
1、計算有機物的不飽和度:
不飽和度表示有機物中碳原子的飽和程度。通過不飽和度的計算,可以縮小判斷結構的范圍。提供可能結構的線索。所以在測定結構時非常有用。計算不飽和度U的經驗公式為:
U=1+n4+2×n6+0.5×(n3+3×n5-n1)
U=1+ n4+0.5×(n3-n1)
式中n1,n3,n4,n5,n6式中一價,三價和四價,五價,六價原子的數目。
通常規定雙鍵(如C=C,C=O 等)和飽和環的不飽和度為Ⅰ;(C≡C,C≡N)的不飽和度為2,苯環的不飽和度為4(可理解為一個環加三個雙鍵),但是應注意式中對二價原子不做考慮。此外對于稠環芳烴可用下面公式計算不飽和度,
U=4r -s
r 為稠環芳烴的環數
s 為公用邊數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安徽省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中心)2024年7月采購意向......
由于有機物絕大部分在中紅外區(波長為4000~400cm-1)都有明顯吸收峰,因此紅外光譜是鑒別有機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藥企中,通常應用紅外光譜法進行定性分析,采用已知標準樣品對照法,即在完全相同的條......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微信公號,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戴立信,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5月13日12時2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nbs......
家庭常用的烤箱以電為能源,電作為二次能源,必須通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有沒有一種可能,將天然氣在不燃燒的情況下轉化為熱能,直接讓烤箱不通電也能烘制美食?日前,江蘇大學食品物理加......
紅外光雖然無法用肉眼看見,但大到風云衛星、火星車、小到感應水龍頭、機場安檢設備,背后都離不開它的應用,也離不開一個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公式,這位科學家就是本期《開講啦》的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紅外......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024年4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公布2024年4至12月采購意向,總預算1875萬元,采購設備包括質譜儀、原位光催化表面原子分析儀、波譜儀、基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的實時在線反應分析系統、高分辨場發射掃描......
1.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產生的原理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是由于分子(或離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見光(通常200-800nm)后發生價電子的躍遷所引起的。由于電子間能級躍遷的同時總是伴隨著振動和轉動能級間的躍遷,因此......
捷克科學院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和帕拉茨基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通過實驗證實了芳香族分子中電子密度不均勻分布以及π孔的存在。科研團隊通過使用具有特定功能化尖端的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從亞原子......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員團隊在AnalyticalChemistry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AllCCS2:CurationofIonMobilityColli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