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也許不再是追捧的研究熱點,但確實是我們大家都需要的一個研究方向,尤其是在流感肆掠的今天。耐藥的細菌機制由基因組變化編碼,從點突變到預先存在的遺傳元件的組裝,再到從環境中水平導入基因。耐藥機制與編碼它們的基因變化譜之間存在多對多的關系。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多種藥物都耐藥的慢性感染怎么辦?
囊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CF)是一種侵犯多臟器的遺傳疾病,主要表現為分泌腺功能紊亂、粘液腺增生、分泌液粘稠、汗液氯化鈉含量增高,機體細菌感染風險很高。患者長期受慢性呼吸道感染折磨,肺部問題經常惡化,多數死于細菌感染。
病程早期,患者呼吸道中常見的分離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隨著病程發展,假單胞菌(Pseudomonas)數量開始增加,假單胞菌的粘液樣變種常常與肺功能迅速惡化有關。抗藥性假單胞菌感染使疾病治療變得更加棘手。
丹麥科技大學諾和諾德基金會(Novo Nordisk Foundation)生物可持續性科學計劃中心的科學家們1月4日在《Cell》發表研究進展,他們開發出了針對這種慢性細菌感染的合理優化治療新策略。
抗生素可能會助紂為虐,刺激細菌增長
盡管抗生素可治療各種有害細菌的感染,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它們在某些條件下也可能助紂為虐,成為細菌的刺激物。一項發表于《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的研究表明,暴露在抗生素下的大腸桿菌快速出現耐藥性所需的基因突變,同時將群體規模增至三倍。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Robert Beardmore是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他表示:“我們人類從臨床的角度來看,抗生素在某種意義上阻止了細菌增長。不過對細菌而言,抗生素可能是別的東西。在這個研究中,它也許是一種刺激物。”
未來風向標:全球最小的實驗室
生命科學的研究對象很多是肉眼不可見的微小事物。上世紀,科學家們發明了許多大型設備,比如冷凍電鏡和PCR儀。隨著科技進步,本世紀則涌現出許多精妙微小的新型設備,比如Nanopore的納米孔測序儀和微型光譜儀等“指尖上的儀器”。生物儀器開發已經不可阻擋地邁入了量身定做的“微型”時代。
巴塞爾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文章,報道“全球最小實驗室”的運營情況。
他們建立了一個附帶自動分析軟件的新型芯片實驗室,這種集成設備可用于在動態控制的環境變化中研究單個細菌細胞的基因調控。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由微型芯片組裝成的“實驗室”尺寸僅為一個火柴盒大小。直徑約為千分之一毫米的頻道內可容納2000個細菌單細胞生長,同時實現分頻道數據采集分析。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交叉創新研究院修復生態學研究團隊在光催化降解抗生素領域取得進展,以活化生物炭(ACB)為載體,通過水熱反應聯合化學共沉淀法研發了新型N,S共摻雜生物炭基Ag3PO4復合光催化劑(......
《柳葉刀》最新發布的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研究顯示,2025年至2050年間,抗微生物藥物耐藥預計直接導致超過3900萬人死亡。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由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將在未來幾十......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學術期刊《柳葉刀》上發表論文說,2025年至2050年間,全球預計將有超過3900萬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人員17日表示,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必須采取......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學術期刊《柳葉刀》上發表論文說,2025年至2050年間,全球預計將有超過3900萬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人員17日表示,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必須采取......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上題為“Microbialintestinaldysbiosisdriveslong-termalle......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現實中,醫生通常會在術前為剖腹產女性患者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防止手術部位出現感染。但有人擔心,如果藥物在臍帶被切斷之前通過臍帶到達嬰兒體內,這些抗生素是否會對新生兒及其腸道微生物群產生負面影響。近日,......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