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年的不斷發展與積累,為解決當前的環境問題提供了更好的、更充裕的物質、技術和人才基礎。今年要深化環保領域改革,推進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的確,損害生態環境是要付出代價的。過去由于沒有條件、沒有能力,在諸多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事件中,生態環境損害未得到足額賠償,受損的生態環境未得到及時修復。
如今大不同,有了7省市兩年來的實踐經驗,2018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正式從局部試點到全國試行。試行階段,環保部門具體承擔什么職責?環境保護部今年將如何開展這項改革?以案例為抓手開展試點對全國試行有何借鑒意義?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
環保部門在改革中承擔什么職責?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涉及部門眾多,改革難度非同一般。這一點,從1月9日環境保護部召開的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視頻會上,可以窺知一二。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最高法、最高檢、國務院法制辦、司法部、財政部、衛計委等9個單位和部門的專業人士。
政法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2017年12月“兩辦”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作為牽頭單位,直接涉及環保部門的職責,一是加強業務指導方面,環境保護部會同相關部門負責指導有關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修復方案編制、修復效果后評估等業務工作。還要配合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各地區環境健康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或指導地方開展調查研究,加強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與風險評估。
二是加快技術體系建設方面,環境保護部負責制定完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和技術總綱;會同相關部門出臺或修訂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專項技術規范;會同相關部門建立服務于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數據平臺;針對基線確定、因果關系判定、損害數額量化等損害鑒定關鍵環節,組織加強關鍵技術與標準研究。
今年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按照頂層設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從2015年11月開始部署,到2020年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構建這一制度,中間有近五年的時間跨度,這足以表明決策層對推進這項改革的慎重。據這位負責人介紹,2018年環境保護部將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聯合相關部門做好改革統籌推進、指導落實、跟蹤督辦、匯總報告。環境保護部將按照中央部署,積極推動各地制定實施方案;加強改革業務指導,會同相關業務指導部門,通過組織會議,開展實地調研、督促檢查,以及進展通報等形式,推動解決各地方在試行中遇到的困難。強化改革跟蹤督促,定期調度各地方改革機構運行、試行工作進展情況。還將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司法部、衛生計生委、林業局等部門編制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有關部門重點任務分工》。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技術保障。今年將在《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框架下,研究編制土壤和地下水、替代等值分析法等方面的鑒定評估技術規范,目前,土壤與地下水技術指南正在征求有關單位的意見;另外,聯合司法部推進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統一登記管理,出臺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登記評審細則;開發和完善“環境損害評估”“環境損害評估替代等值分析”應用程序軟件等。開通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微信公眾號;強化環境損害鑒定隊伍能力提升,開展環境損害鑒定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庫專家、鑒定評估人員技術培訓,召開環境損害鑒定論壇等。
為什么要以案例為抓手開展試點?
一是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需要。
這位負責人表示,改革試行的主要目的是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路徑,即“改革的一體兩翼”,一體是受損生態環境的修復,兩翼分別是各地的實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和具體案例。各地的實施方案及配套措施是改革工作的凝練和固化,案例是改革具體實踐的內容。只有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的開展,才能探索鑒定評估、磋商訴訟、執行監督、資金管理等具體制度和措施的關鍵內容,才能發現現實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才能總結凝練出普遍適用的規則,進而上升為法律法規政策。
據了解,在前期試點過程中,7省市共辦理27個案件,涉案總金額約4億元,推動了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違法者足額承擔賠償責任,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全國試行提供了寶貴經驗,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構建,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制度儲備。
二是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責任主體,使違法者足額承擔法律責任的需要。
過去,生態環境損害往往陷入“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困局。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由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承擔賠償責任,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是破解困局、落實“損害擔責”原則在生態環境損害領域的具體解決方案。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責任主體,使違法者足額承擔法律責任,恰恰需要在每一個具體的個案中逐步實現并加以完善。
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開展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要求,指導地方依法有序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和開展排污登記管理工作,推動“十四五”時期工業噪聲依......
時至初秋,河北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碧波蕩漾,河北赤城白河公園水鳥嬉戲,作為密云水庫上游的兩大支流,潮河與白河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著市民游客前來休閑。一方碧水,情牽京冀兩地。北京和河北,山同脈,水同源,良......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重慶......
為保持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從嚴懲處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省生態環境廳整理了第六批14起涉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未按照規定貯存危險廢物、在線監測設備不正常運行、非法處置危險廢......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開展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與現行的排污許可管理要求保持一致,明確了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要求,指導地方依法有序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中國環境報社第七黨支部與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處......
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突發水污染事件呈多發頻發態勢,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安全。“十三五”期間,全國多起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均為水污染......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超大特大城市正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通過改造,可切實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
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有關要求,第二輪前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已分批次向社會公開。2023年10月10日,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
10月8日,國家標準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城市標準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包括總體要求、加快建設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系統推進城市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