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衛組織的6月3日公布的報告,截至到6月2日的數據,全世界已經有12個國家出現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例,其中提到了美國的2起病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6月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除奧地利、丹麥、法國、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國外,捷克和美國也出現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例。截止到6月2日,疫情共造成1823人染病,18人死亡。僅5月31日至6月2日這三天里,就有212例新增病例,其中包括4個死亡的。
世衛組織表示,從目前的臨床病例來看,多數患者會出現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綜合癥癥狀,并影響血液與腎臟功能。
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上3日更新的消息指出,在美國目前已經發現4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疑似病例,但并未對病例予以確認。消息稱,四人都曾在德國漢堡旅行,有感染可能。
疾控中心表示,四個病例都還有待實驗室化驗確認。
根據美聯社的報道,四人中的三人——二女一男——已經收治,都出現了類似腎衰竭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例的并發癥,另一人在開往美國的飛機上發病。
報道引用美國疾控中心克里斯·布雷登博士的話說,另外還有兩例病例的調查正在位于德國的美國成員機構內進行。
目前美國已經加大了來自于疫區國家蔬果等產品的檢驗力度。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科研團隊揭示了大腸桿菌O88通過氧化磷酸化和核糖體途徑誘導肉鴨腸道損傷和炎癥反應的分子機制,為有效防治肉鴨的大腸桿菌病提供理論依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細胞與感染微生物學......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將基因工程細菌引入腸道來治療疾病。在過去,這些嘗試主要集中于改造常見的實驗室大腸桿菌菌株,這種菌株無法與適應宿主的本地腸道細菌競爭,從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療法的效果。現在,來自美國......
一項研究發現,珀椿象與一個大腸桿菌實驗菌株之間的互惠(或稱共生)相互作用能通過大腸桿菌的一個單一突變進行快速改造。研究結果或有助理解有益微生物如何與它們的宿主共同生長,以及驅動這種關系的分子機制。相關......
本報訊《自然—微生物學》8月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珀椿象與一個大腸桿菌實驗菌株之間的互惠(或共生)作用能通過大腸桿菌的一個單一突變進行快速改造。研究結果或幫助科學家理解有益微生物如何與它們的宿主共同......
近期,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陳堅院士課題組張娟教授團隊在提高大腸桿菌耐受性以增長D-乳酸生產能力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NiFe]HydrogenaseAccessoryProteinsHypB?......
由Darfeuille-Michaud首次報道的一種具有侵襲性的大腸桿菌(E.coli),被稱為黏附性侵襲性大腸桿菌(AIEC),在一半以上的克羅恩病(CD)患者中普遍存在,提示這些細菌可能參與了CD......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戴卓君和美國杜克大學教授游凌沖等,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可模塊化、多樣化融合蛋白組分的活體semi-IPN的構建思路,通過微凝膠包裹植入基因線路的兩種大腸......
大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模式工業微生物,在醫藥、化工、農業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近30年來,多種代謝工程改造的新策略和新技術,被用于設計、構建和優化大腸桿菌細胞工廠,極大地提高了生物法合成化學品的生產速......
微生物污染已成為國內外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而由此引發的食源性疾病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我國每年的官方通報中,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報告數和波及人數最多。因此,開展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準確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大腸桿菌的基因工程一、原理:微生物細胞在超聲波的作用下,細胞結構受到破壞,而使細胞破碎。二、材料與試劑:超聲波破碎儀、顯微鏡、燒杯、細胞破碎緩沖液(10mmol/L,PH7.4Tris-HCL緩沖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