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固態傳感器、執行器與微系統國際會議(Transducers’11)于6月6日上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來自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西班牙及中國等世界39個國家和地區的傳感器與微系統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和會議代表1000余人參加會議。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北京市副市長洪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陰和俊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感知世界,引領未來”。今年恰逢Transducers會議30周年紀念,大會邀請了會議的發起人Wen. H. Ko教授和Scott Zhang博士,并隆重舉行了30周年紀念活動。該領域多位知名專家參加了會議開幕式,包括丁衡高、金國藩、周炳琨、王陽元、王立鼎、吳一戎等院士,以及 Chih-Ming Ho、Masayoshi Esashi、Nico de Rooij、Roger Howe、Kurt Petersen、Khalil Najafi等國際著名學者。
本屆大會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電子學會等學術組織的協助,由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多家單位聯合承辦。電子所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夏善紅研究員任大會主席,復旦大學鮑敏杭教授任大會副主席,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范龍生教授任技術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周兆英教授任組織委員會主席。
據悉,本屆會議共收到來自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的1652篇論文摘要和11篇最新研究報道投稿,創下了Transducers會議投稿的歷史最高紀錄。經過技術委員會的嚴格評審,會議最終錄用了743篇論文,錄取率接近45%。值得一提的是,被Transducers會議錄用的中國大陸論文從2001年的寥寥2篇增加到本屆會議的74篇。
大會邀請了15位國際著名學者作專題報告,其中3個大會特邀報告分別圍繞“機械/物理量傳感器與微系統”、“化學傳感器與微系統”、“生物傳感器與微系統”等專題的前沿和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此外,會議還將邀請國際知名學者開設六個專題短期培訓課程。
會議期間,華人學者將專門召開“MEMS/NEMS未來發展研討會”,圍繞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微納米技術的未來發展”進行研討,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會議期間還將同時舉行“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iCAN”,來自15個國家的30支青年學生代表隊展示了利用微納技術開發的物聯網創新應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會議是Transducers會議歷史上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Transducers會議是國際傳感器與微系統技術領域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高水平學術會議。自1981年在美國波士頓首次舉辦以來,該會議每兩年輪流在美洲、歐洲、亞洲舉辦一次。近年來會議規模一直保持在1000人以上,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Transducers會議學術論文的內容代表了國際傳感器與微系統技術領域的前沿水平和發展趨勢。
據了解,該會議申辦需要提前六年提出申請,由大會的國際指導委員會(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投票表決確定舉辦國。我國曾先后于1989年、1993年、1999年申辦Transducers會議,但均未成功。2005年,在國內外華人學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聯合申辦,終于取得了Transducers’11國際會議的主辦權。此次會議的成功申辦,是中國在傳感器與微系統技術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日漸增強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物聯網被列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將在環境監測、醫療健康、公共安全、能源、交通等諸多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物聯網主要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組成部分,而感知層的支撐技術是微傳感器與微系統技術。Transducers’11會議主要研討微傳感器、執行器與微系統領域中相關的理論、設計、材料、制造、應用等方面的前沿動態和關鍵技術,對我國物聯網感知層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創新驅動作用。
目前,我國傳感器與微系統技術領域整個產業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但是該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能力還相對落后。Transducers’11提供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契機,有助于促進我國在傳感技術及微納米技術領域的研發水平向國際一流邁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帶動新一代的高科技企業的崛起,早日成為傳感器與微系統研發及應用的強國。
Transducers’11會議開幕式現場
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致辭
北京市副市長洪峰致辭
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致辭
四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1家歐洲著名主機廠關于供應車規級PM2.5+AQHS空氣質量傳感器總成的項目定點通知書。該項目定點包括1個車型平臺,從2026年開始交付,預計生命周期為9年,總金額約為1,......
Sensata(ST)發布Q3財報,2024財年前三財季累計收入30.25億美元,去年同期累計收入為30.62億美元,同比減少1.19%。2024財年前三財季累計凈利潤1.23億美元,去年同期累計凈利......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申報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重點行業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原材料石化化工、......
關于征集智能電網領域2025年度重大攻關需求建議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局,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為高質量組織實施智能電網領域科研攻關,推動形成“自上而下”與“......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電力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重裝〔2024〕17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有關行業協會,有關電力裝備生產企......
體積小質量輕,檢測距離50米,無人機實現高空檢測;精度達十億分之一(體積比),不受雨雪霧霾天氣影響,地面巡檢判定泄漏事件。今年,青島能源集團新推出“天上飛”、“地面跑”兩大新設備確保供熱季管道安全運行......
“最新批復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賦予了廣州市‘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功能定位。物聯網、智能傳感器產業是未來夯實廣州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近日,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的智能傳感器高質量發展主題新......
隨著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及低空飛行器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電驅傳感器的需求日益迫切,也對傳感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扶持、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資本也逐漸重視國產傳感器企業......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關于支持廣州市智能傳感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商務廳、國資委、政務和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廣州市各區人民政府,廣州市......
一、起草背景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加快推動廣州市智能傳感器、光芯片及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多次圍繞傳感器產業進行研究部署,支持廣州聚焦發展智能傳感器和成熟特色工藝,全力推進廣東傳感器產業發展。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