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全球腫瘤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其中我國的患病人數就占到一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胃癌就是一種病,但細分的話,它包括彌漫型胃癌等很多種,這些不同類型的胃癌甚至還可以進一步細分。那么,彌漫型胃癌究竟分幾種?患者手術后化療是否有效?預后如何呢?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共同開展的彌漫型胃癌蛋白質組研究成果。該成果顯示,蛋白質可以為臨床科學提供重要而全面的信息,有可能成為未來對胃癌患者開展精準醫療的直接依據。
為“胃癌中的胃癌”精準診斷
“利用蛋白質組分析技術診斷胃癌就像是為腫瘤‘畫像’。”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主任秦鈞這樣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蛋白質組分析技術,我們可以給每個患者畫一張健康組織的像和一張腫瘤組織的像,通過比較不同人的‘兩張畫像’,找到健康人的‘相貌’與不同類型腫瘤‘相貌’的區別,從而判斷究竟患了哪種病。”
用“創新繪畫技法”找準治療標靶
組學是從整體角度研究生命規律的科學,就如同把五官合在一起,才能識別出人的相貌。蛋白質組與基因組又有所差異:基因組反映的是內在的遺傳信息,就像是人出生時的相貌;而蛋白質組反映的是外在的功能信息,就像人不同年齡的相貌。我們固然可以通過一個人出生時的相貌推測其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相貌,但實際的相貌還會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
蛋白質組學將驅動精準醫學熱潮
“蛋白質組技術近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秦鈞表示,現在通常在6小時內就可以定量到6000個以上的基因產物,與細胞內實際表達的蛋白種類相當,而需要的樣本數量可以低至含10000個細胞、大約幾個立方毫米的組織。這使得開展一定數量人群的個體化蛋白質組研究具備了條件,因此“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才能在短短4年內就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數據產出任務,這在10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最新發表的這項研究成果是“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一部分。
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彌漫型胃癌在蛋白質組層面其實可以分為三個亞型,不同的亞型預后不同,對化療的敏感性也不同。3月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這項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共同開展的彌漫型胃癌蛋白質組研究最新成果,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分別為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秦鈞,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沈琳和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賀福初。
2012年起,在北京市科委前沿項目資助下,通過國家“千人計劃”和北京市“海聚工程”引進的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主任秦鈞率領團隊開啟了繪制首個彌漫型胃癌蛋白質組學圖譜和腫瘤驅動基因變異圖譜的征程。在聚力攻關打通胃癌蛋白質組學分析技術路線的同時,他們聯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開始進行大規模胃癌樣品分析。
2016年6月,科研團隊基本完成84對胃癌與癌旁組織樣品的質譜測量工作,共鑒定到11340個不同基因產物,這些蛋白質覆蓋了腫瘤細胞及腫瘤微環境所有可能表達的蛋白,從而首次描繪了彌漫型胃癌的蛋白質組全譜。進一步研究發現,僅對84 對胃癌與癌旁組織全蛋白表達譜進行聚類分析,就可將彌漫型胃癌分為3個與生存預后和化療敏感性密切相關的分子亞型,分別為PX1-3型。其中,PX1 型(細胞周期型)患者總生存時間最長;PX2 型(上皮-間充質轉化型)患者生存預后介于PX1 和PX3 之間;PX3(免疫通路富集型)患者總生存時間最短,并且對化療不敏感。在此基礎上,科研團隊還篩選出23個與預后相關的胃癌候選蛋白藥物靶標。
Mylan和Biocon公司日前宣布,美國FDA批準兩家公司共同開發的Ogivri(trastuzumab-dkst)上市。Ogivri是一款赫賽汀(商品名Herceptin,藥物名trastuzumab)的生物類似藥(biosimilar),被批準用于治療赫賽汀標簽中的所有適應癥,包括過度表達HER2的乳腺癌和轉移性胃癌(胃或食管胃交界部腺癌)。這也是針對這兩種特定癌癥的第一款生物類似藥。
Ogivri是第一個由FDA批準的赫賽汀生物類似藥。生物藥通常來源于活的有機體,可以來自如人類,動物,微生物或酵母等許多來源。生物類似藥是一種生物制品,除了滿足法律規定的其他標準之外,數據證明其與已被FDA批準的生物藥(參考藥物)高度相似,且在安全性,純度和效力方面沒有臨床意義上的差異。
Ogivri的批準是基于廣泛的數據審查。這包括結構和功能表征、動物研究數據、人體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數據、臨床免疫原性數據和其他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數據表明Ogivri與赫賽汀非常相似。2017年7月,FDA腫瘤藥物咨詢委員會(ODAC)一致投票決定建議批準Mylan的赫賽汀生物類似藥。最近,這款藥物也得到了美國FDA的批準。
最近,江西首例實體瘤CAR-T細胞治療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中心順利完成。在本次治療中,該患者首次診斷為晚期胃癌,腫瘤已廣泛轉移至腹腔及多處骨骼,患者按照指南規范進行標準的化療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討會 由The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π-HuB)Project,CN-......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葉明亮、研究員秦洪強團隊開發了表征蛋白質中組氨酸殘基反應活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新方法。該工作篩選并獲得了具有組氨酸優異反應效率的α,β-不飽和醛探針,發展了基于烯......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討會由西湖大學Guomics實驗室,西湖實驗室iMarker實驗室,CN-HUPO,TheProteomicNavigato......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討會由西湖大學Guomics實驗室,西湖實驗室iMarker實驗室,CN-HUPO,TheProteomicNavigato......
近日,清華大學發布了招標公告,計劃以3670萬元預算購置4套高端質譜,用于蛋白組學與代謝組學分析。招標公告詳情如下: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BIECC-22ZB1106/清設招第2022732號項目......
術后檢測?穿刺活檢?在手術前,甲狀腺結節的良性惡性難分辨。西湖大學教授郭天南團隊將高通量蛋白質組學與Al技術結合,診斷準確率提高到85%以上。9月6日,西湖大學郭天南研究員團隊、李子青教授團隊及臨床合......
據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發布的《訃告》,我國胃癌領域著名專家,中國醫學泰斗級人物,中國胃癌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路人之一,原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中國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
2022年6月24日,基于Ⅲ期ORIENT-16研究中的良好數據,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方案于中國獲批晚期胃癌一線治療適應證,為中國胃癌患者帶來有效可及的治療新策略。【腫瘤資訊】有幸邀請到ORIENT-1......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見癌癥,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盡管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胃癌的早期診斷率、根治性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仍不盡如人意。因此,迫切需要尋找更有效的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用于GC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