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5日報道,以色列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型集成光子回路制備技術——在微芯片上使用閃存技術,有望使體型更小、運行速度更快的光子芯片成為現實,運算頻率達太赫茲量級,從而將計算機和相關通信設備的運行速度提高100倍。
北京大學現代光學所陳建軍研究員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到目前為止,研制太赫茲處理頻率的微芯片面臨兩大挑戰:芯片發熱和難于擴展。但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物理學家烏列·列維博士及其團隊,展示了新型光學器件制備技術的概念驗證。該新技術結合了光通信的處理速度快和電子設備制造的可靠及可擴展性,有望解決上述兩大“攔路虎”。
光通信囊括所有使用光作為信息載體并通過光纜傳輸的技術,比如互聯網、電話、云和數據中心等。光通信速度非常快,但在微芯片中,光通信變得不可靠,且難以大量重復。
在最新研究中,列維團隊利用金屬氧化氮氧化硅(MONOS)結構,設計出一種在微芯片上使用閃存技術的新型集成光子回路。如果成功,將使目前標準的8—16千兆赫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提高100倍,并使具有太赫茲運算頻率的微芯片成為可能。
列維強調:“新研究有助科學家研制出新的、功能更強大的無線設備,大幅提高數據傳輸速度——這是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現在,我們或許可以借助高精度和低成本的閃存技術制造任何光學設備。”
陳建軍說:“超小光子器件的高精度和可重復制備是實現集成光子芯片的重要保障。新技術繞開目前光子器件微納加工精度低、重復性差的難題,把閃存技術引入到硅基光子器件加工中,實現了可靠的、可重復的光子器件的制備,對未來集成光子芯片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貝勒大學科學家在降低數據中心和超級計算機使用的光子芯片能耗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設備,控制光子芯片溫度變化所需的能量僅為目前能耗的百萬分之一,有望成為未來數據中心和超級......
13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在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期間,由該臺牽頭完成了南極內陸太赫茲天文試觀測和通信收發等實驗。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太赫茲探測設備首次在南極內陸極端環境下成功運行。據科研人......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首塊可擴展的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光子芯片,每秒可對20億張圖像進行直接分類,而無需時鐘、傳感器或大內存模塊,有望促進人臉識別、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發展。......
日前,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超快光電技術研究團隊在集成光子芯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成果以“Non-Abelianbraidingonphotonicchips”為題在線發表于《自然·光子學》(......
他們,研制了我國第一臺毫米波天文超導接收機;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高能隙氮化鈮超導隧道結的天文觀測;他們,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導熱電子混頻器;他們,實現了我國首例千像元太......
太赫茲團隊(左四為李婧)部分成員在高海拔地區工作合影。他們,研制了我國第一臺毫米波天文超導接收機;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高能隙氮化鈮超導隧道結的天文觀測;他們,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導熱電子混頻器......
人工超構材料是一種由亞波長結構陣列組成的周期性人工電磁材料,由于其高效、靈活的特性迅速成為調控電磁波的優秀媒質。近日,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汪勝祥團隊利用傳統紡織工藝,結合人工微納結構制備出新型光電子設備。......
1月6日,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辦組織召開了“太赫茲顯微成像檢測儀(2017YFF0106300)”項目綜合績效評價視頻會議。本項目由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彭滟教授擔任首席,由江蘇......
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盛志高課題組瞄準太赫茲核心元器件這一前沿研究方向,與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成聯合攻關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太赫茲源。相關研究成果日......
微生物污染已成為國內外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而由此引發的食源性疾病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我國每年的官方通報中,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報告數和波及人數最多。因此,開展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準確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