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1秒時間就能判斷是否為本人,現場實測識別率超過99%,這項機場“刷臉”安檢的“黑科技”不少旅客已經體驗過。近日,由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牽頭承擔、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參加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弘光專項)項目“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通過專家組驗收。目前該系統已在全國62家機場推廣應用。下一步,全流程無紙化人臉識別通關系統將逐步在各大機場投入應用。
“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是一款精準高效的人證比對智能終端,通過讀取身份證登記照與現場持證人員的臉部進行比對驗證,判斷是否為本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石宇說,系統功能包括人臉驗證、證件過期提醒、后臺數據管理、歷史查詢及導出等。該系統擁有領先的識別技術,驗證快、準確率高,對人臉角度、光線、表情、遮擋等有較好適應性,識別率≥99%,驗證速度≤1秒,斷網時也可使用。
智慧航安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人臉識別在銀行、公安等方面應用,機場方面對其要求有所不同,他們根據機場的實際,對技術進行調整,使之更適應機場的需求。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在上海浦東、廣州白云、重慶江北等全國62家機場557條通道進行推廣試用。
“安檢口人臉識別驗證只是第一步。”石宇表示,他們正在開發“無紙通關”“智能機場”相關技術和設備,今后,可能旅客乘坐飛機就可以不再用登機牌。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在第一次進入預安檢口出示身份證進行身份驗證后,其他需要身份驗證的環節都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證,通過前后端數據關聯,旅客“刷臉”就能自動通關。石宇介紹,他們的二代產品“全流程無紙化人臉識別通關系統”預計5月份將在長沙新機場進行試點,6月將在陜西榆林機場進行使用,再逐步在全國鋪開。
除此之外,該項目還將繼續推進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示范應用工作,特別是圖形識別領域。“我們將推出X光安檢機判圖人員工作狀態管理、X光安檢機自動檢查、重點區域人車管控、機場周界防護等系統的示范應用。”石宇表示,目前機場X光安檢機判圖全靠人工,一個工作人員需要培訓一年多才能上崗,每天工作量很大,通過圖形識別將極大地減輕人工工作量和提高準確率。同時,針對機場周界防護,他們正在研究圍界巡邏機器人,通過人形識別等技術手段進行安全防護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巡邏機器人將上崗試用。
近日,中國檢驗檢測學會發布,《有機顯微組分智能識別技術規范》、《掃描電鏡圖像智能識別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立項的通知。為推動中國檢驗檢測學會(以下簡稱“學會”)電子電器標準工作組團體標準工作順利開展,根據......
9月2日,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教育論壇上,華東師范大學聚焦于人工智能與東巴文字的深度融合,帶來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東巴典籍識別的前瞻性闡述,正式發布東巴文智能識別誦讀系統,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東......
僅1秒時間就能判斷是否為本人,現場實測識別率超過99%,這項機場“刷臉”安檢的“黑科技”不少旅客已經體驗過。近日,由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牽頭承擔、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參加的中科院科技成......
僅1秒時間就能判斷是否為本人,現場實測識別率超過99%,這項機場“刷臉”安檢的“黑科技”不少旅客已經體驗過。近日,由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牽頭承擔、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參加的中科院科技成......
歐洲面臨恐怖主義的嚴重威脅,安全事件頻發,機場安檢成為重中之重。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支持的MIRPHAB項目近日宣布研發成功一款新型化學品檢測儀,可在30米的距離內檢測出爆炸物或毒品,檢測速度是......
4月29日,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濱海新區天津開發區正式揭牌。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和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負責人等出席揭牌儀式。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