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6-24 08:41 原文鏈接: 世界“核亂”,中國怎么辦

      日本核危機后,似乎在一夜之間,核能就由一個護衛人類清潔未來的天使,變成了一頭令世人恐懼的怪物。德國、瑞士等西方發達國家紛紛表示要停建新的核電站,以美國為首的另外一些國家,則聲稱自己不會因噎廢食。

      世界因為一個“核”字亂成了一團。對于核能這樣一個“燙手山芋”,究竟是“冷處理”還是再“添把火”?在這樣的十字路口上,許多中國人也更想知道,中國的核能將何去何從?

      對這個大問題,兩院院士師昌緒很關注。“因為核能的問題,現在全世界都吵得沸沸揚揚,我們院士有責任發揮自己的作用,說明一些問題。”作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聯誼會的會長,耄耋之年的師老在日前召集起一批兩院資深院士,舉辦了一場“核能發展問題研討會”。

      核發展,中國有充足的理由

      福島核電站出事以后,多國政府紛紛表態對核電站“非關即停”,核電在這些西方發達國家似乎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然而,在這些國家作出謹慎的姿態之后,卻又紛紛表示支持發展中國家繼續發展核電站。比如在幾年前,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接待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團時,就發現美國人此行的目的是向中國推銷核電技術。無獨有偶,德國最近也在熱衷于把核電站的相關技術輸出給中國和印度。發達國家這些“大方”的動作引起何祚庥的思考,“我國應該冷靜地觀察和評估”。

      根據我國制定的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50年,我國核電站發電總功率要由目前的900萬千瓦發展到4億~5億千萬。這樣的發展速度在何祚庥看來,存在著“大躍進”的風險。

      何祚庥認為在設計核電站的時候,必須把極端災難發生的情況考慮進去。核電站的設計和運轉必須大幅度提高安全標準。“必須確保不再發生福島這樣的事故。如果做不到,就只能延緩建設。” 

      “我們在談核安全的問題,不能只看核電站,還要看到核燃料的后處理,我們必須確保這些剩余長壽命的放射性的核廢料,在其生存期間不會污染環境,不會污染地下水。”

      然而,我國能源問題的現狀卻讓人不得不“向核看齊”。目前我國電力能源主要依賴于煤炭,但煤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卻讓承擔了40%減排任務的中國不堪重負。

      而似乎沒有污染的太陽能、風能,其實在設備元件制造過程中,也在消耗能源的同時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

      與上述能源的窘境相比,核電的市場空間似乎無比巨大。中國目前9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容量,僅占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1.3%。而根據2008年國家新調整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的目標為7000萬千瓦,在總發電裝機容量中占4%,“而風電是5%,核電比例比風電還低,其實我國核電的發展并不快。”物理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徐光憲說。

      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賀賢土也認為,中國有充分的理由發展核能。從全球范圍來看,法國核電占全部發電量的76%,美國占到20%。“我們的核能太少了,就算是2020年4%的目標,也是相當保守的。”  

      核安全,天使還是魔鬼?

      從美國三里島事件、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到日本福島核泄漏,人類歷史上已發生過3次重大核安全事故。許多與會院士認為,前人的教訓必須要充分吸取,我國的核能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穩妥前行。

      事實上,目前我國已投入使用的核電站多采用的是二代技術,而在建的則有許多采取了安全系數高出許多的三代核電站。

      “我國對核電發展的態度總體來說非常謹慎。”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張作義認為,“核并不是一個在科學上解決不了的問題,要不斷吸取教訓,不斷改進。不能盲目恐核。”

      在大多數與會院士看來,福島的災難固然令人震驚,但并不能改變核能是一種安全、清潔能源的概念。

      例如,核電站排出的溫室氣體只有煤電的1%,而核能對環境產生的輻射劑量也比煤電小1~2個數量級。據聯合國輻射效應委員會統計,截至2007年,全球因核及其燃料循環(不包括軍用核能)致死的人數只有37人。

      相比之下,“我國煤炭行業每年死亡人數在2000人左右,而且只有1/3的煤礦在安全上是合格的。”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說。

      不過,生物化學家、中科院院士楊福愉卻認為,現在就給福島事故的核輻射效應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

      “核能的死亡率雖然低,但從生物學角度來講,只考慮這一方面是不全面的。”楊福愉說,“切爾諾貝利事件中急性致死的人不多,但后面包括白血病在內的腫瘤發病率還是很高的。除了慢性病,核輻射的后效應還會遺傳到下一代。”

      核武器工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思得認為,核能發展要講究“穩妥”兩個字:“我國在正常環境下的核安全做得不錯,但在極端災害條件下,如何解決安全問題,做得還不夠。”

      而此次福島事故暴露出來的管理問題也讓胡思得深感憂慮。事發后,日本將事故的處理完全交給東京電力公司,公司考慮到自己利益,延誤了最佳搶救時機。

      建核電站時的安全標準怎么設定、燃料怎么進行后處理、發生突發事件時要不要將核電站整個報廢,這些問題都涉及核電成本。“核電站的管理應該是一種國家行為,不能全部讓經營者說了算。”胡思得說。

      核政策,不宜大起大落

      徐光憲的人生似乎和中國核政策的變化是分不開的。20世紀50年代,毛主席號召搞原子能的時候,徐光憲從化學系被調到了物理系;80年代,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以后,中國核能方面的研究也跟著停了,徐光憲又回去研究起了化學。

      “我們現在有900萬千瓦的核電,可又發生了福島事件,核能是不是又一次要下馬呢?”徐光憲說,“我不贊成搞核能‘大躍進’,但我們好不容易把核能的建設恢復了起來,我也不同意再次大幅度調整核政策。”

      這樣的聲音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但我國核能基礎研究方面的欠缺,卻讓政策的支持者感到如履薄冰。

      “我們的思維方法有問題,別人說什么我們就聽什么,美國人說不行我們馬上停。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卻不投入經費去研究到底行不行。”賀賢土說。 

      搞了一輩子的核試驗技術和放射分析化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認為,我國完全有自力更生發展核能的能力。“聽說國家要拿出幾百個億去買法國的燃料后處理技術,我們搞放射化學的人都反對。我們不是沒有基礎,這一大筆錢拿出來一半支持我們國家的研究,就足夠建立起我們自己的技術體系了。”

      在中國核工業發展的初期,國家共成立了航空研究院等3家研究機構,都涉及到輻射安全方面的研究。“這對于保障核工業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潘自強說,“可是我國至今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核安全研究所,我們也沒有一個像歐洲那樣的、全國性質的核與輻射事故搶救中心。”

      潘自強所在的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最近搞了一場鑒定會,主題是關于核事故搶救機器人的。可在會上,潘自強卻發現有的機器人根本沒有針對高輻射劑量的情況進行設計。

      “我問制造者為什么不做這方面的數據,對方答曰怕‘機器人可能要報廢’。我說,你們做這種機器人,不就是要報廢的嗎?”潘自強說,“這類機器人研究得不少,但實用性卻不強,有關設備的研究非常需要加強。”

      此外,核與輻射信息發布機制、核與輻射科普和心理教育、核與輻射事故分級表等的缺失,都是潘自強眼中中國核能的“軟肋”。針對這些問題,潘自強認為:“我們應該建立幾支隊伍,包括權威的專家支撐隊伍、專業化的媒體隊伍,以及有代表性的公眾隊伍。”

      這樣的現狀同樣讓師昌緒很不放心。“大家都照葫蘆畫瓢,最后也不知道葫蘆是怎么畫成瓢的。核電沒有發動全國的力量,各部門自成體系,自己不做研究,也不贊成別人做。這是核工業的癌癥。”

      看來,有關中國核能未來的爭辯,一時還難以結束。不過,科學共同體內有各種各樣的意見,在核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阮可強看來是件好事。“我們發表不同意見的活躍程度比美國差遠了。核能這么大的事,爭鳴是必需的,我們國家爭論得還不夠。”

    相關文章

    5家單位民用核安全設備許可證變更

    名稱關于同意寶勝科技創新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民用核安全設備許可證信息變更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3-00016分類核設施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3-02-15文號國核......

    民用核安全設備制造許可證的通知

    名稱關于注銷浙江英洛華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民用核安全設備制造許可證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519分類核設施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2-12-28文號國核安函〔202......

    5家單位民用核安全設備許可證變更

    名稱關于同意中核控制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民用核安全設備許可證信息變更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518分類核設施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2-12-28文號國核......

    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

    名稱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上海一核閥門股份有限公司未實施質量保證體系案)索引號000014672/2022-00513分類核設施安全監管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12-12文號環法〔2022......

    日本宣稱“不放棄核能”,計劃改建廢堆的核電站

    對于日本來說,本身就非常的缺能源,所以核能是他們非常依賴的,疊加今年全球能源危機。日經新聞11月28日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制定了關于今后核能政策的行動計劃方案,其中包括“推進開發和建設采用新安全機制的......

    “核能大會”在北京和成都

    11月1日,主題為“核能創新·零碳未來”(NuclearInnovationforZero-carbonFuture)的第23屆太平洋地區核能大會(The23rdPacificBasinNuclear......

    發布核安全導則|《核動力廠運行經驗反饋》

    關于發布核安全導則《核動力廠運行經驗反饋》的通知為進一步完善我國核與輻射安全法規體系,指導核動力廠有效開展經驗反饋工作,我局組織制定了核安全導則《核動力廠運行經驗反饋》(HAD103/13-2022)......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中國核能發展迎來重要機遇期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9日在第二十九屆國際核工程大會上表示,隨著中國“雙碳”戰略的持續推進、能源安全戰略的深化落實,核能發展迎來重要機遇期。王壽君在大會開幕式上說,核能作為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已成......

    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唐興旺)

    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唐興旺)唐興旺:身份證號碼:210302********2138住址: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金悅華府57號樓1805唐興旺核安全違法一案,我部(國家核安全局)經過調查,現已審查終結。......

    政策頻出,技術突破——從清潔能源發展看中國經濟底氣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今年以來,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重大項目建設捷報頻傳。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電解水制氫、核能熱電聯產、地熱供暖等清潔能源應用穩步推進,清潔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