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個百萬科技大獎被武漢大學朱英國院士摘得。9月8日,2007年度湖北省科技獎勵大會在武昌召開,大會共授予342項科技獎,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國獲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省委書記羅清泉親自向他頒發證書和100萬元獎金。
朱英國今年69歲,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與袁隆平比肩的植物遺傳育種學家。在國際公認的雜交水稻稻系中,袁隆平的“野敗型”、朱英國的“紅蓮型”和日本的“包臺型”三分天下。目前,“紅蓮型”不僅達到國際優質米二級標準,更實現了畝產800公斤的新突破,比“野敗型”畝產高出300多公斤,已在全國推廣種植4000多萬畝,為我國糧食增產和雜交水稻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湖北省科技廳成果處副處長張寶慶介紹,這算是湖北省首個百萬級科技大獎,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自2000年開始頒發,是湖北省最高級別科技獎項,至今共6屆,前5屆獎金均為50萬元,共6位專家獲此殊榮。自2007年度始,該項獎金翻番躍升至100萬元,一等獎也由原來3萬元升至6萬元,“2008年度,二、三等獎獎金也將翻番。”
剛拿到獎金,朱英國便表示,其中80萬元將用于科研,20萬元將開設一個水稻科研基金,發展水稻科研事業,獎勵人才。
表彰會上,“武鋼硅鋼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獲科技進步特等獎,獎金50萬元,這也是這一獎項第二次找到得主,第一次是“三峽工程”2004年度獲得。
在安徽廬江白湖農場,13000畝“寧香粳9號”稻桿挺立、穗大粒飽、豐收在望。在近日召開的優質食味粳稻寧香粳9號現場觀摩培訓會上,參會專家實地參觀了廬江縣郭河鎮王仕照家庭農場種植的800畝連片寧香粳9號......
日前,“袁隆平追夢獎學金”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辦。中國作物學會與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共同簽署《“袁隆平追夢獎學金”戰略合作協議》。為繼承和弘揚追求真理、敢為人先、鍥而不舍、埋......
近日西南大學展出一批珍貴檔案其中就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學時期的學生證這張學生證紙張雖已發黃但依然能清晰看到袁隆平當年的學號、入校日期以及每一學年的注冊登記等信息在學生證后面還有一段留言隆平同志:......
來源:河南日報微信公眾號2023-05-2211:555月17日,河南省檔案館辦公室主任楊寶章(右一)向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左一)、袁隆平夫人鄧則(左二)贈送檔案仿真件和影集。“雜交水稻......
兩年前的今天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年輕時袁隆平決意報考大學的農學專業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說,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最終說服了父母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我夢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涼。”他把功勛寫在大地上,一生躬耕田間換得稻香豐年。今天,袁隆平離世2周年。風吹稻禾,永遠懷念!......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金秋時節,稻谷飄香。從我國東北到西南,從華北和黃淮海地區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秋糧收獲一派繁忙景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愈發扎實。......
9月7日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誕辰92周年。當日,《中國現代科學家--袁隆平》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在位于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周義祥、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際,28位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論如何弘揚袁隆平科技創新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在科技創新中勇攀高峰,做一......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之際,23位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齊聚長沙,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內,共同植下一片“院士林”。現場,每位院士攜手1名湖南省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