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木星探測器計劃8月升空。圖為“朱諾”號探測器。
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并且是太陽系中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兩倍多,木星是我們這個星系中無可爭議的霸主。
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艘航天器能夠充分接近這顆氣態巨行星,從而對其色彩艷麗的云層深處進行探測,并最終揭示這顆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如今,美國宇航局(NASA)斥資11億美元打造的“朱諾”號探測器將于8月5日發射升空,目的地便是木星云層的深處。
在距離這顆直徑14萬公里的氣態巨行星5000公里的軌道上,“朱諾”號探測器及其裝載的引力測量系統將能夠測量位于木星中心的任何巖體核心的質量。木星是否具有一個質量足夠大的核從而能夠將所有的氣體拽在一起是關于木星如何形成的一個核心問題。
“朱諾”號探測器上裝載的其他設備將測量木星上的水以及不同的關鍵化學物質,探測其強大磁場的內部運行機制,并監控由帶電粒子驅動的太陽系中最明亮的極光,當然,“朱諾”號探測器還將傳回一些令人驚嘆的關于木星的彩色特寫圖像。
行星科學家們已經為此屏住了呼吸,但是,“朱諾”號探測器要到2016年8月才能夠飛抵木星。
“朱諾”號探測器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航天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整個探測任務的運行,項目總成本為11億美元。
“朱諾”號探測器是美國航天局“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第一個是2006年1月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它還在飛往冥王星的途中。在“朱諾”之前,美國曾于1989年發射過專門探測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獲得了大量有關木星的探測數據。“伽利略”號已于2003年9月按程序墜毀在木星上。
同太陽類似,木星的主要成分也是氫和氦,其距離太陽平均超過7.7億公里,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5倍多。科學家普遍認為,木星是太陽系內形成的首個行星。
引力波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1916年,愛因斯坦基于廣義相對論做出預言,劇烈的天體活動會帶動周圍的時空一起波動,這就是引力波。約100年后,2015年9月,宇宙中一次僅持續五分之一秒的“漣漪”改寫了......
為保障消防產品質量,筑牢消防安全底線,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今年以來組織修訂升級一批消防產品強制性國家標準,涉及滅火器、防火卷簾、防火封堵材料、消防指示系統、火災探測報警器等重點消防產品。其中,修......
西班牙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當前人們看到的木星大紅斑,可能只有190多歲,并非17世紀意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觀測到的“永恒斑點”。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訊》雜志。現在看到......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耿旭輝、研究員關亞風團隊研制出一種小型“風車型”三通道LED誘導熒光探測器(LED-IF),并將其應用于多種真菌毒素的高靈敏檢測中。該工作拓寬了深紫外LED熒光......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孫自法)嫦娥六號探測器北京時間6月2日早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將開啟國際首次月背采樣返回征程。在此背景下,3年多前嫦娥五號從月球采回的月壤樣品科研進......
用微型輻射熱測量計(右)感測從量子位(左)發出的非常微弱的輻射(藝術圖)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雜志報道,芬蘭阿爾托大學研究人員首次使用超靈敏熱探測器測量量子比特,繞開了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限制。他們......
用微型輻射熱測量計(右)感測從量子位(左)發出的非常微弱的輻射(藝術圖)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雜志報道,芬蘭阿爾托大學研究人員首次使用超靈敏熱探測器測量量子比特,繞開了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限制。他們......
中新社東京2月26日電(記者朱晨曦)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6日發布消息稱,此前處于“休眠”狀態的日本小型登月探測器SLIM25日與地面恢復通信。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5日1......
1月20日凌晨,日本智能月球探測器(SLIM)在月球表面著陸。這艘探測器的運行并不完美,但在成功著陸之前,一些國家和商業航天公司的一系列登月嘗試已經失敗,所以它仍然鼓舞了國際探索月球行動。這次登陸使日......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1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小型登月探測器SLIM已做好了為登月而降低高度的準備。當地時間14日,該探測器進入了高度約600公里的月球圓形軌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