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的領頭羊——自然出版集團,最近走訪了不少國內高校,推廣屬下自然教育集團推出的科學學習社區Scitable網站,以及8月即將推出的大學電子教科書《生物學原理》。
“希望年輕的本科生們大學期間就能在我們的電子社區學習,盡早接觸我們的雜志,讓青年科學工作者也能夠享受到我們的資源”,自然教育機構中國首席代表朱曉峰博士這樣解釋。而以業界的觀點,在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即便是《自然》這樣的科學界“最牛雜志”,也開始放下身段,拓寬自己的領地了。
科學領域的雜志競爭,近年日益激烈。歐洲和美國新興的科學期刊,影響因子已逐漸超過傳統“大牌”。由此,如何持續擴大雜志的影響力,爭取更多的作者資源和讀者資源,成為老牌雜志必須考慮的問題。
國家重大專項負責人、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張衛教授,現在是微電子領域頂級期刊《IEEE電子器件快訊》的編委。他告訴記者,《自然》每周一期,算是出版頻率較高的雜志,但它依然必須直面競爭。對手僅僅在“自然”體系內,就既包括自己的子刊,《自然—醫學》、《自然—免疫學》、《自然—遺傳學》、《自然—細胞生物學》等近40個子系列雜志。其中《自然—醫學》、《自然—免疫學》和《自然—遺傳學》的影響因子,已經達到《自然》雜志同等水平。除此之外,各個領域還都有頂級期刊。比如物理學領域的《物理評論快報》、微電子領域的《電子器件快報》,而生命科學領域還有愛思唯爾旗下的《細胞》雜志等,影響因子都很高。
競爭之下,《自然》走上了擴張之路,科學學習社區Scitable網站就是其中一個產品。
打開Scitable網站,這里不僅有各種科學資訊、虛擬課堂,還有在校學生職業生涯在線規劃。幫助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尋找研究興趣、確定科學研究生涯。朱曉峰稱,這個網站現在已經擁有來自170個國家的600多萬用戶,他們形成了成千上萬個虛擬課堂。
這個網站最誘人的,是強大的科學家智慧資源——自然出版集團曾經發表過300名諾貝爾獎得主的1500多篇文章,如今,全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家都在這里開通了科學顧問信箱,通過Scitable接受全球各地科學愛好者的提問。
“這個網站最主要的功能除了科普,很重要的一點是提升自然出版集團的品牌影響力,”朱曉峰毫不諱言網站也有自己的贏利模式,也有商業信息,“比如很好的書籍可以在這里得到權威的推薦,當然,你也可以在這里發布求購信息。一切網絡社區所有的功能我們這里都有。”網站現在最主要的資訊集中在生命科學領域,重要原因就是“來自生命科學領域的企業贊助也會比較多。”
這一切,都源自“我們是能夠無償使用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頭腦成果的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在很多雜志不得不付出高昂的稿費請科學家們撰稿時,幾乎所有最新的科學研究都以能夠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而感到榮幸,尤其是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科學家的智慧資源也是自然出版集團正在強勢推出的電子教科書《生物學原理》的強大后盾,這“本”定價49美元的電子教科書就是基于Scitable網站的,包括在線評估和測驗,在線學習指南等等。加州大學的三個校區已經決定從今年秋天開始使用這一教材。其中兩個校區由學生自愿購買,第三個校區將集體從自然出版集團購買許可。
自然出版集團強大的編輯團隊和科學家資源也為《自然》雜志吸引了足夠多的廣告,其中包括《自然》雜志定期或者不定期推出的一些地區的專刊。據悉,《自然》雜志很快要推出中國的大學專刊。
“從原先的雜志出版,到網絡社區和電子教材推送到網絡手持終端,知識推送正成為所有出版商爭搶的陣地,即便是學術期刊也不能逃脫市場發展的趨勢”,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陳進教授說。
事實上,在知識推送方面,自然出版集團不算領先者,全球最大的兩大科學期刊出版集團:愛思唯爾出版集團和湯森路透集團,都早已在拓展期刊出版以外的領地。旗下有2500多份期刊的愛思唯爾集團開發出了期刊出版和檢索以外的服務,他們提供各類分析工具分析學科發展趨勢,例如根據哪些團隊做了哪些研究、發表了哪些論文來分析各個團隊的發展情況。
而SCI檢索系統的擁有者湯森路透集團,還提供各種信息服務。他們單單在印度就有一個1萬名員工的團隊,專門手工檢查各類學術期刊和學術文章的檢索和引用情況,再通過電腦進行分析。通過個人發表的與學科相關的論文,來進行學科發展甚至各國科研進展狀況的分析。
自然出版集團今年新推出的業務顯然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自然出版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出版總監維克拉姆·薩夫卡爾說:“數字媒介開拓了教育出版的新空間,包括新的發行模式、新的學習模式和新的定價模式。我們也正在最大限度地滿足這種不斷發展的可能性。”
據悉,自然出版集團此次推出的電子教科書將會由自然出版集團編輯團隊持續提供頂尖內容進行資源終身免費更新,這在應用內支付廣泛流行(in-app purchase),任何一個小更新都要收取一筆小錢的時代顯得彌足珍貴,“也許未來這將成為所有出版集團的重點發展業務之一”。
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細則》《關于征集202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優秀主編、優秀編輯、優秀審稿人工作案例的通知》有關規定,經公開申報、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結果公示,確定2022年度......
11月4日,第二屆生態環境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暨我國科技期刊優質內容傳播與推廣策略研討在京召開,論壇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共同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科學與生態技術》主編任南琪,中國......
開放科學是集開放科學知識、開放科學基礎設施、科學傳播、社會行為者的開放式參與等各種思維過程和實踐于一體的包容性架構。開放性是科學的本質屬性之一,全球開放科學治理需要中國的加入。“開放科學是集開放科學知......
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科技期刊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切實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現組織開展......
“發展科技期刊不僅是科技期刊同仁的工作,也是科技共同體尤其是高端戰略科學家的工作,更是我國科技事業的重要工作之一。未來我國科技期刊會不斷跟隨國家科技實力前進的步伐,站在世界前列。”在8月25日舉辦的第......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一批優秀期刊躋身世界一流陣營,科技期刊數字化、平臺化發展穩步推進,學術交流生態體系不斷完善。但是,我國科技期刊仍存在原創引領不足、供需對接不暢、轉型發展不力、支撐力......
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在建設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打造科技期刊專業人才隊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8月26日,作為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
“對于全球科技期刊來講,開放科學帶來了學術交流模式的變革,從原來傳統的學術交流模式,轉向新型的學術交流模式。”8月25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研究館員張智雄在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開......
“科技期刊出版服務能力是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標志,服務能力的提升是科技期刊競爭力提升的重要表現。”8月25日,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總經理、《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編委會秘書長彭......
“今年5歲了!”8月25日,在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正在作主旨演講的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楊華勇談起自己與合作伙伴一手創辦的期刊,此刻興奮得像個5歲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