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介質污染控制研究所是基于環境污染控制領域觀念的轉變而建立的。傳統“大氣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和“土壤污染控制”的學科分化導致邊界固化與責任缺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致使污染物不斷在水、氣、固介質中相互傳遞,使我國環境問題處于空前復雜的局面。近年來學界和產業界逐漸達成共識,應從整體考慮,采取綜合的方法解決環境問題,即污染物是跨界流動的,不能為解決單一介質的問題而導致其它介質的污染,也不能孤立地解決一個介質的問題。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以國家需求為導向,通過多學科研究力量實質性的聯合,對污染問題進行跨介質的研究、解析和控制,著力于污染機理探索和污染控制技術的研發,為我國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同時,研究所還承擔著人才培養的任務,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開設一系列相關課程。
所長:劉希濤
成員:陳家軍、田賀忠、李艷霞、陳靜、劉新罡、趙巖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試點專項,基于物質流的重點行業顆粒物排放精細定量技術,2016-20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京津冀地區大氣細顆粒物中水溶性有機物污染特征與來源解析,2016-2018;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村鎮環境綜合整治重大科技工程,2012-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累積逆流吸附/多次結晶載帶-膜分離-連續電除鹽組合工藝處理放射性廢水的關鍵基礎問題研究,2013-2017;
環保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大氣重金屬的污染特征、遷移輸送及標準限值研究,2014-2016;
環保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養殖業中特征內分泌干擾物的篩選及污染風險控制措施,2009-2012。
成果一:針對重金屬排放和氮氧化物排放污染防治的國家重大環境需求,持續開展了中國典型有毒有害 大氣污染物排放、污染特征及城市和區域大氣復合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構建了多種污染源類型、多區域尺度、多種有害重金屬的大氣排放清單計算方法學和數學模型,國際上首次比較系統完整地開發完成了1980 年至2010 年間近30 年來中國人為活動產生的汞(Hg)、砷(As)、(Se)、鉛(Pb)、鎘(Cd)、鉻(Cr)、銻(Sb)、鎳(Ni) 等典型有毒有害重金屬元素的大氣排放清單(Tian et al., 2015)。
成果二:建設了北京師范大學大氣環境超級站,開展了氣 象、大氣物理與化學多要素的觀測,參與了北京、河北香河、河北望都、山西忻州等國際、國內外場加強觀測,針對區域大氣霧霾的成因及發展機制開展了系統研 究,闡明了污染源排放、氣象參數、氣-粒轉化、吸濕增長、混合層高度、區域輸送等因素對霧霾形成與演變的影響機理。
成果三:農業固廢中重金屬、獸藥抗生素和類固醇激素等污染物的源解析、生態環境風險評價及控制技術。作為國內最早開展規模養殖污染風險控制的研究機構之一,系統調研了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中激素類、獸藥抗生素(TCs、SAs、FQs等)以及典型重金屬(Cu、As、Cd等)的來源、殘留特征,提出了我國畜禽糞便中類固醇激素、獸藥抗生素等污染物排放清單,并針對不同類型區域開展了污染風險分析及評價。結合高溫好氧堆肥技術,建立了有機固體廢棄物中污染物去除及風險控制技術研究。研究成果分別獲得農業部及環保部科技一等獎及二等獎。
成果四:微波技術在污染控制領域應用的研究:1)利用微波水熱反應降解多氯聯苯,微波輻照條件下氫氧化鈉、水和鐵粉之間發生水熱反應產生的氫氣可對多氯聯苯進行高效的還原脫氯,脫氯效率接近100%;2)微波-活性炭聯合作用同時去除水中重金屬離子和有機污染物,先將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和有機污染物吸附到活性炭上,然后對吸附飽和的活性炭進行微波輻照處理,可實現對有機污染物的分解,重金屬的固定和活性炭的再生,部分金屬對微波輻照過程有機污染物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3)微波活化過硫酸鈉對水中有機化學品的降解,發現在微波作用下過硫酸鈉分解產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對有機污染物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礦化程度高,降解后污染物毒性基本消除。基于該研究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的論文被列為ESI高被引論文。
成果五:非均質介質泡沫沖洗污染物去除機制研究:主要包括1)土壤多孔介質孔隙特征的分維和網絡模型描述;2)表面活性劑沖洗去除土壤有機污染物的多相動力學機制;3)非均勻土壤強化泡沫沖洗機制:微觀泡沫變形阻力對宏觀滲透性和沖洗波及率的影響機制; 4)土壤洗滌中典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復配去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微觀膠團極性對污染物增溶作用機理及復配增效機制;5)土壤洗滌廢液中典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與多環芳烴污染物的活性碳吸附分離機制。
本科生課程: 儀器分析、大氣物理與化學、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學、流體力學、污染控制工程基礎、環境污染及其工程對策 儀器分析實驗、水處理實驗II、環境監測實驗、大氣處理設計、固廢處置設計、環境工程實習
研究生課程: 大氣污染防治原理與技術、大氣環境化學、環境模擬數值方法、痕量污染物控制技術、土壤污染過程與修復、環工博士前沿課程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號 電話:010-58800397 郵編:100875 Email:env@bnu.edu.cn
關于CBIFS2022第十五屆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延期至11月7-8日舉辦的通知尊敬的各位專家、參展商和參會代表:近期國內本土疫情仍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配合政府疫情防控......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十四五”規劃的通知國衛食品發〔2022〕2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委機關各司局,疾控中心、食品評估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統計信......
微生物質量檢驗是我國目前衡量食品衛生生產質量的重要檢驗指標之一,也常常是人們判定被檢出的細菌是否適合食用的科學依據之一。食品微生物指標反映了食品生產加工廠的環境以及食品生產衛生質量情況,能對加工過程中......
9月15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承辦的2022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中國科協主題日活動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此次活動主題為“共創食安科普 智享美好生活”。本次活動回顧了《食品安全......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公安部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有關部門全面做好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各項工作,全力守住校園食品安全底線。這是記者31日從市場監管......
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29日在京舉辦,國務委員、國務院食安委副主任王勇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9日在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455項,包含2萬余項指標,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從過程到產品各環節的主要健康危害......
食品的保質期指的是什么?剩菜放進冰箱后,應該如何處理?外出就餐剩下的食物多,哪種菜不適合打包?近日,2022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特別推出“知‘食’比拼健康同行”專項競答活動,旨在促進公眾樹立健康飲食......
7月20日一早,“記者臥底必勝客后廚”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必勝客再次因為食品安全問題站上了風口浪尖。據新京報報道,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記者應聘進入必勝客北京和諧廣場店和魏公村店,發現后廚存在多種食......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建)一款最高售價將近500元的超大號網紅款水杯——“噸噸桶”最近在短視頻平臺和小紅書上持續火爆。“偶像們”用“桶”喝水的內容推送,讓不少年輕人愈發感到喝水的重要。而如果覺得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