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在行星狀星云中發現的石墨烯和富勒烯。在這樣一顆類似太陽恒星的周圍空間探測到這些分子暗示像石墨烯這類碳的同素異形體可能廣泛分布于宇宙空間。
這是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大麥哲倫星系中的行星狀星云SMP48,它是這項研究中被觀察的目標之一。從這張照片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為什么它們會被稱為“行星狀星云”,因為在早期的望遠鏡中看來,它們幾乎僅僅就是一個模糊的光點而已。
北京時間8月15日消息,借助美國宇航局斯必澤空間望遠鏡,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宣稱他們首次在星系際空間探測到C70富勒烯分子以及C24石墨烯。亞利桑那圖森的美國國家光學天文臺研究員勒提西亞·斯塔赫利尼(Letizia Stanghellini)和理查德·肖(Richard Shaw)描述了行星狀星云中老年恒星釋放的星風沖擊波是如何導致富勒烯(C60和C70)以及石墨烯C24形成的。這一小組的領導人是來自西班牙加納利天文研究院(Instituto de Astrofsica de Canarias)的多明戈·阿尼巴爾·加西亞-赫曼德斯(Domingo Anibal Garcia-Hernandez)。小組成員包括來自多個國家的天文學家和生物化學家。
行星狀星云是一顆類似我們太陽的恒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此時它們開始向周圍空間拋射氣體物質。此次科學家們觀測的行星狀星云位于大小麥哲倫星云,這是銀河系的兩個衛星星系,在南半球夜空中可以很容易看到。從銀河系內地球的位置觀察麥哲倫星系中的行星狀星云,看上去就是模糊的一團。然而,那些在我們銀河系內部的行星狀星團的距離很難進行精確測定,而這個位于麥哲倫星系中的行星狀星云的距離卻可以進行精確測定,誤差不超過5%。有了這樣精確的距離參數,研究小組得以確定出其中央老年恒星的實際光度,并確認這確實是一個行星狀星云,而非其它天體。
富勒烯,或者叫“巴基球”,是一種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發現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些非常有趣且重要的性質。巴基球由60個碳原子組成一個球形,其形狀和著名建筑師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設計的穹頂構造非常相似,因而得名。而碳70的形狀則更像是一個橄欖球,相比之下,碳60就是一個足球。石墨烯C24則是一種薄膜狀碳結構,其厚度僅有一層原子,但是卻擁有超高的強度,導電性和超強的韌性。事實上石墨烯薄膜是目前已知最薄的物質。它最早于2004年由英籍俄羅斯物理學家,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合成,他們兩人也因此獲得了201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加西亞-赫曼德斯說:“石墨烯即便是在地面上的實驗室內合成也非常困難,如果這一發現最終被實驗光譜學分析證實,那將是在太空中首次探測到石墨烯的存在。”
科學家們提出這些富勒烯和石墨烯可能是由沖擊波效應(如粒子碰撞等)引發的氫化非晶系碳顆粒(HACs)解體形成的。在行星狀星云產生的星風沖擊下,這樣的碰撞效應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而此次,觀測小組正是在這些恒星的紫外波段中觀測到劇烈的星風。斯塔赫利尼說:“讓人驚異的是,這些分子的存在和不同恒星的溫度差異無關,而是和星風的強弱存在顯著關聯。”
小麥哲倫星系呈現貧金屬特性,這是一種天文學上的說法,即缺少除了氫和氦之外的其他元素。這樣的環境非常有利于富含碳的行星狀星云的成長,而后者又為復雜的碳分子結構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溫床。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從斯必澤望遠鏡的數據中識別出石墨烯的信號。斯塔赫利尼說:“斯必澤望遠鏡對于研究太空中復雜有機分子的工作非常重要,我們現在不但探測到了富勒烯和其他分子,并且正嘗試理解它們的成因和演化過程。”而理查德·肖則補充說:“我們還在計劃利用國家光學天文臺的望遠鏡進行地面后續觀測驗證。我們希望能在發現富勒烯的行星狀星云中再找到一些其他類型的分子,以便驗證一些物理過程在那里的環境下是否存在。這將有助于我們加深對于宇宙中生命的生物化學機制的理解。”
堆垛是二維層狀材料一個獨特的結構自由度,在對稱性破缺和各種新奇的電學、光學、磁學以及拓撲現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與具有中心對稱性的2H堆垛雙層二硫化鉬形成明顯對比,3R堆垛雙層二硫化鉬的空間反......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通常在非常高的磁場下出現,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現在在簡單的石墨烯中觀察到了它。在5層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莫爾超晶格中,電子(藍球)彼此強烈相互作用,并且表現得好像它們被分解......
英國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重要的發現:首次人體嚴格受控暴露臨床試驗顯示,吸入特定類型的石墨烯不會對肺或心血管功能產生短期不良影響。這意味著石墨烯這種納米材料可以安全地進一步開發,而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風......
天津大學教授馬雷聯合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WalterdeHeer團隊,首次制成了可擴展的半導體石墨烯,這可能為制造比現在的硅芯片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新型計算機鋪平道路。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制成的材料......
天津大學納米顆粒與納米系統國際研究中心的馬雷教授團隊攻克了長期以來阻礙石墨烯電子學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在保證石墨烯優良特性的前提下,打開了石墨烯帶隙,成為開啟石墨烯芯片制造領域大門的重要里程碑。該研究......
近日,我國研究團隊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導體,相關論文發表在權威期刊Nature雜志上。論文名為“Ultrahigh-mobilitysemiconductingepitaxialgr......
“后摩爾時代,放過石墨烯(Graphene)吧。”這是兩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范說過的話。石墨烯,一個“新材料之王”,一個曾經在2021年在“全球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導體。該項突破為開發全新電子產品打開了大門。研究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石墨烯和碳化硅的分子模型。圖片來源:佐治亞理工學院石墨烯是由已知最......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利用光加速石墨烯質子傳輸的方法,可能會改變氫氣產生方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質子傳輸是許多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關鍵步驟,例如氫燃料電池和太......
美國西北大學、波士頓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從人腦中汲取靈感,開發出一種能夠進行更高層次思維的新型突觸晶體管,可像人腦一樣同時處理和存儲信息。在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證明晶體管對數據進行分類的能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