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8-29 11:33 原文鏈接: 第16屆“垂楊介與她的鄰居們”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8月15日至20日,第16屆“垂楊介與她的鄰居們”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河北省陽原縣(著名的泥河灣盆地)召開。此次會議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高星研究員、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謝飛研究員和韓國史前研究院院長李隆助教授共同發起和主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韓國史前研究院和陽原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吸引了來自中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波蘭、印度、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近40名從事舊石器考古學和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知名學者參加。會議于15日在陽原賓館舉行開幕式,謝飛、高星、李隆助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長韓立森、俄羅斯克羅諾亞爾斯克大學校長Drozdov、陽原縣領導等先后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李隆助教授代表“垂楊介與她的鄰居們”國際學術委員會授予高星研究員“垂楊介學術貢獻獎”,以表彰他對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和推動區域學術交流與合作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會議期間安排了30余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內容涉及古人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古脊椎動物學、古環境學、年代學等多個研究領域。在為期2天的學術會議中,與會學者分享了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與思考。謝飛研究員縱論了泥河灣盆地從200萬年前至距今5000年期間的人類演化進程和文化遺存的豐富性,揭示了中華文明的孕育過程;衛奇研究員對在泥河灣盆地開展古地磁測年時采用沉積速率推算遺址某些層位的形成時限提出質疑和思考;日本學者Yorinao SHITAOKA公布了一系列有關泥河灣盆地重要遺址的新的光釋光和碳14測年數據,為泥河灣人類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數據;李超榮研究員介紹了對許家窯-侯家窯遺址石器組合的研究成果;高星研究員系統闡述了有關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用火證據的爭議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新的、更加確鑿的北京猿人能夠有控制地用火的證據和論述,引起與會者的高度關注;馬來西亞學者Mohd Mokhtar SAIDIN通報了一項具有重大學術意義的特殊考古發現:一批形態原始的手斧出現在因隕石撞擊而導致高溫重組的巖體中,時代早于距今180萬年。這項即將在Nature發表的成果將對手斧的起源和遠古東西方人群互動提出嶄新的論斷;印度學者Sheila MISHRA則提出人類首次走出非洲應發生在奧杜威模式石器技術發明之前和阿舍利文化可能起源于東方的新的觀點。此外,金昌柱研究員介紹了對廣西左江地區洞穴發育的研究收獲,尤其是巨猿化石的發現及其意義;日本學者Hiroyuki SATO論述了在一些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現的先民挖陷阱捕獵的現象;韓國學者Heon Jong LEE與大家分享了其對東亞太平洋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狩獵工具和人群遷徙的特征的研究成果;韓國學者Ju-yong KIM介紹了對垂楊介遺址形成過程和古環境研究的新進展;王幼平教授做了題為“中原地區舊新石器時代的交替——河南新密李家溝遺址的發現”的報告;李占揚研究員通報了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重要發現和研究成果;王法崗介紹了來自河北平山縣水簾洞遺址的新材料。會議安排緊湊,報告精彩紛呈,討論深入熱烈,展示了成果,分享了信息,交流了思想,促進了思考,取得了很大的收獲。

      “垂楊介與她的鄰居們”系列國際學術會議迄今已經在中國成功舉辦了四屆。正如高星研究員指出的那樣,這些會議開創了一個在廣大而緊密聯系的區域內有效開展舊石器時代研究的多國家、多學科學術合作和交流的先河,對中國的舊石器考古研究產生了積極影響。泥河灣是中國乃至東亞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圣地,這里發現了一系列舊石器時代遺址,留下了東北亞最早的人類足跡,串聯起古人類從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生存演化的鏈條,此次會議在泥河灣舉行可謂意義重大,成果斐然。

      17、18日,參會的國內外學者深入到馬圈溝、小長梁、侯家窯、虎頭梁遺址以及下沙溝剖面、麻地溝發掘現場進行了野外考察并參觀了泥河灣博物館,謝飛和高星為大家一一介紹了遺址詳情,解說地質地層情況及人類遺物、動物群化石埋藏狀況。學者們認真聆聽講解,觀察石制品原料及標本,交流探討十分熱烈。與會代表還在19、20日驅車前往元中都遺址和蔚縣古城進行了參觀考察,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深表贊嘆。

      20日野外考察結束,本次會議圓滿閉幕。

    學術研討會開幕式

    韓國史前研究院院長、亞洲舊石器考古聯合會會長李隆助先生為會議題字留念

    會議上學者們激烈討論

    高星和謝飛為參會者講解遺址概況

     

    高星接受陽原電視臺關于此次會議與考察的相關采訪

    相關文章

    河北省中醫藥創新專項項目申報通知發布

    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印發2023年度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創新專項(定量化標準化研究)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科技局,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各國家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為深入貫......

    我國3項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雜志

    北京時間6月14日,武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的《液態金屬用于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武漢大學教授何光存為通訊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調節寄主植物抗蟲性》,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國田團隊博士研究生沙干、孫鵬為......

    古人類肌肉重建:“人類祖母”露西能直立行走

    露西是一具發現于東非的古人類化石,其生活于320萬年前,是已知最早的人類祖先,被稱為“人類祖母”。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首次以數字方式重建了露西丟失的軟組織,發現她能像我們今天一樣直立行走。相關研究論文發......

    河北省地質調查院地球化學調查深度分析儀器裝備購置

    河北省地質調查院企業信息地球化學調查深度分析儀器裝備購置公開招標公告發布時間:2023-04-17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 ZCZB-2023-107項目名稱:地球化學調查深度分析儀器裝備......

    選人不選項目!2023“新基石研究員”啟動申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作為目前國內社會資金資助基礎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項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從4月10日起開放2023年度申報,截止日期為5月31日。今年該......

    史前人類就使用致幻藥物!科學家找到直接證據

    4月6日,一項在線發表于《科學報告》上的研究,通過對來自西班牙梅諾卡島一處墓地遺址的人類發絲的分析顯示,古人類文明曾使用提取自植物的致幻藥物。這些結果是歐洲古代發生過藥物使用行為的首個直接證據,這些藥......

    古DNA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人群演化歷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付巧妹科研團隊和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科學中心、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等合作,針對青藏高原地區古人群開展的大規模、系統性古基因組研究取得......

    JochenSchwenk教授和于曉波研究員:循環蛋白質組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討會 由西湖大學Guomics實驗室,西湖實驗室iMarker實驗室,CN-HUPO,TheProteomicNa......

    古人類,比你想的還厲害

    肯尼亞維多利亞湖岸邊的一次考古發掘找到了數百件300萬年前的石器和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早期人類牙齒及被屠宰的河馬類動物遺骸。這為早期人類使用石器捕食大型動物的觀點提供了直接證據。相關研究2月9日發表于......

    河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2023年01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

    河北省科學院企業信息生物研究所2023年01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項目編號:公告類型:招標預告招標方式:國內公開截止時間:招標機構:招標地區:河北省招標產品:制備色譜儀,旋光儀,培養搖床,凱氏定氮儀,離......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