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藥審批速度放緩、藥品招標“低價趨向”、抗生素限用以及公立醫院改革停滯不前等現實面前,抗生素巨頭聯邦制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聯邦制藥”,03933.HK)正在努力解決兩個問題:原料藥企如何轉型以及仿制藥企如何突圍。
聯邦制藥中國內地總部設在珠海市。日前,珠海市頒發了《關于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扶持珠海三灶生物醫藥(集聚)產業園建設,并推進橫琴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基地的建設。
據珠海官方資料,2009年,珠海市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實現產值81.28億元,同比增長12.2%,占該市工業總產值的3.26%.珠海現有規模以上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生產企業37家,在境內外上市的醫藥企業5家,其中就包括聯邦制藥和麗珠集團(000513.SZ)。
在創業初期,聯邦制藥董事長蔡金樂把香港的藥品批文引入珠海進行產業化生產銷售,開始僅有制劑,但為了控制生產成本、保障產品質量,蔡金樂將產業鏈延伸至中間體和原料藥,目前原料板塊與制劑板塊在銷售額上的比例約為5:4.
原料藥生產西進 在產業鏈設計上,聯邦制藥和麗珠集團等珠海當地制藥企業既有原料藥也有制劑,而珠海對環保的要求很高,另外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也比較高,因此聯邦制藥和麗珠集團等近年原料西進,把原料藥生產基地設在西部地區,珠海生產基地則以制劑為主。
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是聯邦制藥內蒙古公司,主產該公司核心產品阿莫西林膠囊的重要中間體6-APA,設計年產能近萬噸。在這個公司的綠色環保方面,聯邦制藥砸入重金。“到目前為止,這套環保系統已經投入了4.2億,一年的運行成本近1個億。”該公司環保中心負責人蔣方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內蒙古公司的環保投入已占到公司總投資的30%以上。
制藥行業是重污染行業,據有關統計,制藥工業占全國工業總產值不到1.7%,而污水排放量卻占到2%.
國家環保部制藥廢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任立人告訴本報記者,隨著國內環保要求的越來越嚴,原料藥產業的環保成本也越來越高,過去幾年原料藥生產的環保成本占到制造成本的1/7,現在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1/5.
實際上,“十一五”期間,以華北制藥、海正藥業、聯邦制藥、
健康元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已從清潔生產、污染治理入手,在資金、人力、技術上進行大量的環保投入。但大部分中小原料藥企業,卻仍然是環保部門監管的難點。
值得留意的是,繼化學需氧量(COD)之后,氨氮將成為“十二五”期間又一個新的嚴格控制并強制減排的約束性指標,作為氨氮排放大戶之一的制藥行業,正面臨加快產業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調整產品結構 與聯邦制藥類似,大多數國內制藥企業在產品結構上,走的都是“原料+制劑”產業鏈一體化的路子。
從中國制藥行業的產品結構來看,中國是世界原料藥工廠,供應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原料藥,目前每年生產化學原料藥將近1500種,總產量約80萬噸。
但金融危機以來,原料藥出口行情反復,價格波動較大,國內企業做原料藥出口利潤越來越低,國內環保要求卻越來越高,倒逼中國醫藥產業結構升級,從石藥集團、華北制藥、東北制藥、海正藥業、華海藥業等多家大型醫藥企業的轉型來看,大都呈現了從原料藥到制劑的升級路徑。
目前國內約有6000多家制藥企業,4700家制劑企業,其中90%為仿制藥企業,多數規模較小,研發投入有限。因為企業眾多,產品同質化嚴重,打“價格戰”仍是中國制藥業最主要的業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研發實力強大、ZL藥眾多、營銷模式領先的外資藥企,在中國高端用藥市場上卻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兩年,隨著新醫改的逐漸深入,制藥行業的新一輪殘酷考驗也撲面而來。今年來,為了兌現對世界衛生組織的承諾,衛生部未來三年將在全國醫院系統掀起一場抗生素限用風暴。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三級醫療機構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50種,二級醫院不超過35種,同一通用名稱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超過2種,處方組成類同的復方制劑1~2種。
瑞銀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季序我預計,抗生素限用必然導致整個抗生素產業鏈受到影響,首先受到沖擊的是抗生素的整體縮量,近千億的銷售額可能減少20%.而這一影響在化學藥板塊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中報已有所體現。
本報記者注意到,包括白云山制藥總廠和聯邦制藥等在內的部分抗生素巨頭已經在產品結構上進行調整,斥重金投入新藥研發。
聯邦制藥董事長蔡金樂告訴本報記者,聯邦制藥的轉型升級之路是在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找到一種差異化競爭路徑,將繼續采用全產業鏈設計的思維,比如做深做透
糖尿病領域就是已確定的一大方向。
今年1月,聯邦制藥殺入胰島素市場。此番聯邦制藥進軍胰島素領域,正是看好中國降糖藥市場的非凡前景。目前,中國胰島素藥物市場由諾和諾德、拜耳醫藥等外資藥企壟斷了95%,聯邦制藥的殺入將改變這一競爭格局。蔡金樂表示,聯邦制藥將通過成本控制和推出高性價比新產品積極搶占胰島素市場,在未來三年實現10%的市場份額。
“從原料藥到仿制藥制劑,從仿制藥制劑到高端仿制藥,再到新藥研發自主創新,這是中國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途。”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專家許銘如是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