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醫藥獲藥明康德在內的國際風投集團5000萬美元融資承諾,用于中國生物醫藥研發和商業化。有趨勢表明,大型CRO開始尋覓新的募資渠道,創建風險基金
一種“公司實體+合作伙伴 (其他研發公司+科研院所+外包公司)”的聯合創新模式賦予中國產學研新的延伸,試圖探索新的藥物研發有效途徑。由此,10年、10億美元開發一只新藥的“雙十宿命論”或在中國打破。
9月20日,上海。創新藥物研發和商業化公司――華醫藥公司(下稱華醫藥)宣布,已從知名的美國和中國健康保健投資商集團獲得5000萬美元的融資承諾,該集團包括Arch風險投資基金、富達亞洲風險投資公司,美國富達生物科技、Venrock風險投資、上海聯和投資公司,其中最具“眼球效應”的是藥明康德風險投資基金。
藥明康德青睞風投
藥明康德首席財務官胡正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設立藥明康德風險投資基金,其初衷是為了向華醫藥等國內創新型公司進行投資,“我們看中的是其精英創業團隊,清晰的商業定位、靈活的運作模式和龐大的資源。”胡正國說。
這支創業團隊包括:羅氏中國研發中心前首席科學官陳力;默沙東公司舒凈露發現者、Pharmacopeia and Vitae首席科學家杰克?鮑德溫(Jack Baldwin);藥明康德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革及富達亞洲風投全權合伙人丹尼爾奧爾?巴赫(Denial Auerbach)等。
“這是一個由強大的創業者和投資者共同創辦的醫藥開發公司。順應了中國正在興起的生物醫藥創新研發和投資熱潮。” 曼哈頓資本投資公司(杭州)總裁王進說。
據外媒報道,新到位的5000萬美元用于推進華醫藥的內部研發計劃,為收購產品和商品化提供財務資源。
事實上,于去年8月成立的華醫藥,在資金到位之前一直低調運營,甚至尚未創建自己的網站。
“不像大多數生物技術公司,需要10年或10個億才能盈利,華醫藥運用其研發、注冊和商業化的專業知識,近期就能從晚期項目中創造可觀的價值。”丹尼爾奧爾?巴赫表示。
據華醫藥首席執行官陳力介紹,該公司在短短一年內,已在全球范圍內篩選了上百個項目,將引進2~3個臨床開發階段產品和自主研發3~5個臨床前研發項目。其中神經退行性疾病新藥研發項目已在國內啟動,屬于原創新藥,將負責產品從早期發現到全球上市。
看好“華+CRO+院所”
外界認為,華醫藥定位具有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的功能似乎過于寬廣,而陳力的解釋是,具有這些功能并不等于所有操作都在公司內部進行,而更多是依靠戰略合作,通過聯合創新、聯合開發、聯合銷售來完成,簡而言之為“華+CRO+院所”。預期3000萬~5000萬美元(約2億~3億元人民幣)用于項目引進和項目開拓,耗時3~4年。目前已與藥明康德和泰格醫藥確定了外包服務合作關系。
據普華永道和美國風險投資協會發布的 Moneytree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生物技術行業的風險投資金額總量創紀錄地達到年均5%的增長,為7.841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4622 億美元。而交易筆數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107筆降至今年同期85筆,下降了21%。很顯然,風險投資者正在減少交易的筆數,增加投資的資金額度。
盤古生物制藥(aTyr Pharma)總裁蔡學鈞告訴記者,在實操中,無論是跨國制藥企業還是風投,對于已有Ⅰ期臨床試驗即在人體概念論證(HPoC)結果發布之后,其合作和投資熱情才會高漲,對于早期階段開發項目的公司,機會相對要低。
在項目篩選上,華醫藥的標準有兩個:第一,如果定位全球市場,項目就要從頭做起;第二,收購進入臨床后期的項目,且必須具有中國市場銷售權,“即越往后期的項目越緊靠中國市場。越早期的項目,全球同步上市的機會越大,但相應的開發時間會更長。”陳力說。
應對中國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是眼下所有健康領域“熱錢”涌入的最好注腳。對于未滿足的臨床需求,陳力有他個人的見解:“必須花大量時間呆在醫院,與醫生討論,與患者交流,還要與SFDA溝通,才能試圖了解醫療需求到底在哪些方面。這并不完全取決于科技水平,當然我們也重視科學,不過更加重要的是,我們所開發出來的藥物要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必須與醫生和患者合作。”
蔡學鈞認為,華醫藥的模式體現了跨國公司背景與中國資源的有機組合,該模式的挑戰在于能否在中國目前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環境下行之有效。
來自大洋彼岸的一封信,成了掀起暴風雨的那只蝴蝶翅膀,降落在金斯瑞生物科技的“黑色星期一”。6月3日上午,金斯瑞生物科技開盤后就急速走低,盤中最大跌幅一度超過25%,截至收盤,股價報收8.23港元/股,......
針對《生物安全法案》,藥明康德正在與美國政策制定者和參與立法過程的相關方進行頻繁交流和對話,以說明有關公司的事實真相,并呼吁對草案進行改動。藥明康德還表示,3月6日參議院下屬委員會聽證會通過的《生物安......
藥明將被剔除會員并終止合作美東時間周三(3月13日)稍晚,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的全球生物技術行業協會代表——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宣布,將與中國會員藥明康德進行“分離”,剔除其會員資格并終止與其合作......
3月7日,受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通過《生物安全法案》提案的不利消息沖擊,港股藥明康德與藥明生物分別遭受20.56%和21.47%的大幅下跌,A股藥明康德更是觸及跌停線,華大基因也下滑4.40%,當......
3月7日,藥明康德在港交所公告,本公司了解到,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于2024年3月6日投票通過向參議院報告一項修訂后的法案草案S.3558。草案的修訂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一項不溯及既往條款,......
2024年以來,上市公司積極發布回購計劃,其中,醫藥生物行業掀起回購潮,累計有110股實施或完成回購計劃,已回購金額居前超70億元。從已回購金額來看,110只醫藥股中,CRO頭部股藥明康德已回購金額居......
港股藥明康德盤中漲超5%,A股藥明康德現漲2.4%。......
2月19日早盤,恒生醫療板塊大漲,恒生醫療ETF(159506)漲超2%,其成分股藥明康德漲超4%華興證券表示:2024年全行業估值有望回升:首先,近年來影響行業表現的負面因素(如帶量采購實施,疫情擾......
在A股龍年首個交易日前夕,藥明康德連續發布兩份公告,堅決否認對公司構成美國國家安全風險的指控。第一份《澄清公告》中,藥明康德對一位美國議員的指稱進行了反駁。該議員于2024年2月12日致函美國商務部、......
藥明康德(603259)再發布澄清公告,藥明康德在過去沒有、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即使美國政府再次對本公司進行審查亦將得出相同結論。事實上,藥明康德是全球制藥和生命科學行業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