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S實驗中使用的米諾斯遠程探測器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9月26日報道,超光速粒子實驗自本月公布以來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質疑之聲也一直不絕于耳。美國費米實驗室近日將進行類似的實驗,以驗證超光速粒子的存在。
事件的起因源自英國《自然》雜志9月22日刊載的一篇關于超光速粒子的文章。文中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經過三年的反復實驗以及超過1.5萬次計算后證實,他們自日內瓦向意大利格蘭薩索實驗室發射的中微子比光更早到達目的地,也就是說,他們發現了此前從未發現過的超光速粒子。這一發現公布之后立即引起了學界的關注,也招致部分學者的質疑。已經有多家國際知名實驗室表示將對這一實驗結果進行核實,美國費米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
實際上,費米實驗室早在2007年就進行過類似的實驗,只不過當時實驗的誤差幅度太大,并未引起太大的反響。該實驗室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此次將改進實驗方法,計劃收集的數據大約是2007年收集數據的10倍。
這項名為“主注入器中微子振蕩搜尋”(簡稱MINOS)的實驗內容是:從費米實驗室向明尼蘇達北部的索丹煤礦發射一道中微子粒子束,以獲取更多關于中微子活性的信息。這項實驗的難點在于如何對中微子的行動進行準確有效的監測。費米實驗室顯然早有準備,研究人員計劃使用更為精密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發光二極管和原子鐘追蹤中微子的運動。據悉,一切準備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之中。
超光速粒子的存在一旦得到證實,將顛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時光旅行”也會成為可能。
近日,深圳技術大學教授阮雙琛、周滄濤團隊提出了基于超光速等離子體尾波場產生阿秒脈沖、亞周期相干光激波輻射的物理方案,并闡釋了一種由電子集體作用主導的全新相干輻射產生機制。研究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數百年來,科學家利用望遠鏡捕捉宇宙光子來進行天文觀測。今天,他們有了新的選擇。中微子有著如幽靈般極強的穿透力,可輕松逃逸極端、致密的宇宙和天體環境而不改變方向,有助于科學家揭曉劇烈天體過程背后的機制,......
經過十多年的搜尋,位于南極洲的冰立方中微子探測器終于發現了來自銀河系內部的高能粒子。這一發現為了解宇宙射線如何塑造宇宙打開了一扇窗。銀河系的圓盤在每種波長的光中都非常明亮,尤其是在伽馬射線中,伽馬射線......
從可見星光到無線電波,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通過銀河系發出的各種頻率的電磁輻射來觀察它。科學家們現在通過確定數千個中微子的銀河起源,揭示了銀河系的獨特圖像。基于中微子的銀河系圖像,是第一張由物質粒子而不是電......
國際天體物理學合作項目“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的研究人員29日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挖掘“冰立方”的觀測數據,探測到了來自銀河系平面的中微子信號。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的基本粒子,在......
4月24日,歐洲物理學會高能與粒子物理分會宣布,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和韓國中微子實驗(RENO)合作組,獲2023年度歐洲物理學會高能與粒子物理獎。頒獎儀式將于8月2......
費米實驗室的MINERvA實驗利用NuMI光束,首次使用中微子而不是光作為成像工具對質子進行了精確描述。原子核的組成部分,質子和中子,是由夸克和膠子組成的,它們相互之間有強烈的相互作用。由于這些相互作......
費米實驗室的MINERvA實驗利用NuMI光束,首次使用中微子而不是光作為成像工具對質子進行了精確描述。原子核的組成部分,質子和中子,是由夸克和膠子組成的,它們相互之間有強烈的相互作用。由于這些相互作......
據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官網20日報道稱,該校物理學家主導的“前向搜索實驗”(FASER)首次探測到粒子對撞機產生的中微子,此前該團隊曾觀察到6個中微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此次新發現有望加深科學家對中微子的......
據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官網20日報道稱,該校物理學家主導的“前向搜索實驗”(FASER)首次探測到粒子對撞機產生的中微子,此前該團隊曾觀察到6個中微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此次新發現有望加深科學家對中微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