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1-23 11:52 原文鏈接: 環保部首次回應PM2.5監測

      將于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M 2.5(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微塵顆粒)監測,就像一把懸于環保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記者獨家獲悉,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即將對復合型大氣污染的三大源頭――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確說法。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部官員很擔憂:“即便按照‘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拼命減排,也需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到2005年的城市空氣質量水平!”

      毫無預兆:環保部首次回應PM 2.5監測

      今年秋天,北京等地灰霾天數高于常年,北京市氣象局和公眾空氣質量感受的分歧,將PM 2.5這一專 業 術 語 推 向 輿 論 的 漩 渦 。 對 于“將PM 2.5納入城市空氣質量評價并定期公布”的公眾呼聲,環保部16日首次進行正面回應。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16日通報稱:“各方高度關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今天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 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并收緊了P 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提高了監測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新標準擬于2016年全面實施。”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相關負責人對此指出,鼓勵各地方提前或更高標準實施,一種是環保部根據國務院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區提前實施本標準,而具體實施方案(包括地域范圍、時間等)需另行公告;另一 種 方 式 是 各 省 政 府 根 據 實 際 情況、區域環境保護需要,自愿提前實施本標準。

      恰在11月初,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空氣PM 10和PM 2.5的測定重量法》正式實施。該行業標準首次對PM 2.5的測定進行了規范,被大氣專家視為對近日“北京居民掀起 自 購 便 攜 式 儀 器 測 空 氣 ” 的 回應。

      但地方對此態度謹慎。11月14日,南京市政府的官方微博轉載了南京氣象局官方微博披露的“PM2 .5細微顆粒物濃度”數值,但僅存留數小時,就以“ 誤發”為由被刪除。

      11月15日,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還表示 , 北京何時公布PM2.5尚無明確時間表,但“作為首都,可能會走得快一點,正在積極做準備”。他所回應的事情是,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艷前一天稱,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2.5空氣質量監測標準。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遠航對此解釋稱,與科學研究不同,地方政府及其環保部門是按照環保部規定的空氣質量日報技術、指標體系發布每天的空氣質量狀況,“在現階段,PM 2.5尚未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直到環保部正面回應的當天早上,環保部新發布的《“十二五”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及其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中,開展PM 2.5監測僅為定性考核,且是“ 加分項 ”, 也就是 “ 測了能加分, 不測也不扣分 , 更不一票否決”。

      但數小時后,11月16日下午,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突然改媒體集體采訪為新聞稿發布,宣布了上述決 定 。 該司相關負責人承認 :“我國部分區域和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與人民群眾主觀感受不完全一致,現行標準中分區分級要求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管理需求。”

      復合污染:PM 2.5為最重要因子

      10月25日,受國務院委托,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稱,從大氣污染看,2010年,全國17.2%的城市空氣質量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是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超標。“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性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廣州、深圳、上海、南京、蘇州、天津等大城 市 的 灰 霾 天 數 已 占 全 年 的30%至50%。”周生賢表示。

      “對于北京而言,PM 2.5是近日空氣質量惡化的重要因子,但還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在起作用。大霧天導致大氣擴散能力差,污染物無法得到稀釋,因此 加 劇 了 公 眾 呼 吸 系 統 不 適 的 觀感。”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大氣部主任嚴剛對此解釋稱。

      由環境保護部和中國工程院牽頭19個國家部門編制的《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叢書解釋道,中國是世界上顆粒物排放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PM 2.5是可以進入肺部的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的危害最大。細微塵本身的有毒有害物質可以被血液和人體組織吸收,并伴有P b、C d、C r、V、N i、M n、A s等有毒元素和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等強致癌有機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氣專家指出,中國城市PM 2.5的污染十分嚴重,北方城市和區域(如北京及周邊省市)PM 2.5濃度高達0.08-0.10毫克/立方米,超過美國標準年均限值5-6倍,南方城市和區域PM 2.5濃度超過美國標準2-4倍。該專家稱,近年來我國區域性灰霾天氣日益 嚴 重 , 已 經 不 是 完 全 的 自 然 現象,而是不斷增加人為排放的大氣溶膠,因此呈現出灰蒙蒙的渾濁現象。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相關負責人16日承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經濟發達地區氮氧化物(N O x)和揮發性有機物(V O C s)排放量顯著增長 , 臭 氧(O 3)和P M2 .5污 染 加劇 , 在P M 1 0和 總 懸 浮 顆 粒 物(T S P )污 染 還 未 全 面 解 決 的 情 況下,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區域P M2 .5和O 3污染加重,灰霾現象頻繁發生,能見度降低。”

      即便將《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加嚴,但環保部科技標準司上述負責人指出:“不管是控制P M10還是PM 2.5,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是減排,只有排放少了,污染物濃度降低了,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好轉了,我們的空氣質量狀況才能真正得以改善。”

      一位參與相關規劃編制的大氣專家稱,環保界基本達成共識,按照新版征求意見稿“收緊P 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的要求,中國城市空氣達標率要從現在的大約80%驟降至只有大約20%,如果PM 2.5占PM 10的比例基本固定,將P M2 .5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后,對城市空氣達標率的影響也大抵如此。

      張遠航向《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每個國控站采購一套PM 2.5監測設備僅需10多萬元,以某個特大城市為例,整個城市共有10多個國控站;此外,長期的業務運營投入對經濟發達地區是可行的,“改善空氣質量的關鍵是減少污染的排放,不僅僅是末端治理減排,更重要的是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調整,比如大型企業搬出城市 、 控 制 對 高 污 染 產 品 的 居 民 消費”。

      三大源頭:聯防聯控規劃逐一擊破

      上述官員指出,國內有一半的PM 2.5不是來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一次源),而是經過十分復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而形成(二次源)。因此,張遠航強調,“十二五”需要對SO 2、N O x、V O C和顆粒物等多種污染物造成的復合大氣污染進行協同防治。

      上述參與規劃編制的專家也呼吁,各地不要光追求PM 2.5的監測數據的漂亮程度,也不要為了減排PM 2.5而減排PM 2.5,如果多種污染物的排放量一塊降下去了,它們產生的PM 2.5就水到渠成地降下去了,“相反,只要有任何一項污染物減排拖后腿,就會形成‘短板效應’。”

      今年全國人大通 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十二五”期間,化學需氧量(C O D )、二氧化硫(SO 2)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N O x)排放分別減少10%。其中,氨氮、氮氧化物為新增的總量控制指標。

      在 整 個 大 氣 污 染 防 治 方 面 ,“十一五”S O 2減排工作進展順利,但N O x不降反升。“‘十一五 ’ 煤 炭 消 費 總 量 增 長 了 大 約50%,而N O x排放量受此影響,增速超過30%。”環保部一位官員擔憂道,“即便按照‘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拼命減排,也需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到2005年的城市空氣質量水平!”事實是,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此前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國各省區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仍不降反升。

      一 位 參 與 規 劃 編 制 的 專 家 透露,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將對上述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進行全面控制。“該規劃首次提出石化、噴涂等十大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 )污染防治目標,并對近幾十年控制不下來的煙粉塵提出新的防治思路。”

      上述環保部官員稱,V O C囊括上萬種物質,排放源散布在社會各行各業,直至家庭裝修、噴涂印刷,“據初步測算,工業領域的十大重點行業占減排量才勉強過半”。

      上述環保部官員指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要劍指三大排放源―――煤、油和基建。一是火電、鋼鐵、水泥行業為主的煤炭消費,二是使用非清潔油品(汽柴油)的機動車,三是今年以來大上快上的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揚塵。

      嚴剛也建議,不僅要在動力煤洗選,以及水泥、電力和鋼鐵行業除塵,也要在施工場所揚塵等領域,對一次性顆粒物排放進行控制,還要在“十二五”期間落實好氮氧化物、氨氮等兩項新增污染物的總量控制指標,并適時啟動對石化、汽車產業等揮發性有機物(V O C s)的控制,以避免上述區域形成復合大氣污染。

    相關文章

    科普:在線質譜儀在環境監測與分析中的應用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對于環境污染物的監測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離線質譜儀雖然具有較高的分析精度,但無法滿足實時監測的需求。在線質譜儀的出現,為環境監測領域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它能夠實時、連續地監......

    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甘肅大氣污染“冬防”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

    2023年甘肅省大氣污染“冬防”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近日在蘭州召開。會議全面部署“冬防”各項重點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門齊心協力、真抓實干,共同打好“冬防”攻堅戰,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會議指出,深入......

    關于印發《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預研究工作細則(試行)》的通知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重慶......

    Nature新視角!氣溶膠減排如何影響喜馬拉雅降水

    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的夏季降水居然會受到大氣污染治理的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天軍的團隊,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德國馬普氣象研究所和中國海洋大學的相關學者,揭......

    核污染水排海,如何用科技守住輻射環境安全線?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引發了公眾對核安全的高度關注。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強調,核安全是核事業的生命線,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狀況總體良好,未發生......

    多地加快配備環境監測儀器!生態環境部發布加強大氣污染治理通知

    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開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指出2023年......

    一公司近350萬中標伊春市生態環境局多種分析測試儀器招標項目

    一、項目編號:[230701]YCZC[GK]20230004-1二、項目名稱: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設備(二次)三、采購結果合同包1(伊春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設備的采購項目):......

    服貿會同期會議指出,推廣監測溫室氣體的新方法

    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塔拉斯2日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上表示,未來五年內全球溫升幅度或突破《巴黎協定》規定的溫升閾值,氣候變化影響日益顯著。作為本屆服貿會十大高峰論壇之一,......

    553萬!大慶市生態環境局采購多種分析檢測儀器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230601]QC[GK]20230042項目名稱:生態環境局VOCs執法能力建設項目采購方式:公開招標預算金額:5,535,000.00元采購需求:合同包1(生態環境局V......

    日本核污水襲來!中國各部門聯合,健全海洋輻射監測體系

    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強行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研究表明,福島核污染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有分析顯示,自排海之日起,相關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即可擴散至太平洋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