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學城,清潔工在晨霧中工作。
繼本月16日一場大面積雨霧天氣籠罩山城后,山城宣告進入多霧的季節。昨早,我市北碚、長壽等地氣象局陸續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氣象專家預測,今天,山城天氣還將以多云為主,局部地區還將出現輕霧天氣。到了明天,隨著降雨的到來,將沖走霧天。
昨日8區縣被大霧籠罩 家住北碚區的萬麗說,昨天上午8點左右,她駕車從北碚到沙坪壩,出門沒多久,就看到一團團薄霧從她眼前升起,行駛在路面上感覺置身于“仙境”般,完全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只得小心翼翼開著車燈緩慢行駛。一下內環高速,她就發覺路面能見度一下子變得“清晰”多了,而沙坪壩地區能見度比北碚高出了很多。
昨天不僅是北碚出現了大霧天氣,長壽區也在早晨被霧襲擊。隨后,北碚氣象局和長壽氣象局聯合對外發布了“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截至昨日下午4點,全市共有8個區縣在5~8點,出現了最小能見度低于1000米的霧,其中能見度最低的為綦江和潼南,僅有200米,其次為巴南和合川為300米,最后是北碚、長壽、涪陵、梁平能見度分別在600~900米左右。
專家:這是輻射霧 據氣象專家表示,此次大霧屬于輻射霧,跟以往降雨天氣出現的雨霧天氣完全不一樣。輻射霧主要發生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輻射霧的形成主要是地面輻射冷卻致使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所致。根據市氣候中心統計,我市冬季出現的霧天大約80%是輻射霧。每年從10月開始,我市便會進入每年為期4個月的多霧期。按照近年來的平均統計數據,10月我市霧氣出現日為12天,為9月的兩倍,到了11月將逐漸增至15天,12月是我市一年中最多霧的月份,大約有18天,平均不到兩天就有一個霧日。
今天部分地區還有霧 氣象臺預計,今天白天,我市坪壩河谷地區還將出現輕霧天氣。具體來看:今天,全市陰轉多云,坪壩河谷地區早上有輕霧,氣溫12~22℃,城口7~16℃;主城多云,氣溫14~21℃。明天,各地多云間陰天,局地有零星小雨,氣溫13~22℃,城口7~17℃;主城陰轉多云,氣溫15~21℃。后天,各地陰有小雨,局地中雨,氣溫14~18℃,城口11~14℃;主城小雨,氣溫15~18℃。
大霧來襲 釋疑 為何大霧不能 提前24小時預報? “為何大霧的預報不能跟未來天氣預報一樣,提前24小時預報出來呢?”氣象專家介紹,目前我市預報大霧的標準是:只要預計6小時內會出現大霧,就會提前6小時發布。
在國際上,霧的預報一直都是難題,因為霧的產生有三個前提:一是晚上天空晴朗,氣溫迅速降低;二是有豐沛的水汽涌來,能使空氣濕度至少增大到85%以上;三是近地面風小。這三個天氣條件不僅要全部存在,而且出現也要“恰到好處”。尤其在久晴無雨和連陰雨突然放晴的時候,更難預報。隨著城市空氣質量的下降,很多灰塵飄浮在高空,這給大霧又增加了一個不確定因素。甚至有時候,各種天氣條件都具備了,大霧也不一定有。所以,提前24小時的大霧預報,一般都是根據天氣形勢做出概率預報,往往要加個“可能”二字。除了風力等各種氣象要素外,地形往往也成為決定是否有霧的一個關鍵因素。記者 劉真
大霧來襲 調查 當心 大霧中含有致癌致畸物 大霧不僅會影響交通出行,在城市高污染條件下,污染物溶于霧水中,會威脅人體健康,甚至還會給當地的生態系統和氣候變化產生重大影響。近日,復旦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城市高污染條件下發生的霧中含有致癌致畸物多環芳烴,這些多環芳烴來自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的排放。這是國內第一次量化測定了霧霾中的污染物種類及含量,為我國實施控制化石燃料及汽車尾氣排放的發展戰略、降低大霧對人類帶來的危害提供了科學依據。
大霧含多種化學致癌物 該項研究是由復旦大學環境科學系陳建民教授領銜的課題組進行的,通過多年研究,課題組定量揭示了霧水中多環芳烴等有機污染物的分布規律及其“源解析”。課題組主要研究人員李想博士介紹,在一些工業城市采集到的霧水大多顏色較深,存在一定污染。霧水中可檢測到多環芳烴等有害物。
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是元兇 那么霧水中的多環芳烴來源于哪里呢?研究者發現,這些多環芳烴多來自城市里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也就是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的排放。通過對不同季節的霧水進行檢測,課題組還發現,大城市冬天污染要比春天秋天嚴重很多。“因為冬天大家都在取暖,化石燃料燃燒比較多,造成的污染比較厲害,而且冬天又非常容易起霧。”李想解釋說。
濃霧天加劇大氣污染 課題組負責人陳建民教授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氣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包括污染物的轉移,應該引起相關部門重視。近幾年我國有霧霾天增多的趨勢,其中中小城市的霧霾天越來越厲害,大城市的濃霧天越來越多。“空氣污染嚴重的話,在形成霧的時候,污染物就會轉移到霧中,進而加重空氣污染。”陳教授表示。
據介紹,多環芳烴(PAHs)是煤、石油、木材、煙草等有機物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揮發性碳氫化合物,迄今已發現有200多種,其中相當部分對人體具有潛在致癌致畸性。目前歐盟、英國等國家已將多環芳烴類污染物作為空氣質量常規監測項目。我國對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監測項目是“苯并(a)芘”,是毒性最大的一種。至于多環芳烴對人體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目前還在研究之中。
法晚 大霧來襲 提醒 教你七招霧天防病 大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不少。對此,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表示,霧天防病要學會七招:
一、避免霧天晨練。晨練時人體需要的氧氣量增加,隨著呼吸的加深,霧中的有害物質會被吸入呼吸道,從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陽出來后再晨練,或改為室內鍛煉。
二、盡量減少外出。當遇到濃霧天氣,要盡量減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對于過敏性哮喘的人來說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塵螨等過敏源進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三、患者堅持服藥。呼吸病患者和心腦血管病患者在霧天更要堅持按時服藥,以免發病;并加強自我檢查,注意身體的感受和反應,若有不適,及時就醫。
四、多喝羅漢果茶。羅漢果茶可以防治霧天吸入污濁空氣引起的咽部瘙癢,有潤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喝效果更好。因為清晨的霧氣最濃,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塵雜質比較多,午后喝就能及時清肺。
五、注意調節情緒。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在這種天氣里容易精神緊張,情緒低落,這類人群可在家看看喜劇類電視劇或聽聽相聲等,讓自己高興起來。
六、別把窗子關得太嚴。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污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
七、盡量遠離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車進入市區這些時間段,污染物濃度最高。 記者 劉真
霧天行車別開遠光燈 霧天行車,最大的影響就是造成路面交通狀況變差,導致出現車禍的發生。
“霧天行駛,一定要使用防霧燈。”有著10多年駕車經驗的車主吳熹表示,霧天出車前記得全面檢查車的燈光裝置,駕車時打開前后防霧燈、尾燈、示寬燈和近光燈,利用燈光提高能見度,看清前方車輛及行人與路況,也讓別人容易看到自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霧天行車不要使用遠光燈,這是由于遠光偏上,射出的光線會被霧氣反射,在車前形成白茫茫一片,開車的人反而什么都看不見了。在霧天視線不好的情況下,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行人和其他車輛的作用。
在霧天行駛,當能見度在200米~100米時,必須開啟防霧燈和防目眩近光燈、示寬燈和尾燈,時速不超過60公里,行車間距保持在100米以上;能見度在100米~50米時,時速不能超過40公里,行車間距保持5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