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武漢舉辦院士報告會暨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大會。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中科院大氣物理所曾慶存院士、測地所許厚澤院士、中國地質大學金振民院士、總參測繪局楊元喜院士、華中科技大學羅俊院士,以及來自行業主管部門、大陸及香港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共150余人出席大會。測地所所長孫和平、副所長熊熊分階段主持大會。
揭牌儀式上,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杜耘宣讀了科技部關于批準建設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有關文件。隨后,徐冠華、郭生練、中科院資環局副局長常旭、杜耘、許厚澤、楊元喜、孫和平以及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倪四道共同為重點實驗室揭牌。
孫和平代表依托單位致辭,他對出席大會的各位領導及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回顧了老一輩科學家、院士結合國際學科發展態勢和國家戰略需求,在國家層面建設“大地測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論證以及為此付出的努力。同時介紹了實驗室近年來在國家基礎測繪、資源勘探、環境災害和航空航天等重大理論與關鍵技術問題等方面組織開展的多項創新性攻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創新團隊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他衷心感謝科技部、中科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科技廳等有關部門,以及有關高校、地震、測繪、總參和中科院系統等行業領域專家對測地所建設與發展的支持。他表示,研究所將抓住機遇,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相關要求,加強實驗室基礎條件和研究隊伍建設,強化對實驗室的監督和運行管理,為實驗室的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保障,保證順利完成建設任務書所列各項任務。
郭生練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基地,重點實驗室的數量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和地區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標志。測地所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批準建設,必將進一步增強湖北省的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能力,提升湖北在國家科技布局中的地位。他希望測地所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契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發展大地測量新方法和新技術,把實驗室早日建設成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領域重要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內先進、國際一流的研究平臺。他表示,湖北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將不遺余力地支持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工作,促進實驗室的發展。
揭牌儀式后,徐冠華院士、曾慶存院士、楊元喜院士、許厚澤院士分別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科前沿問題作了專題學術報告。
徐冠華院士報告主題為“全球變化與中國研究進展”。報告從“人類對全球變化的認識開始”談起,透析了全球變化中的人類活動因素和自然因素及“人類活動和全球變化的關系”,指出了加強我國全球變化研究必須注意的問題,并介紹了我國在全球變化問題研究的科學部署以及所取得的進展。
曾慶存院士報告主題為“地球系統模式和模擬”。報告內容涵蓋了“什么是地球系統模式”,建立地球系統模式的必要性、目的和意義,以及我國在地球系統模式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楊元喜院士報告主題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狀與發展”。報告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目標、原則、規劃、現狀、問題、發展思路以及與測繪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許厚澤院士報告主題為“全球變化的空間大地測量探測”。報告介紹了現代空間大地測量技術在研究陸地冰雪消融、海平面變化以及陸地水儲量變化等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和能力,并概述了測地所在利用大地測量方法研究全球變化相關問題所取得的最新進展。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立,對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地球科學研究領域的學科布局,對深化地球系統動力學過程的研究、促進大地測量技術的自主創新,滿足國防安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具有重要意義。院士前瞻性報告,不但讓實驗室科技人員開闊了視野,深受啟發,同時對促進實驗室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尋找關鍵突破點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大會現場
郭生練發表講話
孫和平代表依托單位致辭
揭牌儀式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當前,國際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形勢嚴峻,歸根到底是科技競爭、是基礎研究之爭。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并提出了建設世界......
8月4日,2023未來科學城技術成果推介大會暨首屆項目路演資本對接會召開。大會發布了《2023北京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環保、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核能核電、綠色冶金、大飛機、新材料等重點......
如何進一步增強科技支撐、提升“雙碳”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是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當前,需要不斷塑造科技助力“雙碳”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有效......
“碳惠氫能-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項目啟動發布會”3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召開。今年4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布《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該方法學由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管理事務中心和北......
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以下簡稱國際大科學計劃)是世界科技創新領域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也是世界科技強國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提升本國創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有重點地......
——中央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推進科技儀器設備國產化,重點關注高價值、低國產率的科學儀器方向近日,求是網發布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文章強調,“加強基礎研究,......
7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表示,在金融的助推下,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正在蹄疾步穩地向建設科技強國邁進。......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鼓勵科技創新的重要政策抓手。河北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用足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2022年以來,河北省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數量增長......
以全國3.2%的耕地,產出5.5%的糧食,糧食總產連續9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7月19日,記者從舉行的江蘇省推進農業現代化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糧自給、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7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