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2-01 08:13 原文鏈接: 浦家齊:教育要為偏才糾偏

      當前之所以要議論“偏才”和“怪才”,(筆者并不主張采用“偏才”和“怪才”的稱謂,而建議改稱“特質學生”更為妥帖。但是為了便于討論,本文在多處仍服從當前習用的稱謂。)是因為現行的統一招生辦法過分注重考分的傾向。所以問題的正確提法應該是:如何關注可能埋沒在考分較低的考生中的優秀人才?

      許多高校認為,要招收“偏才”和“怪才”,首先要對其作出明確的界定。(《“偏才怪才”標準很難界定》《文匯報》2011年1月24日)事實上,這種界定并不如許多人所描繪的那么艱難。所謂特質學生,應該是指那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對中學課程范圍之外的某一個領域的知識有一定積累和見解的那些學生。“偏才”和“怪才”當然不是中學教育的目標,但是我們有理由鼓勵中學生打造自己的特質。

      要反對對特質學生的界定標準過高。例如有人認為,在今天的教育條件下,所謂的“偏才、怪才”,應當是“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有一門課特別突出,超出了同齡人,甚至達到了準專業水平。”(郝俊《“偏才、怪才”選拔以后如何培養?》《科學時報》2011年11月22日)如果仍然把高考得到高分作為一個先決條件,就無須額外提出招收特質學生的問題。偏科無疑不是學生的優點(但是缺乏特質卻肯定是學生的缺點),問題正在于教育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偏科?現在各省市已經陸續推出了學業水平考試,只要把學業考試成績設置為招生門檻,就有條件把自主招生定格為重點招收特質學生,如此應該足以防止考生發生過度偏科的問題。

      說某人“個性太強”,曾經是作為一種缺點來評價的。直到現在,各級學校從內心來說仍然不喜歡那些個性突出,在許多方面不肯按學校要求行事的學生。學校習慣地把這些特質學生混同于調皮搗蛋者,對他們不寄予希望,缺乏關心。因為缺乏關心,特質學生大多是有明顯缺點的。我們應該盡量把問題解決在中學階段,而不要到報考大學的時候,才來批評自主招生為什么不能容納偏才。例如,有些學生排斥記憶性學習,外語成績很差,對此應該提前一兩年就予以糾正。教師要關心他們的興趣所在,及時予以點撥,因勢利導。此外,還要對他們進行比一般學生更嚴格的道德引領,還要糾正他們中的一些人好高騖遠和鄙薄課程學習的思想。總之是要多一點個別指導。而忽視對學生特殊性的教育,正是現行教育所缺乏的。

      如果聽任偏才身上的所有問題堆積起來,大學肯定會招架不住。但是,在改革的起步階段,必然會有一些本應中學階段解決的問題被推到了大學階段,所以也需要大學的招生和培養作若干變通。而且,自主招生不宜盲目擴張。

      有人認為,招收偏才之難,在于“學校是否能夠準確判斷,此人是否真的具備特殊才能?是否真的具有培養潛質?”光靠“偏”和“怪”,自然不能判斷其是否有才。但是光憑高考高分,也同樣“不能判斷其是否有才”,我們憑什么多年來卻對這種法則習以為常呢?說到底,任何招生準則都無法確切地判斷考生是否有才。招收特質考生,必須容忍不太高的成才率。筆者以為如果成才率高于百分之十,這種機制就應該建立起來而且延續下去(由統一高考招收的學生,成才率也不見得是很高的)。學生招收進來之后,培養是考查的繼續。其中一部分人可能被證明為是平庸的(事實上由統一高考招收來的學生也有很大部分是表現平庸的),并有一些會被證明為是不堪造就的,這些表現不合格者應該予以中期淘汰。我們應該把中期淘汰視為高校的正常運作,只要不出現大面積的不合格,就不能據此來否定任何一種招生辦法。

      不應該把招收特質學生認識為比統一高考更高一個臺階的招生,但應該看做是高校招生的必要補充;不應該祈望由自主招生必須招收到較之統一高考水平更高的學生,但是自主招生是統一高考的必要補充。所以說,對招收特質學生的熱情亟待提升,但是對特質學生成才的期望值卻不可過高。招生時判斷不準確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某位考生有超越常規的發揮,理應受到高校的關注。招生不可沒有嚴格和謹慎,但是也要克服生怕出錯、畏首畏尾的傾向。

      2009年高考,考生黃蛉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寫作文,他雖然總分較低,但仍然被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三本)破格錄取,兩年后又轉到四川大學(一本)繼續就學。而四川大學的導師卻很快發現這個學生“有些浮夸,靠不住”。(郝俊《“偏才、怪才”選拔以后如何培養?》《科學時報》2011年11月22日)這里就牽涉到對特質學生的期望值不可太高,而且中學和大學都有責任對學生的缺點給予引導。

    相關文章

    浦家齊:警惕自主招生落入應試教育樊籠

    必須通過討論,把自主招生的目標搞清楚,結束運行10年的迷茫局面。浦家齊當我國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試點進入第10個年頭的時候,試點院校也從22所擴展到80所。這時候許多人開始反思,為什么10年努力,自主招......

    浦家齊:教育要為偏才糾偏

    當前之所以要議論“偏才”和“怪才”,(筆者并不主張采用“偏才”和“怪才”的稱謂,而建議改稱“特質學生”更為妥帖。但是為了便于討論,本文在多處仍服從當前習用的稱謂。)是因為現行的統一招生辦法過分注重考分......

    浦家齊:教育要為偏才糾偏

    當前之所以要議論“偏才”和“怪才”,(筆者并不主張采用“偏才”和“怪才”的稱謂,而建議改稱“特質學生”更為妥帖。但是為了便于討論,本文在多處仍服從當前習用的稱謂。)是因為現行的統一招生辦法過分注重考分......

    楊德廣:評北大拒收偏才怪才的四點理由

    自主招生的目的之一是打破統考中的“唯分數論”,避免把一些高考不達標但確有專特長的偏才、怪才排除在大學的校門之外。高校自主招生早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教育部以及社會輿論為什么主張部分......

    浦家齊:高校招生必須走多元化的道路

    ■高校招生是為國家選拔高素質的人才,招生改革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經之路■事實證明,統一高考遠不能把最優秀的學生選拔上來,不能用簡單化的統計數字來評判現行的高考,發掘高素質人才是教育至高無上的使命■把......

    浦家齊:對特殊人才應舍得多一點投入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對于發掘特殊人才過于吝嗇了■既然稱為自主招生,就應該讓高校按照自己的標準來招收它認為優秀的學生今年高校招生,“孫見坤難題”考倒了好些搞招生工作的專家。事情源于上海復旦大學在自主招生......

    浦家齊:杰出人才不是靠上課培養的

    ☆減輕學生負擔不但是造就杰出人才的一個途徑,而且是造就杰出人才的唯一途徑。☆用灌輸的辦法其實是不能造就人才的;相反地,倒不失為扼殺人才的一種有效辦法。減輕中學生的學業負擔,是一個吶喊了多年的難題。所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