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3名航天員日前在內蒙古接受央視專訪,首次談到出艙時的幾個細節。
翟志剛:撬開縫時向外抽的力還很強
雖然開艙門這個動作在地面練過很多次,但翟志剛談及在空中實施這個動作的區別時說:地面時是在水槽里模擬一個失重環境進行訓練,但在太空中有很大不一樣,“我跟伯明將壓力卸到剩一個壓力時,撬開艙門一個縫,還有向外抽的力。這種力很頑強,也很大,這在水槽里是沒有的”。
由于軌道艙空間狹小,只能一個人接近艙門用力,劉伯明在旁協助,也為翟志剛捏了一把汗。劉伯明說:“位置很小,我主要是提供精神鼓勵。我當時讓他加油,也感覺到他全部力量都使出來了。”
劉伯明:飄出的可能是我們寫的紙片
劉伯明說,“當時也有點急,看到他用了這么大的力還沒打開,就說還給你鼓最后一次勁,如果真是沒力了我們就交叉換位。可用全力幫你把門打開,然后再交叉換位,你再出去。這在地面練習過。”終于,翟志剛還是憑著堅強的毅力把艙門打開了。記者問到出艙門時看到有紙片飄出去了,是什么?劉伯明說,當時沒注意到這個,精力全部集中在開艙門,可能是我們寫的紙片吧。
景海鵬:猜到“火警”是儀表誤報
當時,值守返回艙的景海鵬聽到火警,心里有什么波動呢?景海鵬說,“沒有波動,首先將各大系統檢查了一遍后,按程序向地面進行通報。按照地面訓練,在測控區,必須向地面匯報,請地面檢查確認。我心里有數,報之前已經檢查了,不會有什么問題,我估計是儀表系統誤報或是其他什么。”
當地球懸浮于頭頂之上,震撼心靈的廣袤究竟是何模樣?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密切配合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空間出艙任務,邁出了中國人艙外行走的第一步。然而,這一步的背后,......
當地球懸浮于頭頂之上,震撼心靈的廣袤究竟是何模樣?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密切配合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空間出艙任務,邁出了中國人艙外行走的第一步。然而,這一步的背后,......
2022年4月16日,結束183天的太空之旅,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順利返回地球。經過兩個多月的恢復,他們再次走進公眾視野。離開地球的半年里,神舟十三號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的航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776.shtm中新社北京6月28日電(馬帥莎占康)6月2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北京航天城與媒......
6月28日下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返回74天后,在北京航天城與媒體記者見面。這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后首次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面。見面會上,航天員大隊大隊長、航天員系統副總指......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4日晚消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即將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返回東風著陸場。自去年“入住”中國空間站以來,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已經在軌超180天,其間,三名航......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中國航天員駕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再征太空今天(2022年1月16日)神舟十三號出征滿三個月來,一起回顧“神十三”航天員乘組都干了些什么↓↓&a......
首次載人飛行、首次出艙行走、首次交會對接、首次太空授課……數十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弱漸強,輝煌成就舉世矚目。11位中國人先后成功飛上太空,在浩瀚星空寫下永載人類史冊的飛天答卷,也鋪展開新......
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神舟七號圓滿完成中國航天員出艙等四大科學試驗,創下了中國航天領域的四個第一。 報道稱,10月3日,伴隨小衛星已經圍繞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飛行近六天,拍回了大量珍貴的圖......
新華網北京飛控中心9月27日電(李玲孫佳悅李非)27日17時,42歲的航天員翟志剛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漫步。當晚,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北京飛控中心指揮大廳接受了新華網專訪。楊利偉現在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