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N TQ GC-MS/MS三重四極桿質譜特點
? 無透鏡離子通道設計使儀器具有超高的穩定性和靈敏度
? q0主動聚焦技術通過在q0引入氦氣,實現離子傳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 橢圓形離子通道設計完全消除中性粒子和化學噪音干擾。
? 僅輸入化合物名稱,相應的MRM信息就能自動填寫。
? 無可匹敵的NCI性能
? SCION TQ標配大抽速分子渦輪泵
? EDR擴展動態范圍檢測器與四極桿一體化的獨特設計
Bruker EVOQ TQ GC/MS/MS
一、質譜部分
1、性能指標:
靈敏度(不分流進樣方式,EI源載氣為氦氣,CI源反應氣為甲烷氣,指RMS信噪比)
EI 全掃描:1 pg八氟萘 S/N ≥ 500:1,掃描范圍50 ~ 300u,m/z 272
EI SIM:25 fg八氟萘S/N ≥50:1,m/z 272
EI MRM:100 fg八氟萘S/N ≥5000:1,MRM通道 272-222
EI MRM精密度:100 fg八氟萘連續進針10次,MRM通道 272-222,峰面積RSD < 8%
PCI 全掃描:10 pg 二苯酮(BZP) S/N ≥50:1, 掃描范圍80-230u ,m/z 183
PCI SIM:1 pg 二苯酮S/N ≥50:1,m/z 183
PCI MRM:100 fg 二苯酮S/N ≥100:1,MRM通道183-105
NCI 全掃描:1 pg八氟萘S/N ≥4,000:1,掃描范圍200 ~ 300u,m/z 272
NCI 選擇離子掃描 :10 fg八氟萘S/N ≥300:1,m/z 272
質量范圍(m/z):10~1,200 Da;
掃描速率:zei大14,000Da/sec;
zei小駐留時間:1ms
zei大多反應監測采集(MRM)速率:500 MRM’s/sec
分辨率:單位質量分辨0.7 Da到4Da,可調;三種分辨率表示方式,用戶可選(unit,standard,open);
質量軸穩定性:<±0.1Da/24h;
2、硬件設計
掃描模式:Q1或Q3全掃描(Full Scan),子離子掃描,母離子掃描,中性丟失/增益監測掃描,選擇離子掃描(SIM),多反應監測掃描(MRM),結果依賴的掃描;
標準離子化模式:EI
選擇離子化模式:CI,包括正CI和負CI
離子源:惰性材料的EI或CI(可選)離子源,且切換方便
Q0離子透鏡:主動聚焦技術,90度彎曲的離子傳輸部分引入氦氣,增強離子束聚焦
離子源溫度:100℃~325℃;
燈絲設計和發射電流:雙燈絲設計,發射電流0~200µA;
電子能量:10~150eV,可調;
質譜過濾器:四極桿帶有前級和后級過濾裝置,高效的離子傳輸效率透鏡設計;
碰撞池:帶前級和后級離子透鏡,180度彎曲碰撞通道;
碰撞氣:Ar,氬氣;
碰撞能量:zei大75eV,可調;
傳輸線穩定:zei高到350℃;
歧管溫度:40~50℃;
檢測器:EDR擴展動態范圍電子倍增器,具有±5 kV后加速電壓設計,飛速變化的倍增器增益優化,擴展了動態范圍。負離子直接打在倍增器上,沒有打拿極的損失。
分子渦輪泵:雙階,310/400L/sec,空氣冷卻方式,氦氣流量zei高可設至25mL/min;
前級機械泵:雙級旋片式設計,電壓 120/230V(與GC電壓要求相同);
電源要求:100-240 V, 50/60 Hz ±3 Hz, 1200 VA
環境溫度:15℃~33℃;
濕度要求:相對濕度20%~80%(無冷凝)
二、氣相色譜部分(型號436和451)
進樣方式:分流/不分流(S/SL);程序升溫(PTV)或帶有反吹功能的程序升溫進樣(PTV/BF);
自動進樣器:CP 8400; CP 8410; CTC PAL COMBI-xt
GC爐溫:436型號,高于室溫10℃~450℃;451型號,高于室溫4℃~450℃;-100℃~450℃(用液氮冷卻,451型號);-60℃~450℃(用液態二氧化碳冷卻,451型號);
升溫程序:7階8段(436型號),24階25段(451型號);
載氣流量控制:電子流量控制系統(EFC),451型號GC還具有載氣流量手動控制方式;
色譜探頭進樣:可以直接針對固體、液體或漿狀樣品進樣(進樣口要求PTV配置)
三、軟件
Bruker MS Workstation配備化合物多反應監測質譜數據庫:可直接用于數據采集、處理和數據報告設計;
可選的專業數據庫:NIST, Wiley, 或用戶自建數據庫,且軟件在配置數據庫中有自動搜索功能;
所有電離模式下均可自動調諧,特別適合EPA調諧要求(調諧液PFTPP/BFB)
四、體積(H×W×D)和重量
Scion TQ MS尺寸和重量:45 cm (18 in.) x 28 cm (11 in.) x 57 cm (22.5”), 40kg/88 lb
436 GC尺寸和重量:55 cm(21.6 in) x 32 cm(13 in.) x 56 cm (22 in); 27 kg/60 lb
451 GC尺寸和重量:53 cm (20.9 in.) x 66 cm (26 in.) x 56 cm(22 in); 43 kg/95 lb
CP-8400/8410 自動進樣器尺寸和重量:22 cm (8.5 in. ) x 40 cm (15.7 in.) x 47 cm (18.5 in.); 7 kg/15.3 lb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490560、11490562、11825504)等資助下,北京師范大學何建軍教授團隊與國內外合作者利用中國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裝置(JUNA),對關鍵核天體反應......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借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
相接雙星的形成和演化是天體物理領域的熱點與難點。近日,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相接雙星各物理參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推導出周期跟質量比的關系,把相接雙星的截止周期從目前的0.22天......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高克林研究員任首席科學家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精度原子光鐘”項目啟動會在武漢召開。據介紹,“高精度原子光鐘”項目旨在解決在高精度時頻體系方......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俊賢教授發起組織的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研究結果日前......
位于意大利撒丁島的射電望遠鏡(SRT)落成于2013年9月30日,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天體射電輻射以及地球動力學和空間科學應用最先進最強大的望遠鏡之一。該望遠鏡由意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院、意大利空間局和撒......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于2016年9月15日發射成功,瑞士對此高度關注。瑞士主要德語報紙《每日導報》用兩個整版篇幅介紹了中國航天最新成就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瑞士科學家提出和設計的觀察......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要擴建了!將從4000立方米擴容到12萬立方米!”8月1日,清華大學與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在成都簽署共同建設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工程的合作協議,正式決定啟動中國錦屏地下實驗......
以“天體物理新視野與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為主體的第429次香山科學會議于7月4日至6日在烏魯木齊市召開。來自全國相關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40多位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新疆天文臺臺長王娜研究員,上海天文臺沈......
2012年核天體物理研討會日前在中科院上海分院舉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錢永忠作了題為《核天體物理的概況》的主題報告,來自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出......